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03]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16]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29]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39]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38]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59]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43]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94]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209]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215]

  • 十问时间[190]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209]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4佛教历史 >> [专题]b4佛教历史 >> 正文


    一千多年前阿弥陀佛化生人间,引证西方极乐世界!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370   时间:2022-5-2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5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唐朝末年时期杭州有一位督纳军需的官员自幼就信佛,非常慈悲从不杀生,并且爱护生命,常常放生。

        在文穆王钱元瓘时期,任税务官一职。时常拿自己的薪俸,见到将要被杀害的鱼虾飞禽买来放生。

        自己的薪俸放生用完后,便拿官用的钱买动物放生。由于用公款放生,后被人告发。叛为死罪,准备押往市集处斩。

        文穆王派人监视他,指令监刑的人,如果见到犯人有惧怕的容色就立马杀之,若见到犯人面色坦然毫无惧意,就将人放了。

        被押往刑场的这名税务官在临刑之时,镇静自若,身心坦然,面色没有丝毫戚容,开口说道:“我拿库钱毫无私用,全部用来买放生命,已不记得有多少生命得救。

        我今日虽死,径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内心快乐无比。”文穆王听闻后遂命人将这位官员免刑释放。

        被释放后的官员往明州翠岩禅师出家,后来又参拜天台德韶国师,发明心要。后继承衣钵,受法嗣,成为法眼宗嫡孙。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净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永明延寿大师。

        大师年少之时天资过人,十六岁时,曾将《齐天赋》献给吴越王钱穆。出家后非常用功修行,《宋高僧传》中对永明延寿大师在寺院修行的生活记载如下:执劳供众,都忘身宰、衣不缯纩,食不重味,野蔬布襦,以遣朝夕。

        大师的生平令人闻之黯然泪下,为众生慈悲赋护,使后世弟子闻之惭愧。为众佛子做出表率。大师在龙册寺住了一些日子后便拜辞令参禅师,出外参学。

        刚开始在于金华天柱峰习定九旬,后来又到天台山德韶禅师处修学禅法。延寿禅师居于天台山时,常在国清寺里,结坛修习为时二十一天的《法华忏》,后来又往金华天柱峰诵《法华经》,历时三年之久。

        在天台山修学期间,于禅观中见到观世音菩萨以甘露灌其口,因而获大辩才。又一次中夜在经行时忽然感觉普贤菩萨的莲花在手中。

        因此大师深感自己的终身修行趣向没有决定。于是就登上智者岩,以抓阄的方式,来做决定。在两张纸上分别写下“一心观禅”和“万善庄严净土”卷起来。用心祈请恳祷之后,连着抓了七次,信手拈起的都是“万善庄严净土”

        据《宋高僧传》记载,延寿大师在德韶禅师的一次弘法会中,普请次,闻坠薪有声,豁然契悟,乃云: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并大地,全露法王身。

        由此延寿大师在禅学上的功夫被人认可,也因此而得到了德韶禅师传法,成为禅门法眼宗的第三代传人。

        延寿大师在《宗镜录》的问答卷里罗列了天台、贤首、慈恩等宗的教理,并引证了大乘经典一百二十种,西天东土诸祖法语一百二十种,贤圣集六十本,共计三百种言说。

        目的即在于说明此是“总一佛乘之真训”,与本师释迦侔尼佛在《大乘妙法莲华经》中开示的: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相契合。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中开示: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

        永明延寿大师是公认的阿弥陀佛再来,亦是净土宗六祖。总结了无数宗派教义的精华,只为说明“总一佛乘之真训”应证了释迦牟尼佛所开示的,不光是我释迦牟尼佛说的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而是十方一切诸佛,法亦如是啊!

