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5日 佛学研究网
一心念佛的目的在“了生死”,如果对于此最终目的不明了,则念佛就没有什么意思了。一般情况下,大家到寺院里来念佛,为的是向佛祷告,希望能够消灾免难,求消灾免难固然是好,但这不是佛的本意。
还有一种人,因为现生常常遇到不如意的事,来到寺院念佛,求佛保佑,希望来世能够事事如意,求来世如意固然也好,但仍非佛的本意。
另有一种人,觉得人生没有意思,即使大富大贵也没有多大快乐,希望以念佛的功德,能够升天,来生得能升天,这固然也是好,但也不是佛的本意啊。
那么,佛的本意在哪里?佛的本意在令众生“了生死”。为什么要了生死?因为生死轮回是大苦。所以我们念佛、学佛,也要从知苦、断苦开始。
第一、学佛应先知苦:倘若不知苦,则学佛亦学不好。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修行成佛,说法度生,首先度五个人,即是憍陈如等五比丘。所说之法,就是“四谛法”,四谛法之第一就是“苦谛”,可见“知苦”是何等重要了。
“谛”就是真实之理,一切众生,皆在受苦,这是真实不虚的。但众生迷而不觉,总以为有快乐可得。不知不但地上的众生是苦,天上的众生亦还是苦,所以谓之“苦谛”。
苦必有因,“集”就是因。“集”是聚集起来的意思,前生所造的种种业,聚集起来,招感今生的苦果,今生的苦果,决定是前生的“集因”招感来的,所以谓之“集谛”。
佛说我自己没有苦,我的苦已“灭”了。“灭”就是寂灭,也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佛果。证得寂灭的佛果,真实灭除一切苦恼,所以谓之“灭谛”。佛果由何而来?由“道谛”而来。若能修“道”,一定证“灭”,所以谓之“道谛”。
现在明白了佛说的四谛法。我们要“证灭”,就必须“修道”。修道为的是“断集”,断集必先“知苦”。
第二、次观人生之苦:如能观察到人生确实是“苦”,那就与佛道相近了。
人生有八种苦,其中生、老、病、死苦,无论富贵贫贱都免不了。还有四种苦,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苦,有的人受的多,有的人受的少。
这八种苦,只是苦的大纲,每种苦中,都含有无量无边的苦。我们学佛的人,须观察自己,观察他人,是不是有上面所讲的八种痛苦?如能观察到人生确实是“苦”,那就与佛道相近了。
第三、再观轮回之苦:欲脱此苦,须“了生死”,能发起“了生死”的心,是则可谓入于佛道了。
我们既观察了知人生之苦,那就应当进一步观察轮回之苦。因为人生只不过数十年的光阴,虽然受苦,而为时甚暂;假若像世人所说的“人死如灯灭”,并没有什么来生来世,那这苦不算大苦。
如世尊所说轮回之苦,方是大苦!三界以内,有三善道,有三恶道。今生若造恶业,来生就堕三恶道。今生若造善业,来生就转三善道。头出头没,永不停止,这就是所谓“六道轮回”。
有智慧的人就要观察:人生之苦,乃是短暂的小苦,而这死此生彼,生生死死,永无了时的轮回之苦,真是大苦!欲脱此苦,须“了生死”,能发起“了生死”的心,是则可谓入于佛道了。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了生死”。其中,“念佛法门”为最容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即可超出六道轮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了生死之苦,常得究竟之乐。若能真发“了生死”的心而念佛,方与佛之本意相应。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