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03]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16]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29]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39]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38]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59]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43]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94]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209]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215]

  • 十问时间[190]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209]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惜命最好的方式,竟不是养生,惊醒无数人!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898   时间:2022-3-27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3月27日  佛学研究网

        有一位医学心理专家认为:“世上所有的病,都是免疫系统打了败仗。”为什么呢?来看看他的感悟吧。

        偶闻身边又多了一位患癌症的朋友,对于她生病我没有感到意外。

        她的家庭关系一直很糟,人啊,在家庭里承受的煎熬、抑郁、伤痛,都会沉淀在身体里。

        你的大脑暂时忘记了,可是你的身体会一直记得。

        1 我们一直低估了身体的智慧,人体里有着一套精密的免疫系统

        我这里说的免疫系统,不仅是西医所说的狭义的免疫能力,还包含自我诊断、人体资源管理、自我修复及再生。

        当我们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的时候,最先攻击到的是身体的免疫系统。

        70%以上的人,会以攻击自己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消化自己的情绪,这是导致出现病症的最大原因之一。

        不同情绪会攻击不同的器官,我国中医的古老智慧就曾提出:肾主恐惧、肝储愤怒、肺藏哀伤……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

        把猴子吊起来并不时给予电刺激,使猴子一直处于焦虑不安的情绪中,不久猴子便得了胃溃疡。

        采用纤维胃镜、x光、脑电图及生化对胃病的病理机制进行研究,发现胃病的发生与大脑皮层的过度兴奋或抑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导致免疫系统出现问题的情绪排名,前七名的依次是:生气、悲伤、恐惧、忧郁、敌意、猜疑,以及季节性失控(如夏季频发争执和摩擦,冬季抑郁患者会比平时多)。

        很多时候,经常性的负面情绪才是疾病的幕后黑手。

        2 所有的委屈、纠结、愤怒,终将化作一场免疫风暴

        在西医经验可知的范畴里,仍然有很多突发性疾病,没有人知道具体诱发的原因。

        现代人越来越容易患各种各样的病,是因为不注重健康吗?

        不是。

        太多人不惜重金把精力花在养生上,但这种想法是单纯地把身体看作一个机器,忘记了身、心一体,甚至身、心、灵一体。

        知名的心理咨询专家约翰·A.辛德勒曾碰到过一个病人,当时她所有的病症和胆囊炎一模一样。

        所以约翰为她注射了三针止痛剂,在她病情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还为她进行了胆囊摘除手术。

        但这始终没有治愈她的疼痛,最后才发现她的疼痛是儿子前往部队,情绪紧张所引发的腹部疼痛。

        等她儿子回到家里,她的病痛就不药而愈了。

        这听上去是不是觉得很神奇,不可思议?

        但不为人所知的并不代表着不存在。

        情绪正在以一种悄然的方式,主宰着你的健康。

        如生气愤怒的时候,胃出口处的肌肉会被挤压引起消化道痉挛,心脏中的冠状动脉挤压严重将引起心绞痛,甚至是致命的冠状动脉痉挛。

        情绪像水,稳定的情绪是涓涓细流,滋养万物,不稳的情绪则是咆哮波涛。

        人们只喜欢好的情绪,比如快乐,而把负面的情绪比如悲伤、恐惧压抑下来。

        我们不知道,所有的负面情绪,比如:委屈、憋屈、压力、全都累积在身体里,终有一天,一场免疫风暴,就能带走人的性命。

        别等到来不及时,才想起,我们本该好好珍爱自己的内心。

        3 身体的不适和病症是内心的呼喊和求救信号

        昨夜有位朋友和我唠嗑,聊起关于情绪和疾病时,她很感兴趣。

        她问我:我弟弟少年白头是什么情绪引发的?

        我说:可能是“我已经非常尽力了”。

        她问:怎么缓解?

        我答:做自己,把别人的愿望还给别人。

        她点点头,又问:我爸在我妈去世当晚一夜白头也是因为情绪吧?

        我说:是的,太过悲伤,绝望。

        她问:最近我无缘无故掉头发的原因是什么?

