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生需要五面镜子![112]

  • 当你有这几种征兆的时候,说明[107]

  • 成年人的放下:一半是理解,一[117]

  • 欲为苍鹰,勿与鸟鸣[141]

  • 做人的最高境界:“四不尽”[128]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70]

  • 人生要自在,四在四不在![164]

  • 你的情绪,就是你的能量![173]

  • 当你经历后才明白的6个道理[177]

  • 熟悉又陌生的“禅”:禅之四义[130]

  • “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185]

  • 《柱间史》中的五台山信仰——[166]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观照|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186   时间:2022-4-11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4月11日  佛学研究网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这是《普贤警众偈》的偈文,偈的大意是说,过去一天,寿命就跟着减少了一天。就好比鱼有了水,才能够活命,现在水正在一点一点慢慢地减少,死亡就在面前了,还有什么快乐呢。

        于是,警戒大众人等,应该要勤勤恳恳,发狠的精进用功,像火烧到了头上,若是不赶紧去救,立刻就要烧死了。只要常常想到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像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的变迁,人身,有生老病死的变迁,诸法,有生住异灭的变迁,都没有长久的。要时时刻刻想到“无常”这两个字,谨谨慎慎,不可以有一刻功夫放逸。

        经上说,佛问人命在几时间。一个比丘回答道,在一日间。佛说你不知道。佛再问另一个比丘。回答道,在饭食间。佛也说你不知道。又问另外一个比丘。回答道,在呼吸间。佛说你才真的知道了。

        可见,这个偈是提醒我们,人的生命无常,危险得很,一口气上不来时,就不知道要轮回流转到哪一道去了。因此,作为佛教徒,早晚课必诵这段《普贤警众偈》,以警策大众珍惜人生,尽力地用功,不能虚度光阴。

        这是一个叫醒人,叫人不要糊糊涂涂过日子的偈,出家人固然是很要紧的,就是在家人,又何尝不要紧呢。时间日复一日,我们或许拟定了许多的修行计划,定了很多的功课,发了许多美好的愿望,每当一日西沉的时候,我们当用这首偈子问问自己,今日的任务是否达成,所定的目标是否化为空谈。

        往昔,释迦佛说涅般经,即对迦叶尊者说:“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手上的一点土和十方世界的大地土相比,实在是微乎其微。面对这样难得的人身,我们还能不及时把握修证佛法的机会吗。正如古人所问: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当你经历后才明白的6个道理[177]

  • 佛说苦与乐,如何“离苦得乐”[330]

  • 疫情的启示——明海大和尚除夕普茶开示[434]

  • 思惟世无常,珍惜好时光[592]

  • 你的心,会瓦解一切痛苦和烦恼[616]

  • 淡定的力量[751]

  • 看淡无常,珍惜拥有![788]

  • 四句话教你摆脱焦虑,快速停止胡思乱想[757]

  • 人生无常,抓紧修行[1024]

  • 除了泪水,我们还可以怎样面对离别[733]

  • 面对“无常”,选择摆烂还是报以深情?[856]

  • 观心无常,不再迷茫彷徨[919]

  • 一切有为法,皆悉归无常[1149]

  • 因果、无常、空性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1357]

  • 当明白了无常,你就不会张扬[1648]

  • 为什么要深入体会无常?[1355]

  • 拥抱无常[1241]

  • 一行禅师:没有无常怎么能长大[2213]

  • 真正的佛法一定符合三法印[1538]

  • 因为无常,才有希望[179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