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26]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19]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05]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60]

  • 做人,不能太飘[109]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178]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69]

  • 学会哄自己开心[147]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71]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68]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90]

  • 灵润、神泰和义荣的佛性论辩[17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什么叫众生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515   时间:2022-4-23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4月23日  佛学研究网

        学习佛法,我们常常听到普度众生、恒顺众生、众生心……说起来,究竟什么叫“众生”呢?

        众生是佛教的专有名词,梵语bahu-jana,jantu,jagat 或 sattva 之意译,音译仆呼那、禅头、社伽、萨埵,也有的经典译为有情、含识、群生等。简单地说,众生有三个意思:

        一、众缘所生:譬如我们“人”,出生到这个世间来,是从何而来的呢?是由父精母血、我们的第八识,还有五蕴四大许许多多的因缘合在一起,才有我们这个“人”生存到世界上来,所以称为众缘所生。

        二、众处受生:我们死了以后,生命并不就完了。死,只是换了一个环境和躯壳。现在我们做人行善、修五戒,将来还会来做人的,要是修十善,将来生到天上去。如果造罪恶,将来堕入地狱,或者畜牲里面去。我们死后受生,没有固定的处所,这一生做人,来生不是永远做人的,也不是永远做畜牲的,所受生的地方不一样,所以称为众处受生。

        三、众多生死:一个人,有生必有死,没有永远不死的人,所以佛教讲:一个人如果没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或者其他的净土去,或者是证得阿罗汉果,一期生命结束以后,随着他的业力,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生死死,永远不停的。所以,我们有好多的生死,现在生到人间,将来生到天上,说不定又堕入三恶道里面去,这样有众多的生死,称为众生。

        以上是将萨埵译为众生的意思。在唐朝,新的翻译家把它译成有情,不单单是我们人类,可以说涵盖了一切有知觉情感的生物,表示和没有知觉感情的自然界的无机生物不一样。

        关于“有情”与“众生”二语之间的关系,诸说不一,有的认为“有情”是指人类、诸天、饿鬼、畜生、阿修罗等有情识的生物,按照这种说法,则草木金石、山河大地等为非情、无情,而“众生”则有情及非情二者都包含在内。另外一种说法则认为“有情”即是“众生”之异名,二者是体一而名异,皆包括有情之生物及非情之草木等。此外,有情之异称有“有识”(如有识凡夫)、“有灵”(如有灵之类)等多种。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新春福慧|上供三宝,下济众生[404]

  • 人生的三次觉醒: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521]

  • 观众生苦 发菩提心[598]

  • 跋山涉水,只为众生[941]

  • 愿求无上佛道,度脱一切众生[728]

  • 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1000]

  •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1165]

  • 念念为众生,事事皆佛法[2590]

  • 利他时也要想想自己的动机![2166]

  • 慈眼视众生:带你走出社交恐惧[2196]

  • 为众生发菩提心,修成的是“自己佛”[2370]

  • 佛时刻念众生,众生则时时把佛忘记[2071]

  • 我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是我心中之佛[2157]

  • 每当遇到惹我生气的人或事,试试这个办法![2032]

  • 开悟者和没开悟者差别在哪儿?[2248]

  • 本来都是佛,现在为什么是众生呢[1948]

  •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2172]

  • 人间过“节”,畜牲过“劫”?[1953]

  • 以清净心待众生,以平常心过生活[1984]

  • 透过一个方便善巧,使你的功德清净广大[201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