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07]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55]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01]

  • 布施不是花钱买功,而是舍弃贪[104]

  • 生活是一部难念的经,不懂它的[179]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亮[141]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21]

  • 活明白了,就不会惯着任何人[172]

  • 忏悔,是修行人人生必要的修行[122]

  • 佛学基础:有情之身心[115]

  • 你今生的22个灵魂课题[191]

  • 一个人走上坡路的迹象:藏[164]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C2禅宗禅学 >> [专题]c2中国禅学 >> 正文


    你就是佛啊!
     
    [ 作者: 明海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2106   时间:2022-2-27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2月27日    佛学研究网

        《六祖坛经·行由品》中,讲述了六祖大师得法的过程,靠打柴为生的卢行者,初次和五祖弘忍大师相见,五祖问:“你是哪里人?来这里求什么?”

        六祖回答:“弟子来自岭南,来这里只求作佛,不求其他的事。”五祖又问:“你这样的野蛮人,怎么能作佛呢?”六祖回答说:“野蛮人和师父您虽然身有不同,可是佛性又有什么差别呢?”。

        这则公案就表现出了六祖的自信,这也是建立信仰必备的品质。

        修学佛法的人,应该具备自信,但不应该自傲与自卑,自傲就背离了佛陀的教诲,而自卑则不免辜负了本具的佛性。

        《六祖坛经》机缘品中,有一位叫做法达的禅师,他七岁出家,常常念诵法华经。当他来礼拜六祖的时候,虽然拜下去了,但头没有落在地上,六祖知道他心中有挂碍,就问他,你平常修什么法?

        法达说:我已经诵了三千部法华经了。六祖就开示道:如果你念了一万部,并且理解了他的经义,不认为自己比别人厉害,就才算是在修道了。

        由此可以看出,修行佛道的人,不执著所修的善法,就不会产生傲慢,自然就与智慧心相应了。

        想要具备自信的品质,就需要像那些有自信的人一样,将自己的自信付诸于行动,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一个有自信的人了。当我们面对境界的时候,告诉自己,我是佛弟子,我应该践行佛法,每一次面对生活的的考验,从心里大声的告诉自己:yes I do。

        唐代的灵训禅师去参访归宗禅师,他就问归宗禅师说:“禅师!什么是佛呢?”归宗禅师为难地望着灵训禅师说:“这!不可以告诉你,告诉你,你也是不会相信的。”灵训禅师听后马上说:“我是诚恳地来向您问道,怎么会不相呢?”归宗禅师点点头说:“好!你既然肯相信,我告诉你!”

        然后归宗禅师把嘴巴贴在灵训禅师的耳朵上,细声地告诉他说:“你就是佛啊!”灵训禅师听后,先是一愣,然后恍然大悟,放声大笑说:“我就是佛!”

        各位,我们也常常听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们是否在坚定不移的付出实践和精力,去认识它使用它?所以修行在什么时候发生呢?就在我们面对境界时的时候。

        其实“信仰”不必到外界去追求,无需心外去寻觅,因为真理就在每个人的内心。我们本来具备。

        通过信仰自性三宝,以清净心看待一切,不再将人生的价值,寄托在外在的事物上,而是明白,我们本身具足无价珍宝,这也是六祖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我们也不再执着外在世界的实有,妄生贪嗔之心,因为我们明白,何其自性,本自清净。

        我们再也不会对因果感到迷茫,因为了知善业感召善果,恶业感召恶果,努力的断恶修善,这正是六祖所说的,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六祖说,众生皆有佛性,一切般若智慧,皆从自心而生,不从外入,我们不要舍弃自心的灵山,要向内心去提炼宝藏。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737]

  • 看清一个人,无需日久,只要三招识破![683]

  • 灵润、神泰和义荣的佛性论辩[799]

  • 顺境修力,逆境修心[933]

  • 佛在你那儿睡着了[1044]

  • 月溪法师谈佛性[1532]

  • 不知道空性,则不可能了解心性[1257]

  • 心态、心境、心性[2789]

  • 夜夜伴佛眠,朝朝还共起[1982]

  • 真如本在自心,佛性即在自心[2102]

  • 讲个小故事大家体会:人生的根本是什么?[1666]

  • 为什么我没有佛性[2088]

  • 信佛不依佛之教法,则佛性不能发挥出来[2312]

  • 何为“自心净土”[3856]

  • 无论多忙,不要忘记与佛结缘![2372]

  • 再坏的命运,也能用这种方法去改变![2258]

  • 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才算真正读懂了《心经》[2830]

  • 明一法师:五种心性可观察[2133]

  • 佛在你那儿睡着了[2107]

  • 我的佛性在哪里?[215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