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34]

  • 生活是一部难念的经,不懂它的[16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亮[121]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13]

  • 活明白了,就不会惯着任何人[167]

  • 忏悔,是修行人人生必要的修行[114]

  • 佛学基础:有情之身心[105]

  • 你今生的22个灵魂课题[185]

  • 一个人走上坡路的迹象:藏[158]

  • 秋天可以耕种什么?种福田![144]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愍[155]

  • “道场”略考——以佛教典籍为[11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禅学之特色
     
    [ 作者: 陈沛然   来自:网络   已阅:1634   时间:2022-4-15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4月15日  佛学研究网


        1. 独特性 2. 即兴性 3. 方便性 4. 摧毁性 5. 互容性

      6. 确证性 7. 灵活性 8. 创造性 9. 生活性 10. 即时反应性

      这里举一个「丙丁童子来求火」的公案来讲解,使大家更能明白当中的深意。这是一个很出名的公案。 [i]

      有一位则监院在文益禅师的禅院中生活,但他从不去禅室向文益禅师请益参禅。一天,文益禅师问则监院为何不向他请益参禅,好让他印证则监院的生命是否已达开悟的境界。

      则监院便告诉文益禅师,他以前在青林禅师那里已经契入了禅的生命,禅悟的境界已有个入头,於是文益禅师就叫则监院说说他开悟的经过。

      原来当年则监院曾经问过青林禅师「如何是佛」,青林禅师答曰:「丙丁童子来求火」,则监院就是这样契入禅的境界。

      文益禅师听完后大赞青林禅师答得好,并叫则监院解释个中的妙处,以防则监院错会青林禅师之意。

      则监院於是解释道:「丙丁属火,以火求火,正如我是佛,还去觅佛」,则监院就是这样悟出自己本来是佛,无需心外再求。

      文益禅师听后,便说则监院果然错会了。则监院不忿,收拾行装便渡江离开。文益禅师知道则监院离开之后,便说了一句:「此人若回来,则可有救;若是不回,则救不得也。」

      则监院在离开的途中想到,文益禅师是五百弟子的善知识,不可能是浪得虚名的,所以文益禅师不可能欺骗他,於是则监院便回去文益禅师的禅院再参。

      文益师看见则监院回来,便向则监院说:「你但问我,我为你答。」则监院问道:「如何是佛?」文益禅师答曰:「丙丁童子来求火。」语毕,则监院当下大悟。

      为何同一句「丙丁童子来求火」,则监院於第二次才言下大悟?

      「以火求火,是佛求佛」,其实真的无需去求,则监院之前的解释是没有错的。若则监院的生命真的已达开悟圆融的境界,那么,则监院就不会「一定」不进文益禅师的禅室参禅,这种「一定」不入室参禅的行为,正正显示出则监院的执著,圆融的生命是不舍不著的。若则监院天天找文益禅师去参禅,这固然是一种执著;但天天都不肯找文益禅师参禅印证,也显示出则监院未得圆融。

      则监院不肯入室参禅有两个可能性:第一个可能是则监院自以为是而不肯进去参禅,这显示出一种傲慢心,乃是自以为是的执著;一个开悟的生命,必定不会如此傲慢执著。第二个可能就是则监院没自信,怕自己之前所悟不真,这种自卑和欠缺自信的表现都不是开悟的圆融生命境界。

      因此,文益师看见则监院不肯入室参禅,就知道则监院未达开悟的生命境界,所以文益禅师才会叫则监院过来参问。则监院的解答其实只是道理上、知识上和概念上的正确。在道理上、知识上和概念上明白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在实践上打通,而不是停留在道理上的了解。

      因此,在理念上知道自己是佛,并不等於在现实上就是佛。丙丁童子无需求火,佛亦无需求佛,这种「不向外求」正是直指人心,在方向上是正确,但还需要继续实践和修行,将自己的傲慢心或自卑心勾销。

      文益禅师刻意说则监院错会了青林禅师之语,就是要帮助则监院在实践上打通。若则监院真的开悟了,他就不会因为文益禅师的一句「错会了」而愤怒,更要忿然离开。

      此公案的精彩之处,就在於文益禅师不知则监院会否回来,他只说出一个条件,就是假若则监院回来便是有得救,若不回来便是没得救。则监院若不肯回来,就表示则监院永远都不肯把自我的傲慢心放下,一个永远都执著、傲慢和自以为是的人,当然无药可救。若则监院肯回来,则表示他已放下他的执著、自我和傲慢。则监院的「回来」代表他真真正正地以行动实践,去除掉自己的执著和傲慢。

      则监院回来后,文益禅师重新以「丙丁童子来求火」,解答则监院所问的「如何是佛」。一个生命圆满的人,必定愿意将自己的傲慢和执著去除,则监院的「回来」正是以行动证明自己真的已经放下了执著和傲慢。这种诚心求佛的心才是真正的佛心、真正上进的心、光明的心、亦是一个回头是岸的心。在此情况下才真正有资格说「以佛觅佛」。

      这亦是禅宗常说的三个境界:「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世界没改变,改变的是一个人的心路历程,经过辩证法的进升之后,提升至更高的境界,在高明的境界正是与现实的境界再来一个相契、相合,如此才是一个真正开悟的生命。以「丙丁童子来求火」这个公案为例,这个公案自有则监院之独特性,也是即兴的创作,青林禅师回答则监院的时候,其实是即兴地创作出「丙丁童子来求火」,这也是一种方便,只要能够接引对方就行了。

      禅宗刀剑齐用,便是所谓的「杀人刀,活人剑」,让人大死大活,这就是它的摧毁性,因此不能乱用,只能在生命圆熟的时候才好灵活使用。文益禅师便是故意说则监院「果然错会了」而杀掉他的傲慢。

      文益禅师亦具有胸襟气派,他一听到青林禅师的「丙丁童子来求火」,就赞了一句「果然好语」。这显示出一种互容性,不会唯我独尊。所以很多禅师都会互相交换弟子教化,让弟子开悟。

      开悟是要得到确证的,文益禅师便是为则监院印证其所悟。从上面的公案可看出,禅法是很生活化的、是很机灵活泼的创造,和讲求即时反应。

      [i]【日本】东岭圆慈编:《五家参详要略路门》第五;并见《卍新纂续藏经》卷81,《五灯全书》卷19,585页b10-16。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菩提达摩所传的禅学和在中国的流传[904]

  • 禅学与生活和工作的关系[1143]

  • 禅学与形而上学之别[1413]

  • 禅学中的智慧故事[2009]

  • 保唐无住的禅学思想探究[2203]

  • 拈花微笑——禅学起源[2154]

  • 禅学与学禅[8014]

  • 禅学论“心”画梅参禅[3001]

  • 禅学论“心” 画梅参禅 [何劲松][2925]

  • 禅宗六祖师的禅学及禅法 [卢忠仁][4133]

  • 中日韩三国法师共赴首届中国曹洞宗禅学国际研讨会[3867]

  • 宗风永续:首届中国曹洞宗禅学国际研讨会开幕[3198]

  • 禅学论“心” 画梅参禅 [何劲松][3047]

  • 黄檗禅学及其现代意义[4716]

  • 支遁禅学思想的意义[4128]

  • 胡适:中国禅学的拓荒者与建设者 [李衍柱][4597]

  • 禅学中的十个智慧故事[4129]

  • 禅宗戏剧:以戏剧形式弘扬禅学 [黎羌][4668]

  • 星云大师的“禅学”的思想[3687]

  • 陈献章哲学思想的禅学特点 [振铎][462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