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07]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56]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01]

  • 布施不是花钱买功,而是舍弃贪[104]

  • 生活是一部难念的经,不懂它的[179]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亮[141]

  • 老实“吃茶去”[100]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21]

  • 活明白了,就不会惯着任何人[172]

  • 忏悔,是修行人人生必要的修行[122]

  • 佛学基础:有情之身心[115]

  • 你今生的22个灵魂课题[191]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4大德专辑 >> [专题]a4大德专辑 >> 正文


    宗门“黄龙三关”的正解
     
    [ 作者: 来果禅师   来自:网络   已阅:1562   时间:2022-4-19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4月19日    佛学研究网

        大略是这么三种关口:

        对于破本参后,就是见性,但未了事。事虽然多,眼睛已经打开,不怕多,能了一件少一件。那么,事是甚么东西?你们还知道吗?譬如一桶粪摆在那里,今天向外浇,明天也向外浇,天天向外浇,一下子把它浇完了。浇是浇完了,似乎很好的,但是还有臭气在。臭气是甚么?是垢,垢就是事。了事就是了垢,了垢就是了这个臭气。

        这个臭气是怎么了法呢?向前是用“念佛是谁”浇的;现在去垢,还要“念佛是谁”不要?你们思索一下子!当然以“念佛是谁”刮这个垢。刮过三层、五层还是臭,何以呢?木头把粪吃进去了!木头与粪混合起来,试问如何刮得了?刮不了,怎么办呢?必须把桶子刮成粉子,连粉子都要飘掉才对。

        为甚么要这样?当知了垢是了我们心上的垢,粪与粪的渣滓都是心上的病。今天粪也去了,渣也除了,垢还要刮尽,连桶也不许存。就如心上的病,心病好了,心上的垢光了,连心还要去掉。你们想想:粪去了,粪桶还能摆在这里?垢去了,心还能摆在这里?大家可以明白了事的事,所以说时间要久。

        那力量最大的人悟过来,心也了,事也了;理也通,事也融;可以说“事、理双融,心、境无碍”。但是没得神通。在过去的祖师,大概破这一关的居多。

        每每有人说:“既然悟了,为甚么没有神通?”这就是误会。再则,他不知道宗门下的事,所以有很多的人会弄错。得神通,要到得神通的那一部关口;能可以打破向上的关头,佛、祖不住,有余涅槃不住,无余涅槃亦不住,这个时候才得神通。“顶门有眼”,“脑后加锥”,亦复如是以通为证。

        破本参未了事的人,可以说是破祖师关;明心、见性,事、理双融的人,也可以说是破重关;顶门有眼,脑后加锥的人,是破末后牢关。这是宗门“黄龙三关”的正解。

        我在当清众的时候,有一位老参师傅,他是四十年的苦行单,住金山、高旻,功行是有的;对于工夫上,知识少一点。他每每与人说话,都是讲他破那一关,开口就说甚么关。有一天,他问我:“破哪一关?”我说:“不知道甚么叫关。”他真把我当初参,他说:“这个人连三关都不知道,还算是用功的人么?”我就问他,他说:“第一、是当面关,第二、是山海关,第三、是雁门关。”

        我听了他这三关,我心里愈好笑!愈可怜他!我又问他:“怎么叫当面关?”他说:“工夫用纯熟了,人家打、人家骂,无论称你、毁你,连念头也不动,就可以过了当面关。”我问他:“你姓甚么?”他跳起来,红了面说:“我又不是在家人,为甚么问我姓甚么?”急的不得了。我问他:“过了当面关,为甚么还有这个?”他听了,似乎不错。

        歇下来又问他:“如何是山海关?怎么过法?是先过山关,后过海关?”他说:“不是的,生死是海,涅槃是山;爱是海,嗔是山;断爱,就是出生死海;除嗔,就是打破涅槃山。”他说的理还有一点。我问他:“如何是雁门关?”他说:“那深了!恐你不懂!”我说:“你告诉我!”他说:“雁门关,要工夫用到如雁过晴空,过空不留痕迹,才算破雁门关。”你们想想:这许多错见,错到哪里去了!后来,我告诉他这黄龙三关话。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论破宗门三关 [来果][1620]

  • “宗门昌而义学起”——唯识学的兴起与晚明佛教的整兴尝试[241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