        佛在《无量寿经》中说:于三界中,平等勤修。究竟一乘,至于彼岸。决断疑网,证无所得。以方便智,增长了知。从本以来,安住神通,得一乘道,不由他悟。延寿大师在当时深受吴越王钱俶的礼敬,尊奉他为国师。

        有一天,吴越王想开个无遮大会:就是打千僧斋,只要是出家人来应供,皇帝是一律平等供养。虽然说是平等供养,摆设的桌位总有上下座的分别,上座的位子谁都不愿意坐上去,大家都谦虚地推来推去。

        在谦让不下的情况下,大家想既然永明大师是皇帝的老师,当然请永明大师坐上首席位子,但是永明大师也很谦虚,就是不肯坐这个首席位子。

        在这么推推拉拉,就来了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大耳朵和尚,大家都不认识,看到大家在那里推让,他老人家就不客气,往首席位子上一坐。

        这一坐下来,当然吴越王也不好意思赶,但是心里很不舒服,国师没有坐首席位子,却被一个不认识的和尚坐上去,但总算是出家人,也就不便说话了。

        打完千僧斋,大家都散去了,吴越王就问永明大师:“我今天供斋,有没有圣人来应供啊!”吴越王认为如果有圣人来应供,他的福报就大了。

        永明大师说:“有啊!”他说:“什么人啊?”“是定光古佛今天来应供。”“那一个?”“坐在首席的那个大耳朵和尚就是。”

        吴越王听了之后心里就很欢喜,赶紧派人去追。派去的人就一路到处去打听:“你们有没有看到一个耳朵很大的和尚,从那一条路走了?”

        后来打听到长耳和尚是在一个山洞里面修行,找到之后,吴越王派的人就顶礼膜拜,请他到皇宫里面来供养。长耳和尚说了一句话:“弥陀饶舌!”阿弥陀佛多嘴啊,泄露我的身份!

        长耳和尚说完就圆寂了。这些人看到长耳和尚圆寂,就呆在那边:“定光古佛是找到了,却圆寂了。”

        想想他刚才讲的“弥陀饶舌”,说长耳和尚是定光古佛的人是永明大师啊,那“弥陀饶舌”不就是在说永明大师,原来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赶快回去报告吴越王:定光古佛走了,阿弥陀佛还在。

        吴越王听到定光佛圆寂的消息,当然很失望,但知道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这下欢喜得不得了。

        就赶紧去见永明大师,快步往外走,走到门口,刚好一个报信的人慌慌张张地从外面跑进来,几乎跟吴越王撞在一起。吴越王问他:“什么事情这么慌慌张张?”“永明大师圆寂了!”

        这是阿弥陀佛在我们这个世界示现作永明延寿大师的一段公案,现在大家订阴历的十一月十七日作为阿弥陀佛诞辰,阿弥陀佛是在西方极乐世界教主,而且成佛已经十劫,不是历史性的人物,十一月十七日诞生是怎么来的呢?十一月十七日是永明延寿大师的生日,所以就把这一天当作阿弥陀佛的圣诞。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佛菩萨半睁着眼的秘密,原来如此[568]

  • “机锋”、“有情”这些俗语在佛教中是啥意思?带您一次厘清![1075]

  • 太美妙了,这些植物在佛教中居然承载着这么特殊的意义![1802]

  • 智文法师:我愿做人如莲[2015]

  • 弥陀化身——永明延寿法师流传千古的开示告诉我们该如何修[2970]

  • 佛的智慧有多高?[2092]

  • 女人这样做,必能修得“菩萨相”![1851]

  • 你想知道你来生是什么样吗?[1860]

  • 遇到恶缘该怎么办?[2411]

  • “此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是真的吗?[1894]

  • 佛陀因何相貌庄严,见者欢喜?[2424]

  • 观音菩萨与娑婆世界的因缘与特点[2768]

  • 屠夫变菩萨,往生后依然面带微笑[2502]

  • 弥陀信仰"中国化"与"中国弥陀学″文明意蕴[3565]

  • 听说念佛极乐世界就有一朵莲花,不念佛莲花就凋谢了是这样吗?[2759]

  • 真正的快乐是极乐,极乐是什么?[2705]

  • 这样的人,是世上最有福报的![2690]

  • 佛法无一不是讲恢复我们自己的本能、开发潜能[1974]

  • 如何不让爱情成为修行的障碍?[2289]

  • 面对疫情,如何安顿身心?[274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