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06]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19]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00]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51]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69]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88]

  • 十问时间[162]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70]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75]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221]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47]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82]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4大德专辑 >> [专题]a4大德专辑 >> 正文


    净慧长老:谨防“三俗” 力戒“四气”
     
    [ 作者: 净慧长老   来自:网络   已阅:2005   时间:2022-4-2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4月28日  佛学研究网

        一定要去掉为人处事中的“俗气”,防止待人接物中的“阔气”,杜绝在僧信交往中的“官气”,避免做人做事中的“霸气”。“俗、阔、官、霸”四气害了佛教,使我释迦老子脸上无光,使我历代祖师脸上无光,使我清净佛门受此奇耻大辱。——净慧长老

        各位善友:

        中国儒家自古以来就有“义、利”之争。义者仁义,利者名利。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见利忘义的事屡见不鲜。佛教是淡泊名利的宗教。佛陀教导我们要远离名利,“名”和“利”是套在我们身心上的枷锁,所谓“名缰利锁”。尽管古代圣贤非常透彻和深刻地告诉我们“名利”的危害,但贪名求利之辈举目皆是。即使是清净佛门,在名利的诱惑面前,道心战胜不了名利,道风战胜不了名利,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出家二众,在名利面前摔了跤、吃了亏,留下了千载骂名。

        到了今天这个一切以经济利益为前提的社会,精神生活越来越不被重视,连佛教界也难以免俗。只顾利益不顾道业的现象,只顾热闹不管佛门清修的事情,也层出不穷。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钱人越来越多,有钱人希望有更多的钱,希望在社会上能一呼百应。有钱人到了佛门,也希望佛菩萨能听他使唤,护法龙天也能听他使唤,烧几炷高香,多拿一点布施,保佑来年发更大的财,总想做一本万利的生意。这些现象也比比皆是。社会上谋取利益的种种不正之风,也对佛门的道风建设不无影响。有一年我看到一则消息,某个寺院竟然对大年三十晚上敲钟活动标出明码实价,从第一椎钟到第一百零八椎钟,标价从88888元到8888元,都是非常吉利的数字;大年初一早上的第一炷高香也同样标出价格。实在令人震惊!

        我是一个久住山中的人,从旧社会一直走到今天,用我学过的佛教知识,对照今天佛教的现实,看到佛教的某些负面现象,内心感到非常沉重。释迦牟尼佛创立了佛教,绝对没有想到在末法时代,佛教的信仰生活和佛教文化竟然被高价拍卖。不知佛陀此时此刻在常寂光中会有何种感想,我想应该不会像在菩提树下悟道一样,见到大地众生皆有佛性而三叹奇哉。佛陀看到末法时期这些有损佛教形象的负面现象,以我这样一个老朽无能的人来猜想,佛陀此刻只能是叹三口气而已。唉!我的子孙这样不争气!唉!末法末法!唉!因缘如是,业力如是!今后佛教史学家们一定会用严肃的春秋之笔,记下这些使佛祖蒙羞的事实,记下当代这一段悲哀的佛教悲剧。当今佛教这些负面现象,一切有良知的佛教徒一定会深刻反省。

        佛门本来清净,却耐不住一个“俗”字;僧人本是清修之辈,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却耐不住一个“利”字。社会上对庸俗、低俗、媚俗这三俗深恶痛绝,却万万没有想到,三俗之风也渐渐侵入我佛门清净之地!古时文人小说中讽刺佛门人情冷暖的庸俗之风,只用“坐”和“茶”两个字,就将僧人的俗态描写得淋漓尽致。寺院来了普通香客,只是说“坐”,“茶”;来了地位稍高一点的人,就说“请坐”,“泡茶”;来了达官贵人,就媚态十足地说,“请上坐”,“泡好茶”。过去常常听别人讲这段故事,在书上也每每看到这种对僧人俗态的描写,以为这是文人故意嘲笑我们出家人,鞭挞我们这些弱势群体。看到今天的现实,我想古人对佛教界俗态的描写大概都是事实,不是冤枉好人。今天的这种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比过去“坐,茶;请坐,泡茶;请上坐,泡好茶”的现象,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佛门本是“三门清净绝非虞,檀信皈依增福慧”,昔日清风何在,今朝俗气盈门。哀哉!苦哉!

        我们四祖寺、老祖寺和芦花庵的出家人,一定要努力学习,学习中国佛教的历史,学习历代高僧的德行,学习清规戒律,学习《禅林宝训》。要把这些书常常放在案头,每天啃一条,背一条,做一条。一定要去掉为人处事中的“俗气”,防止待人接物中的“阔气”,杜绝在僧信交往中的“官气”,避免做人做事中的“霸气”。“俗、阔、官、霸”四气害了佛教,使我释迦老子脸上无光,使我历代祖师脸上无光,使我清净佛门受此奇耻大辱。我们要牢牢记住,要守住这股清风。古德有诗云:“幸为福田衣下僧,乾坤赢得一闲人;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一定要保住这种行云流水的禅林清气,要有一批肯做傻子的人,要有一批肯吃亏的人,来继承禅门的这种清气,发扬禅门的这股清气。我们一定要用自己勤苦修行的汗水,用自己悲哀忏悔的泪水,洗涤蒙在释迦老子脸上的尘埃。大众勉励,勉励,再勉励!珍重,珍重,再珍重!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纯一法师:禅的新时代阐释与当代价值[400]

  • 什么是禅?净慧长老:满天星斗、运水搬柴[595]

  • 一语惊醒梦中人!净慧法师谈开悟[618]

  • 净慧长老:六祖大师“二种三昧”[1140]

  • 净慧长老说做人最基本的六条准则,无论有没有信仰都该看看[1134]

  • 净慧长老:精神能源的保护与开发[1282]

  • 净慧长老:做人的六条标准[1324]

  • 净慧长老: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为《弓和禅》一书所写序言[1359]

  • 杂花庄严生活禅——净慧长老的华严思想[2320]

  • 净慧长老:四大菩萨的精神[3037]

  • 半俗半禅半随缘,半聋半哑半糊涂[1860]

  • 净慧长老:空掉自己面对现实[2027]

  • 连“放下”都放下才能提起正念修行[1657]

  • 《心经》的神奇来历[2330]

  • 《坛经》中的“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1861]

  • 什么是开悟?开悟的征兆是什么?[2107]

  • 这两种障碍不能突破,就没有了生死的份![1913]

  • 赵州禅茶颂[1777]

  • “观自在”,观谁自在?[2321]

  • 在家居士可熟读的十部经典[328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