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06]

  • 管理健康最好的方式:放下破事[114]

  • 中国十二时辰,诠释了我们的一[126]

  • 渡人是一种格局,渡己是一种智[183]

  • 学会给自己“刹车”[134]

  • 8个心灵成长与自我疗愈法则:我[106]

  • 接纳,是生命最好的温柔[149]

  • 禅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传[146]

  • 作为一个修行人,你是否做对了[128]

  • 白话《梁高僧传》丨昙无谶②[112]

  • 去靠近滋养你的人[160]

  • 人性的错误,就是赢了利益,输[147]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4大德专辑 >> [专题]a4大德专辑 >> 正文


    一行禅师: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 作者: 一行禅师   来自:网络   已阅:1093   时间:2022-6-2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6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01

        根据佛教的说法,人是由五蕴构成的,即色(意思是身体,包括五官和神经系统)、受、想、行、识。

        每天我们都有很多感受,有时候我们很快乐,有时候很痛苦,有时候很生气,有时候很恼怒,有时候又很害怕。这些感受充斥了我们的意识和心灵。一种感受刚持续不久,另一种感受就接踵而至,接着又是第三种……就仿佛有一条感受之河,时时需要我们去应付似的。

        禅修就是要对每一种感受都保持觉察。

        关于佛教心理学方面的《阿毗达磨论》说,受可分为三种:分别为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

        当我们踩到一根刺上面,会产生苦受。当有人对我们说好听的话,说“你真聪明”或“你真美”时,我们会产生乐受。不苦不乐受就比如你坐在那里,既不觉得苦,也不觉得乐。

        但是我曾读过《阿毗达磨论》,并且自己也修行,我发现这种分析是不正确的。

        所谓的“不苦不乐受”,可以转变为非常快乐的觉受。

        如果你端身正坐下来,练习呼吸和微笑,你会变得非常快乐。当你这样坐着的时候,意识到你很惬意,没有牙疼,眼睛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事物,这感觉不是很棒吗?

        对于有些人来说,工作是苦。如果他们不得不工作,他们就会感到痛苦。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如果禁止他们工作,那才叫苦。

        我每天做很多不同的工作,如果你们不许我装订书册,不许从事园艺,不许写诗,不许练习行禅,不许教小孩子,我将悒悒不乐。对我来说,工作是乐。

        苦和乐取决于我们看事物的方式。

        我们把“看”叫做不苦不乐受。然而为了能看见东西,一个失明的人可能愿意献出一切。如果她突然复明了,她将把这视为怎样神奇的一个礼物啊。

        可是我们这些有眼睛,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事物的人,却常常不快乐。我们应该练习这一点,走出门去,看看树叶,看看花,看看小孩子,看看云,我们就会变得快乐了。

        快乐与否取决于我们是否有觉照。

        当你牙疼时,你会想,牙要是不疼就好了。但是你牙不疼的时候,你也仍然常常是不快乐的。如果你练习觉照,你就会突然变得很富足,变得异常快乐。

        学佛修行就是一种能享受生活的睿智之道。幸福唾手可得,去体验它吧。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把不苦不乐受转变成非常快乐的觉受,而且可以使它停留很久。这也是我们坐禅、行禅的练习。

        如果你是快乐的,我们所有的人都将从中受益。社会将从中受益,一切众生亦将从中受益。

        在禅宗寺院里,禅堂外面通常有一块木板,上面有四行字。最后一行是:“勿让时日枉过。”我们的生命是由日子和小时构成的,每一个小时都很珍贵。扪心自问,我们浪费过自己的小时或日子吗?我们是不是正在浪费自己的生命?

        这些问题很重要,学佛修行就是为了在每一个时刻都真正地活着。

        当我们坐禅、行禅时,我们想尽办法要做得尽善尽美。在一天中余下的时间里,我们还要接着练习。虽然这要困难得多,但并不是不可能的。

        我们要把坐禅行禅时的修行尽可能地扩展到这一天中没坐禅没行禅的时间里去。这是禅修的基本原则。

        02

        “想”,即是认识或知觉,包括了我们对现实世界的各种想法和概念。

        当你看到一支铅笔时,你想着它,但是这支铅笔本身与你意识中的铅笔可能是不同的。

        当你看到我时,你面前的这个我与你所认识的我可能是不同的。

        为了有正确的认识,我们需要直面事实,实事求是。

        当你仰望夜空的时候,你可能会看到一颗非常美丽的星星,并朝它微笑。可是科学家会告诉你,这颗星星早已不在那儿了,它在一千万年以前就已经不存在了。

        所以我们的认识并不总是正确的。

        当我们看到无限美丽的夕阳时,我们很高兴,以为太阳在那儿与我们在一起。事实上八分钟前它就已经落到了山背后,因为日光到达地球的时间需要八分钟。

        这个事实令人难以置信之处就在于: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此刻的太阳,我们永远只能看到过去的太阳!

        再假设你在黄昏或黎明时行走,突然看见一条蛇,你尖叫起来。可是待你打开手电一照,却发现那只不过是一截绳子而已。这也同样是错误的认识。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很多错误的认识。

        如果我不理解你,我随时都有可能生你的气。我们不能互相理解,这是人类痛苦的主要根源。

        一个雾蒙蒙的早上,一个男人划着小船逆流而上。

        忽然间,他看见一只船顺流而下,直冲他而来,丝毫没有闪避的意思。

        他大喊:“小心!小心!”

        可是船直向他冲过来,他的船差点儿被撞翻了。

        这个人火冒三丈,开始冲另一个人大吼,想给他一点儿教训。

        可是当他靠近看的时候,却发现那只船上空无一人。

        原来不过是系船的缆绳松开了,结果船顺水漂流而下。

        于是这个人所有的怒火一下子化为乌有,他不由地哈哈大笑。

        如果我们的认识不正确,它们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良的感受。

        为了不误导,陷入痛苦和不良的感觉中,为了理解事物的自性,佛教教导我们应该怎样去深入地观察。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当自己无路可走时,请信任你的感觉和直觉[222]

  • 宽恕,不是为别人,而是为了让自己自由[285]

  • 与情绪相处的三个步骤:觉察,感受,探索[253]

  •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痛苦的时候我们到底该怎么办[292]

  • 让你痛苦的,就是来渡你的[493]

  • 一行禅师:佛陀开悟那一天发生了什么?[527]

  • 不识相!这三个字说到根儿上了[551]

  • 善待自己,从不生气开始[594]

  • 你的心,会瓦解一切痛苦和烦恼[587]

  • 你从什么地方来?[590]

  • 你不必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685]

  • 停止评判,是让能量自然提升的绝佳方式[617]

  • 南怀瑾:《金刚经》里的三大智慧,让你人生通达[741]

  • 打湿的人生[792]

  • 对自己慈悲是很重要的修行[1046]

  • 有人伤害你,就有人心疼你,上天自有安排[675]

  • 真正的宽恕,是你“经验”了痛苦之后,自动发生的![811]

  • 当你放下后,所有的奇迹都会发生,这是真的![1000]

  • 痛苦和情绪都是自己“想出来的”[1284]

  • 一个人痛苦的根源[127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