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12]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48]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64]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84]

  • 十问时间[158]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65]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73]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218]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47]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82]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78]

  • 胡适和他的禅宗史研究[172]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一切有为法,皆悉归无常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280   时间:2022-6-7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6月7日  佛学研究网

        无常思想是佛教的重要思想。佛陀在许多经典中都劝告弟子们要认识到人生的生灭无常,以减少人们对娑婆世界的贪恋,从而利用好自己短暂无常的人生,修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在《大般涅槃经》中,佛陀更是全面集中地向阿难等众弟子讲解了人生的无常。

        《大般涅槃经》是一部记载佛陀临涅槃之前言行思想的经典。在佛陀涅槃之前三个月,佛陀告诉阿难等众弟子,自己将于三个月之后入灭。阿难等弟子听说之后,涕泣流泪,悲不能胜。阿难等弟子恳请佛陀住世一劫,以便利益诸天人民。佛陀针对阿难等人的请求,向阿难等人讲说了人生无常思想,以安慰阿难等人看破人生的无常。佛在经中云:

        阿难,汝今勿生忧悲。有为之法皆悉如是,一切合会无不别离。

        世尊即便而说偈言:

        一切有为法,皆悉归无常。

        恩爱和合者,必归于别离。

        诸行法如是,不应生忧憹。

        佛陀认为,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苦空无常的,即使是亲近恩爱的夫妻,也不能终生相守,最后都会有令人伤感的离别,这都是一种自然现象。佛陀劝阿难看破人生的无常,不必为自己的即将涅槃而感到悲伤。

        尽管佛陀安慰阿难,但阿难想到佛陀不久即将入灭,还是禁不住悲从中来,以手拍头高声哭道:“呜呼苦哉,世间眼灭,众生不久,失于慈父。”

        佛陀见阿难悲痛难以自止,便又劝阿难说,你现在不应当忧悲苦恼。你应当想到,即使我再住世一劫,在一劫之后,我也会灭亡。一切有为之法,都是如此。你不应当对我独自生起苦恼之心。

        于是,阿难在佛陀的劝说之下,与佛陀一起回到重阁讲堂。

        回到重阁讲堂之后,佛陀让阿难告知众比丘,全部集中到大集讲堂。阿难遵照佛陀的指令通知众比丘到大集讲堂集中。众比丘在大集讲堂集中之后,佛陀敷座而坐告诉众弟子说,我过去为你们说各种法门,希望你们今后经常思考它们,诵习不废。同时静修梵行,护持禁戒,以福利世间诸天人民。然后佛陀再次为众比丘讲说了三十七道品法。佛陀告诫众弟子,三十七道品法能令人到解脱之处。

        佛陀在向众弟子作最后教诫时,再次提到了人生无常的道理。佛说:

        复次比丘,一切诸法皆悉无常,身命危脆犹如惊电。汝等不应生于放逸。汝等当知,如来不久,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我欲弃捐此,朽故之老身。

        今已舍于寿,住命留三月。

        所应化度者,皆悉已毕竟。

        是故我不久,当入般涅槃。

        我所说诸法,则是汝等师。

        顶戴加守护,修习勿废忘。

        汝等勤精进,如我在无异。

        生死甚危脆,身命悉无常。

        常求于解脱,勿造放逸行。

        正念清净观,善护持禁戒。

        定意端思惟,摄情于外境。

        若能如此者,是则护正法。

        自到解脱处,利益诸天人。

        佛陀为了让众弟子不为自己的涅槃而悲伤,便告诉众弟子,人的生灭变化都是无常的,人的生命就像闪电一样短暂,大众应当精进用功,修证菩提涅槃之果。虽然自己将于三个月之后入灭,但自己所说的佛法仍然会流传于世,佛法就是大众的老师。如果大众能于佛灭之后,精进护持修习佛法,护持禁戒,就如自己在世时一样。大众只有护持正法,利益大众,才是真正的尊重佛陀。

        尽管佛陀向大众讲说了人生无常的道理,并作了最后的教诫。众比丘听了佛陀的教诫,心中苦痛,涕泪交流,乃至泣血,昏迷不起。现在一切众生都处于黑暗之中,大众都希望佛陀为作明灯;一切众生都漂泊于生死大海,希望佛陀为作舟航。大众边劝请,边举手拍头,捶胸大哭:“如来不久当入涅槃,一切众生,何所皈依。”

        佛陀见大众如此悲伤,便告诉众比丘说:“一切诸法,都是无常,恩爱合会,终归别离,大众不应请我住世。因为,现在不是劝请的时候。你们要按照我刚才给你们的教诫去做,如法奉持,就如我无异。”

