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34]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23]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14]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70]

  • 做人,不能太飘[116]

  • 禅门公案:从心流出[106]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190]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75]

  • 学会哄自己开心[154]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73]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71]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94]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335   时间:2022-5-14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5月14日  佛学研究网

        01

        在我们生活的当下,有的人沉溺于人世浮华,有的人专注于利益法则。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过度发达的时代,繁杂的各种信息让我们应接不暇,使我们也变得浮躁。 

        苏东坡说:“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只有心安静,才能正确面对世事纷扰,心无物欲乾坤静,安静是为了摆脱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

        只有心境空灵,才能容纳万物,生命也才会变得丰富,达到自由洒脱、逍遥自在的境界。

        所谓“真空生妙有”,开凿了池塘,明月总会映照,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苏东坡又说,“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阅历世事,行走人间,把身心寄托在世外云岭。

        生而为人,都在为衣食住行奔波,总有社会所赋予的角色要扮演,总有家庭的责任要担当,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牵绊。

        到了一定的人生阶段,应该慢慢学会安静,把一切都看得云淡风轻。

        安静与内心丰富并不冲突。内心丰富的人既不害怕孤独,也不害怕人群,因为他们既可以独处,也可以在人群中保持一份恬淡平和。

        其实,有故事的人,多数安静超脱;而肤浅单薄的人,大多是浮躁不安。人生最好的境界,就是丰富的安静。

        02

        曾国藩说:“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静在心,不在境。” 

        清闲无事,坐卧随心,虽淡饭粗衣,但自然有一段佳趣;纷扰不宁,忧患缠身,虽锦衣玉食,也觉得万般愁苦。

        有人说:“所谓幸福的生活,一定是指安静的生活。只有在安静的气氛中,才能够产生真实的人生乐趣。”

        安静的起点是让心灵放空,不受欲望的牵缠,抛开固有的偏见,在滚滚红尘中,守住心底的一片清凉,从容不迫地享受平凡而惬意的人生。

        丰子恺说:“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

        安静,不必遁入山林,与世隔绝,而是以“出世”之心,过“入世”的生活,在凡尘中始终保持着独立与自由。

        03

        庄子说:“夫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 

        安静,是为了窥得自然神机,获得一种灵性,在平凡的生命旅程中发掘真我,为平庸的日子增添一抹亮色。

        南北朝时的隐士陶弘景,有朋友劝他出山做官,他用一首诗回复:“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生活的秘密就是,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内心生活是不能与人分享的。

        一个安静的生命,无意去抵制世间的枯燥与贫乏,只是想静享内心的丰富与圆满。

        人生只为一大事而来,只为一大事而去。内心丰富,才能直指精神天地的蓬勃与葱茏。

        安静,并不是漠视这个世界,而是与这个世界若即若离,享受生命的完整。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做个大海型的人[221]

  • 读懂这几句,看透生活本质[210]

  • 活得孤独是常态,享受孤独是姿态[301]

  • ​说话的最高境界[310]

  • 最好的道场,在人生每一个困境和卡点处[518]

  • 如果你对生活灰心……[472]

  • 遇事向内找,是一个人极高的境界[494]

  • 给生活做减法,给生命做加法[663]

  • 禅学与生活和工作的关系[622]

  • 性价比最高的活法,是守好这“三个圈”[649]

  • 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修忍辱?[646]

  • 生命的最高境界,那么,境界究竟为何物?[713]

  • 不管生活有多糟糕,都要记得这三句话![682]

  • 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佛菩萨的境界——道宣律师朝礼五台[741]

  • 生命的最高境界![756]

  • 修行九重境界,看看修到哪[1121]

  • 心宽处,皆是路[670]

  • 格局大了,生活就顺了[701]

  • 开悟前“我在活着”,开悟后“我看着我在活着”[876]

  • 茶像生活,写着不同的人生[87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