        我答:焦虑。

        她问:我也不想焦虑,可是“臣妾做不到啊”。

        我说:为什么要活在未来呢?活在现在。

        千万不要忽略,那些隐藏在情绪底层巨大的疮口。

        我们常说“气死我了”“压力好大”“心有不甘”,这正是情绪在作祟。

        生气让人感觉失控,身体自动释放出大量有害呼吸系统的因子;

        焦虑让人的身体进入到空铁壶干烧的状态,一点点消磨掉人的心力;

        压力让人沮丧,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捂住了人的鼻子,看得见五指透过灰色的天空,又摸不到。

        身体是不会说谎的,它忠实地帮我们贮存所有的情绪,而生病其实是在提醒我们:要去真实地面对自己真正的需求,妥善地去处理,并相信身体的能力。

        4 生病不能只治病,还得找到病症所在

        几年前,位于新奥尔良的奥克斯纳医疗机构就曾经发表一篇文章,指出每500名持续进行肠道病治疗的病人中,有74%的患者被发现患有情绪性疾病。

        耶鲁大学的医疗诊疗也曾于1951年在一篇研究报告中表示,有76%的病人被诊断曾得过情绪性疾病。

        换句简单的话说,很多病人其实不是真正地生病了,而是情绪生病了。

        当我们肠胃不适,只是大把吞下胃药,却逃避压力和紧张的根源;

        当我们皮肤上的各种红疹,犹如一座座小火山的爆发,但却没有发出:我很生气,请看看我的愤怒的心声。

        很多疾病都是我们自己的情绪引起的,即使好了一点,我们的情绪再上来的时候,健康又没了。

        古人云“心病还须心药医”,现在看来不无道理。

        做人,“养生”远远不如“养心”。

        畅销书作家何权峰曾在书中讲过一个故事。

        一位知名大学心脏学系主任心脏病发作,病情十分严重在。

        经历濒死的绝境后,他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住院的3个月,他整理了自己的生活心得,然后总结出两条生活守则。

        这两条生活法则,不是什么保健养生医学良方,而是特别简单的两条为人处世的方法:

        守则一,别为芝麻小事耗力气;

        守则二,所有事情都是芝麻小事。

        人生在世,很多身体的问题都是情绪上的问题,而情绪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四个字:“庸人自扰”。

        很多烦恼,都是因为执念于眼前的小事,在潜意识里把不如意的事放大了。

        如果为了一件小事而大发雷霆,为了一次误解而深陷悲伤,为了一个批评而自我怀疑,于己无益,于事无补。

        如果你终日被情绪所扰,幸福生活也会从此不再。

        5 惜命更好的方式,不是养生,而是管理情绪

        一个中年女性患者,她的身体受伤流血就会很难止住,她住院后,尽管各种指标都显示她的病情不乐观。

        但是她仍然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勇气,始终告诉自己“我感觉很好,我很快就能好起来”,后来,她真的病愈了。

        为什么良好的情绪可以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

        良好的情绪,可以缓解因坏情绪而产生的压力,以恰到好处的方式刺激脑下垂体,从而使内分泌功能达到最佳平衡状态。

        一旦内分泌处于平衡状态了,我们就会感觉到内心充满了无限活力。

        懂得爱自己,不仅仅是住最好的房子,吃最精致的佳肴,忠于内心,超越自我,而是你比谁都能更关心自己的情绪,比谁都更敏锐的察觉身体发出的信号。

        什么时候疲劳到了一个临界点,你需要休息

        什么时候将病未病时,你需要管理自己的免疫系统

        什么时候需要大哭、嘶吼

        什么时候应该放手、宽恕

        什么时候值得大胆、自信

        痛苦的时候哭出来,发泄情绪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

        愉快的时候笑出来,你会发现活着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

        从今天起,不要盲目地去追求形式上的养生,不要人云亦云地去焦虑地找养生良方。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情绪稳定的背后[199]

  • 浮躁的世界,稳住自己,你就赢了[345]

  • ​你能控制情绪,才能控制人生[321]

  • 情绪不好,所有的养生都是徒劳的[309]

  • 人际交往中的三种境界:适当服软、合理装傻、永远清醒[433]

  • 化解愤怒最好的方式[352]

  • 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是情绪稳定![569]

  • 痛苦和情绪都是“想出来的”[433]

  • 沉住气,熬过去[470]

  • 你的情绪,就是你的能量![577]

  • 真正厉害的人,都学会了“不生气”[442]

  • 学会给自己“刹车”[510]

  • 与情绪相处的三个步骤:觉察,感受,探索[492]

  • 佛经里藏着的秘密(一)正当的饮食和作息,是为养生第一诀[650]

  • 最好的情绪管理: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612]

  • 到了一定年纪,不会管理自己,所有养生都是徒劳[728]

  • 你的情绪,身体一直都记得[661]

  • 4个简单技巧,教你改写潜意识里的“消极程序”[1503]

  • 命运的十大玄机[713]

  • 透过呼吸,来管理工作中的情绪[73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