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23]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22]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56]

  • 十问时间[137]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37]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49]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175]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08]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63]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55]

  • 胡适和他的禅宗史研究[145]

  • 30秒灭抑郁——用《心经》解读[177]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念佛须知了生死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994   时间:2022-4-25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4月25日  佛学研究网

        一心念佛的目的在“了生死”,如果对于此最终目的不明了,则念佛就没有什么意思了。一般情况下,大家到寺院里来念佛,为的是向佛祷告,希望能够消灾免难,求消灾免难固然是好,但这不是佛的本意。

        还有一种人,因为现生常常遇到不如意的事,来到寺院念佛,求佛保佑,希望来世能够事事如意,求来世如意固然也好,但仍非佛的本意。

        另有一种人,觉得人生没有意思,即使大富大贵也没有多大快乐,希望以念佛的功德,能够升天,来生得能升天,这固然也是好,但也不是佛的本意啊。

        那么,佛的本意在哪里?佛的本意在令众生“了生死”。为什么要了生死?因为生死轮回是大苦。所以我们念佛、学佛,也要从知苦、断苦开始。

        第一、学佛应先知苦:倘若不知苦,则学佛亦学不好。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修行成佛,说法度生,首先度五个人,即是憍陈如等五比丘。所说之法,就是“四谛法”,四谛法之第一就是“苦谛”,可见“知苦”是何等重要了。

        “谛”就是真实之理,一切众生,皆在受苦,这是真实不虚的。但众生迷而不觉,总以为有快乐可得。不知不但地上的众生是苦,天上的众生亦还是苦,所以谓之“苦谛”。

        苦必有因,“集”就是因。“集”是聚集起来的意思,前生所造的种种业,聚集起来,招感今生的苦果,今生的苦果,决定是前生的“集因”招感来的,所以谓之“集谛”。

        佛说我自己没有苦,我的苦已“灭”了。“灭”就是寂灭,也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佛果。证得寂灭的佛果,真实灭除一切苦恼,所以谓之“灭谛”。佛果由何而来?由“道谛”而来。若能修“道”,一定证“灭”,所以谓之“道谛”。

        现在明白了佛说的四谛法。我们要“证灭”,就必须“修道”。修道为的是“断集”,断集必先“知苦”。

        第二、次观人生之苦:如能观察到人生确实是“苦”,那就与佛道相近了。

        人生有八种苦,其中生、老、病、死苦,无论富贵贫贱都免不了。还有四种苦,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苦,有的人受的多,有的人受的少。

        这八种苦,只是苦的大纲,每种苦中,都含有无量无边的苦。我们学佛的人,须观察自己,观察他人,是不是有上面所讲的八种痛苦?如能观察到人生确实是“苦”,那就与佛道相近了。

        第三、再观轮回之苦:欲脱此苦,须“了生死”,能发起“了生死”的心,是则可谓入于佛道了。

        我们既观察了知人生之苦,那就应当进一步观察轮回之苦。因为人生只不过数十年的光阴,虽然受苦,而为时甚暂;假若像世人所说的“人死如灯灭”,并没有什么来生来世,那这苦不算大苦。

        如世尊所说轮回之苦,方是大苦!三界以内,有三善道,有三恶道。今生若造恶业,来生就堕三恶道。今生若造善业,来生就转三善道。头出头没,永不停止,这就是所谓“六道轮回”。

        有智慧的人就要观察:人生之苦,乃是短暂的小苦,而这死此生彼,生生死死,永无了时的轮回之苦,真是大苦!欲脱此苦,须“了生死”,能发起“了生死”的心,是则可谓入于佛道了。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了生死”。其中,“念佛法门”为最容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即可超出六道轮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了生死之苦,常得究竟之乐。若能真发“了生死”的心而念佛,方与佛之本意相应。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念佛时说八卦,还有功德吗?[295]

  • 闭是非之嘴,开念佛之口[429]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弯路?[480]

  • 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560]

  • 我们念佛为什么不能感应?[567]

  • 念佛的正功夫和助功夫[719]

  • 一心念佛,具足六度[768]

  • 念佛与修菩萨行[627]

  • 念佛的时候,你有没有做这样的观想[764]

  • 有关念佛的三个困惑,你是否也有呢?[798]

  • 我们为什么念佛?[900]

  • 念佛的时候,你有没有做这样的观想[911]

  • 用念佛来耕耘菩提心[880]

  • 念佛好还是参禅好,在于个人是否相应[975]

  • 念佛的时候,你有没有做这样的观想[797]

  • 每日念佛多少比较好[1324]

  • 当以至诚念佛为事,勿存见佛见境界之心[1811]

  • 念佛的心态——感恩心、快乐心与信心[1394]

  • 念佛人的生活“主心骨”[1563]

  • 念佛好,还是念观音好[184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