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做人的最高境界:“四不尽”[100]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46]

  • 人生要自在,四在四不在![135]

  • 你的情绪,就是你的能量![143]

  • 当你经历后才明白的6个道理[135]

  • 熟悉又陌生的“禅”:禅之四义[116]

  • “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147]

  • 《柱间史》中的五台山信仰——[147]

  • 菩提达摩所传的禅学和在中国的[14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①[149]

  •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三候:海棠[159]

  • 格局大了,你就顺了[147]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3思想哲学 >> [专题]d3思想哲学 >> 正文


    田青教授:「直指人心」的禅与「不立文字」的音乐
     
    [ 作者: 田青   来自:网络   已阅:1539   时间:2022-3-1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3月18日  佛学研究网

        假如说,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的一瞬间便开始了禅“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传承,那么,从某个原始人第一次仅仅为了高兴而拨动弓弦的一瞬间开始,音乐,便也走上了与语言并行但各自独立发展的道路。

        文/田青

        “人生识字糊涂始”

        中国民间过去曾有一句颇有禅意的老话:“人生识字糊涂始”,的确道出了部分真理。

        语言文字,作为世间文化和知识的载体,作为人类交往的工具和手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着固有的局限性。释迦说法四十九年,临终时称自己“未说一字”;《老子》“五千言”,第一句话也是:“道可道,非常道”,认为世上凡是可说的道理,可以用语言表达的道理,都不是真正、长久的道理。

        对人类语言的局限性以及对终极真理的非语言性的清醒认识,应该是东方古典哲学对人类认识史的一个重大贡献。在禅宗看来,所有修行的门径、方法、过程以及最终的目的,统统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明心见性。

        音乐“一说便错”

        音乐与禅一样,在本质上便具有“反文字性”,一切企图用语言来“描述”音乐的尝试,都是徒劳的。在音乐欣赏领域里,人们最常犯的一个概念错误,便是用“听懂听不懂”来表示对音乐欣赏的结果。

        音乐不是文字和概念,没有什么“懂”与“不懂”,而只有“喜欢”与“不喜欢”以及其他类似的感觉。正像禅强调体悟和心灵的感受一样,音乐需要的也仅仅是感受,是个人的、不可替代的感受。

        而且,这种感受从根本上讲,也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表达的,是“不可言传”的。人们用语言和文字表达的东西,充其量,也只是你个人感受(注意:是“你的”,而不是“音乐的”)的文字化。

        即使是白居易《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千古名句,所描写的也只是音乐在诗人心中所引起的联想,而不是感受的全部,更不是音乐本身。

        禅宗有一句真正了悟的话,叫“一说便错”。对音乐欣赏而言,其实也是“一说便错”。西方的诗人早就说过:“话语停止的地方,便是音乐的开始。”

        而东方的哲人在这个问题上说得更透彻:“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认为好的、善的语言不如好的、善的音乐更容易深入人心,在道德标准第一的前提下,充分肯定并强调了音乐对语言的超越。

        “直指人心”的禅

        虽然禅与音乐都是一种对语言的超越,但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释迦传教,从来是“应机说法”。对号称“头陀第一”的迦叶,当然可以“以心传心”;对芸芸众生,则只能明知不可说而说之,即所谓“不说之说”。

        佛教把一种透彻的智慧称为“般若”,这种建立在“缘起性空”的理论基础上,超越了世俗认识与事物表面现象,直接达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把握诸法真如实际的智慧,可以称作“超越的智慧”。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智慧的运用过程和达到的结果也是不可言说的。

        “不立文字”的乐

        音乐与此相似,它通过人的感官让人直接体会到事物的本质。一些真正被音乐打动的人常常在音乐中体会到某种超理性的东西,但是他却无法准确地传达给其他人。

        那种在乐声中“怦然心动”、似有所得的感觉,极像禅宗所说的“顿悟”——在刹那间豁然贯通、洞若观火。人们在此时从音乐中体味到的东西,也类似“般若”——它穿透了事物周围的一切,也穿透了事物的表象,直达事物的本质,直接洞悉生命的真实意义和世界的本来面目。

        明代的达观禅师在为《石门文字禅》作序时对禅与文字关系的论述,同样也可以用来解释禅与音乐的关系。他说:

        禅如春也,文字则花也。春在于花,全花是春;花在于春,全春是花。

        如果我们把这段话中的“文字”换成“音乐”,那么,禅是使百花盛开的春天,音乐就是花。对于春天而言,花体现了春天的全部含义;对于花而言,春天便是花的全部概念。春、花如一,禅、乐如一。

        春、花、禅、乐,浑然一体,再不可分。禅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巨大影响,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而中国传统音乐中所体现的禅的精神实质和洒脱风貌,也的确令人深思。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1776]

  • 不立文字,禅宗是咋传承和交流的?[3240]

  • 流传人间的智慧:禅学[2406]

  • 这个和尚对人拳打脚踢,反被人喜欢,为什么呢?[2629]

  • 禅宗讲的“不立文字”是什么意思?[1349]

  • 禅宗“不立文字”的因缘探析[1695]

  • 许巍,温暖的音乐禅者[3418]

  • 佛教音乐需要新的传承方式[2851]

  • 许巍:温暖的音乐禅者[3012]

  • 论声明与修行的关系——佛教音乐之道 [吴立民][3521]

  • 论声明与修行的关系——佛教音乐之道 [吴立民][2891]

  • 清净之音:佛教音乐漫谈[3542]

  • 禅宗不立文字的因缘探析[2110]

  • 佛陀的歌:盛澜漫谈中国佛教音乐[3481]

  • 德昂族三台山南传佛教音乐考 [焦丹][3437]

  • 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得尔”[3419]

  • 专访中国梵呗音乐代表人物桑吉平措 [张胜开 王莹莹][4950]

  • 儒释道三教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构建 [佘树声][4381]

  • 古琴音乐中的文学和美学 [凌瑞兰][3453]

  • 基督教与西方音乐 [王忠欣][667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