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34]

  • 生活是一部难念的经,不懂它的[16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亮[119]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13]

  • 活明白了,就不会惯着任何人[166]

  • 忏悔,是修行人人生必要的修行[114]

  • 佛学基础:有情之身心[105]

  • 你今生的22个灵魂课题[184]

  • 一个人走上坡路的迹象:藏[157]

  • 秋天可以耕种什么?种福田![14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愍[155]

  • “道场”略考——以佛教典籍为[11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心经》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378   时间:2022-4-26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4月26日  佛学研究网

        《心经》里的咒子“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第一个“揭谛”表示要断一切恶。

        第二个“揭谛”表示要修一切善。

        第三,“波罗揭谛”表示断尽烦恼证得解脱。

        第四,“波罗僧揭谛”表示自己要断烦恼证解脱,度大众断烦恼证解脱。

        第五,“菩提萨婆诃”表示自己断金刚习气成了佛,还要度一切众生成佛。

        整个六百卷般若经就是讲的这个事情。佛又讲了《般若经》,使他们把小乘的执着去掉,进一步发起利他之心。

        “揭谛揭谛”最初,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波罗揭谛”,断一切烦恼证解脱,证阿罗汉果。“波罗僧揭谛”,自己不仅要证解脱,还要度一切众生得解脱。这部《般若经》就是劝大家发菩提心的。

    受用无厌一切众苦门
    世间满足深险罪业坑
    坚意远离解脱安乐永
    义乐广大生起求加持
    即此清净出离慧引起
    正知正见大大不放逸
    圣教根本别别解脱戒
    坚持修行能作求加持

        《心经》里讲的“揭谛揭谛”就是下士道修法,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揭谛揭谛”,就是断烦恼证解脱。

        怎么样断烦恼?“受用无厌一切众苦门”。“正知正见大大不放逸”,晓得世间的享福将来会受大苦的,这是正知。

        第二个要有正见,我不能光为自己,要专心为众人,这个“见”这正见。

        这样的正知正见随时随地也不放逸,就是要断烦恼证解脱,叫“波罗揭谛”,到彼岸。到什么“彼岸”?到安乐的彼岸,离开蜗牛的生死此岸到安乐的彼岸:解脱。这是中士道修法。

        现在我们知道,自己已经“波罗揭谛”了,赶快去做“波罗僧揭谛”,使一切众生都能得解脱,都能清净涅磐。把我的有余涅磐转为将来成就的无余涅磐。

        这个七地菩萨法最要紧的。七地又叫“远行地”嘛,过去我们修声闻缘觉法是近行地嘛,过去是只管自己解脱,现在要修“波罗僧揭谛”,要解脱一切众生嘛。

        《心经》揭谛揭谛,波罗揭谛,第二是波罗僧揭谛。就是说,自己得解脱了,还要度众生解脱。最后是菩提萨婆诃,就是说,自己成佛,同他一起成佛。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42]

  • 勿把闲事挂心头,烦恼散去心自悠[261]

  • 修行,就是练习和烦恼做朋友[403]

  • 他的诗,在悲喜浓淡间,堪比公案,能消烦恼[548]

  • 只要心不随着动,烦恼就会过去[790]

  • 你只管认真用功,到了时候,水到渠成,自自然然就会成功![790]

  • 真正的治病,从内心解脱开始[674]

  • 人生的烦恼与珍贵[681]

  • 你在抗拒什么,你就在强化什么![664]

  • 人生,最好的状态,就三句话![714]

  • 学会给自己“刹车”[792]

  • 修剪自己[752]

  • 玄奘大师圆寂纪念日:他不是“御弟哥哥”,他是“玄奘法师”[708]

  • 念《心经》的九个层次[1221]

  • 《心经》的心理疗愈功能[932]

  • 人生如茶,放下即是拥有[648]

  • 真正懂得“随喜”的人,一定能少烦恼、多欢喜[958]

  • 睡着了就没烦恼了?你想得倒挺美![838]

  • 切除内心深处无明与烦恼的障碍[890]

  • 人生只是一场大梦,这是真的吗?[104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