        此时,天色已晚,佛陀便与阿难一起回到重阁讲堂。第二天早上,佛陀与阿难等众弟子一起着衣持钵,入城乞食。化得食物之后,回到重阁讲堂用斋。斋罢沐浴漱口,然后与众比丘一起到干荼村。途径毘耶离城。佛陀回顾,向城而笑。阿难不解佛陀为何而笑,便问佛陀:“无上大尊,从来不会没有原由的发笑。不知现在为何而笑?”佛陀告诉阿难:“我之所以发笑,是因为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这座美丽的城市。”正当佛陀说此言时,虚空之中,无云而雨。

        于是,阿难请教佛陀:“世尊,这很奇怪,虚空清净,没有阴云,为何忽然而降如此密雨?”佛陀告诉阿难说:“你有所不知,虚空诸天,听到我说最后一次见到毘耶离城,心生懊恼,悲伤哭泣,这是天泪,不是下雨。”这时,阿难与众比丘,听佛此语,悲伤难止,闷绝倒地。大众对佛陀说:“天人听说你将入灭,都很痛苦,你又为何要入涅槃呢?”

        佛陀见众弟子如此悲哀,便以梵音安慰他们:“你们不应当心生忧苦。”众比丘说:“世尊现在最后见到毘耶离城,不久便当入般涅槃。我们怎能不伤悲。”大众辗转相告佛陀即将入涅槃的消息。消息传到了离车(种族之名)人那里,诸离车人听说之后,像众比丘一样悲伤难耐,他们劝请佛陀说:“一切众生失智慧眼,现在正处于黑暗之中无所皈依。希望佛陀能住毘耶离城,住寿一劫,利益世间诸天人民。”诸离车人如此三请。佛陀便回答说:

        有为之法,皆悉无常。设住一劫,若减一劫,亦归无常。尔时如来,即说偈言:

        须弥虽高广,终归于消磨。

        大海虽渊旷,会亦还枯竭。

        日月虽明朗,不久则西没。

        大地虽坚固,能负荷一切。

        劫尽业火然,亦复归无常。

        恩爱合会者,必归于别离。

        过去诸如来,金刚不坏身。

        亦为无常迁,今我岂独异。

        诸佛法如是,汝等不应请。

        勿偏于我上,而更生忧恼。

        佛陀针对诸离车人的请求,告诉他们说,即使自己再住世一劫,还会入涅槃。为说明人生的无常,佛陀还分别以须弥山、大海、日月、大地等都不可久存于世为例,告知他们,人生无常是不可逆转的规律。往昔的诸佛如来,都是金刚不坏之身,最后都会入灭,更何况我自己呢?一切佛法也都是这样,将来也会归于虚无,所以,你们不应当因为我的涅槃,而生起更大的烦恼忧愁。

        佛陀说完这首偈语之后,告诉诸离车人,你们当止住悲伤哭泣的感情,听如来最后讲说佛法。诸离车人止住啼哭,倾听佛陀的教诲。佛陀于是结跏趺坐为众离车人作了最后的教诫,令他们精修佛法,护持净戒,恭敬供养父母及师长。诸离车人听佛陀教诫之后,心情才觉平静。

        佛陀在本经中,以自己不能久住于世的事例现身说法。告诉众弟子世事皆无常的道理,不应当执着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更不应当因为自己的即将涅槃而难过。应当将自己有限的生命用到善待他人,读诵经典,参悟佛法,受持净戒方面来。为将来弘扬佛法,度化众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一切有为法,皆悉归无常[419]

  • 当你经历后才明白的6个道理[549]

  • 佛说苦与乐,如何“离苦得乐”[604]

  • 疫情的启示——明海大和尚除夕普茶开示[689]

  • 思惟世无常,珍惜好时光[741]

  • 你的心,会瓦解一切痛苦和烦恼[779]

  • 淡定的力量[868]

  • 看淡无常,珍惜拥有![922]

  • 四句话教你摆脱焦虑,快速停止胡思乱想[964]

  • 人生无常,抓紧修行[1250]

  • 除了泪水,我们还可以怎样面对离别[858]

  • 面对“无常”,选择摆烂还是报以深情?[1016]

  • 观心无常,不再迷茫彷徨[1048]

  • 因果、无常、空性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1481]

  • 观照|但念无常,慎勿放逸[1303]

  • 当明白了无常,你就不会张扬[1772]

  • 为什么要深入体会无常?[1468]

  • 拥抱无常[1325]

  • 一行禅师:没有无常怎么能长大[2341]

  • 真正的佛法一定符合三法印[165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