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37]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23]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15]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70]

  • 做人,不能太飘[117]

  • 禅门公案:从心流出[108]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191]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75]

  • 学会哄自己开心[156]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73]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72]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95]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一个人停止内耗,从三次放下开始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165   时间:2022-4-14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4月14日  佛学研究网

        1 放下执念

        有个发生在寺院里的小故事:

        寺院里有两株栀子花,每到盛开之时,花香四溢,沁人心脾。

        然而,今年有一株栀子花只开了一半,叶子也悄悄地开始泛黄,呈现出枯萎的迹象。

        小和尚发现后,十分焦急。

        师父却安慰他说:“没事的,可以救活,去拿一把剪刀过来。”

        但是,小和尚一听要拿剪刀,十分不情愿,他不舍得剪掉它的枝桠。

        见他执迷不悟,师父便和他解释了其中的缘由。

        原来开花的时候,需要足够的营养,而多余的枝条会吸收部分的营养。

        这时候,如果不把多余的枝条剪掉,过不了几天,花就会因为营养跟不上而枯萎死掉。

        师父弯下腰,拨弄着枝条,对小和尚说:“你看,这些都是多余的,剪掉便是。”

        果然,几天后,泛黄的叶子又开始慢慢变绿,仅存的几根枝条上,花朵也相继绽放了。

        人生诸多烦恼,追根溯源,不过“执念”二字。

        很多时候,我们都像这个小和尚一样,一味执着于眼前的得失,但往往却失去了更多。

        可见,执念是我们人生路上极为沉重的负担,带着它,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深觉疲惫,而放弃执念,于我们而言,无疑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成熟。

        学会放下执念,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2 放下敏感的情绪

        心理学家迈克讲过一位患者的故事:

        一天,霍尔临睡前翻看朋友圈,发现同事艾伦给共同的好友都点了赞,唯独没给自己点赞。

        霍尔很失落,他联想到自己工作业绩平平,跟领导关系也一般,近期也没有升迁希望。

        他觉得不只艾伦,好像同事们都瞧不起自己。霍尔越想越难过,以至于整晚失眠。

        第二天清早,送女儿去幼儿园。

        经老师提醒,霍尔才想起,幼儿园今天搞活动,老师昨天发了通知要穿礼服,自己把这事给忘了。

        回家换衣服已经来不及,女儿只得被取消活动资格。

        望着孤零零站在一边的女儿,霍尔非常自责,觉得都是因为自己没出息,家人才会受排挤。

        别人随便一句不经意的话,都让他陷入深深的自责和难过。

        他开始失眠,头发大把大把掉,人也变得憔悴。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对于心思敏感的人而言,别人一句简单的话,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牵动他的内心,左右他的情绪,影响他的心情。

        人生的磨难很多,不必为每一件小事陷入内耗。

        一个人最清醒的认知,是明白别人的言行,与自己无关。

        平和心情,走出内耗,是人生强大的开始。

        3 放下攀比心

        比较,是人的本能,但过度攀比,往往会比出嫉妒和不甘,害人害己。

        人到中年,当初站在同一起点的朋友,生活也许有了天壤之别。

        这种差距,不仅仅是努力和不努力的问题,而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不必羡慕,活出自己的精彩就好。

        知乎上有个问题:怎样才能放下攀比心?

        有个回答特别好:少看别人,多看自己。

        人生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是自己,每个阶段,赢了自己才是王道。

        杨绛先生说过:“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卸下心灵的包袱,做到不比较,反而容易听见内心的声音,活出更真实的自己。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学会给自己“刹车”[205]

  • 减少精神内耗的7件小事[267]

  • 一个人真正走向强大,要经历三次放下[244]

  • 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290]

  • 内耗:世上最无用的一件事[407]

  • 随缘就是家乡,放下就是道场[403]

  • 人生如茶,放下即是拥有[269]

  • 当你放下后,所有的奇迹都会发生![422]

  • 比阳性更可怕的,是你的“疫情心态”[506]

  • 只有放下,才能做回自己找回自己[642]

  • 你的敏感,是一种天赋[547]

  • 停止评判,是让能量自然提升的绝佳方式[628]

  • 想明白这3个道理,你就不那么心累了[658]

  • 佛家看得开,儒家拿得起,道家放得下[675]

  • 把你翘起的腿放下[619]

  • 若不心宽似海,哪来一帆风顺[682]

  • 一个和尚的山居感悟:特殊时期,不妨放下一些东西[661]

  • 内卷?内耗?佛法教你如何获得“松弛感”[891]

  • 停止精神内耗,学会不在意[1121]

  • 人生那么苦,全因看不清,放不下,舍不得[104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