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105]

  • 太虚大师: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佛[104]

  • 时间看人品,小事见人心![121]

  • 福报从哪里来?高僧们这样回答[119]

  • 人生如水,修行为境![123]

  • 深种善根,用心经营[144]

  • 从虚云老和尚的“持戒”日常,[106]

  • 阿罗汉内心的境界[12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安(4)[179]

  • 找寻年轻人“挤爆”寺院的答案[155]

  • “生性凉薄”的人,请深交一辈[137]

  • 中国人8大忌讳:​大喜易[11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佛说,放下别人的错,解脱自己的心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329   时间:2022-2-10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2月10日  佛学研究网

        人若没有格局,生活中都是鸡毛蒜皮。

        人生之苦,苦在执着;人生之难,难在放下。

        俗话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放下别人的错,得到的是心的解脱。

        如果纠结怨怼,换来的只有无尽折磨。

        01

        这世上最吃亏的事,就是用别人的错来惩罚自己。

        人生最痛苦的,并非他人所给予的伤害,而是自己给自己的束缚。

        经历越多,就越明白,到了人生下半场,越走越多的是年龄,越来越短的是时间。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纠缠许久,只会消耗当下。

        王尔德曾说:“为了自己,我必须饶恕一些事。因为一个人,不能夜夜起身,在灵魂的园子里栽种荆棘。”

        听过一个故事。

        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拿起一个装有水的杯子,问在座的学生:“猜猜看,这个杯子有多重?”

        “50克”,“100克”,“125克”,大家七嘴八舌地回答。

        “我也不知道有多重,但可以肯定人拿着它一点也不觉得累。”

        教授说:“现在,我的问题是,如果我这样拿着几分钟,结果会怎样?”

        “不会有什么。”大家回答。

        “那好。如果像这样拿着,持续一个小时,那又会怎样?”教授再次发问。

        “胳膊会有点酸。”一位学生回答。

        “说得对。如果我这样拿着一整天呢?”

        “那胳膊肯定会变得麻木,说不定肌肉会痉挛,到时免不了要到医院跑一趟。”

        “很好。在我拿杯子期间,不论时间长短,杯子的重量会发生变化吗?”

        “不会。”

        “那么拿杯子的胳膊为什么会酸痛呢?肌肉为什么会痉挛呢?”

        教授顿了顿又问道,“我不想让胳膊发酸、肌肉痉挛,那该怎么做?”

        一时间,大家都沉默了。

        这是一名学生站起来回答道:“很简单呀,您应该把杯子放下。”

        其实,烦恼也像我们手中的杯子一样。

        任你揪着他不放,它也不增不减。

        人痛苦几分钟没关系,但如果长时间沉浸在别人带来的错误中,只会侵蚀心力,让自己错失更重要的东西。

        人生在世,不是所有的事,都值得我们去介怀。

        蔡康永曾说,镜子很脏的时候,我们不会以为是自己的脸脏。

        但别人说了伤人的话,我们却觉得糟糕的是我们自己。

        生气,就是别人做了蠢事,然后我们代替他,表现出笨蛋的样子。

        有些人,看清了就好,何必翻脸。

        有些事,心里明白即可,何必深究。

        生活,从来都是泥沙俱下,成长的路上,总是鲜花和荆棘并存。

        与其一昧地较劲,不如让心态释然,生活才能转弯。

        02

        这一生,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际遇,造就了层次的高低。

        各人修养不同,所以做事风格就不同。

        没有人能保证一生不行差踏错,对人没有半点亏欠。

        《了不起的盖茨比》里有句话:“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就要记得,这世上并不是人人都拥有你的优越条件。”

        反之,当你能释怀别人的不完美,也就懂得了原谅的意义。

        把抱怨挂在嘴上的人,眼里看到的都是别人的过错。

        整天散发负能量的人,好运气自然不会理睬他。

        心,是一面镜子。

        你的心是什么样,你看到的世界就是怎样的。

        有位禅师收了一个爱抱怨的弟子。

        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

        弟子说:“咸得发苦。”

        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

        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

        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水?”

        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里,水立刻变色不能喝了;但一滴墨汁融在大海里,海水依旧蔚蓝。

        原因很简单,二者格局不同。

        人,从二十楼往下看,看到的都是良辰美景。

        从二楼往下看,看到的都是满地垃圾。

        人若缺少高度,看到的都是问题。

        人若没有格局,生活都是鸡毛蒜皮。

        心由境转,境由心生。

        丰子恺先生曾说:“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生气,不如争气。

        吞下别人给的委屈,才能喂大自己的格局。

        宽容别人,就是肚量。谦卑自己,就是分量。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质量。

        03

        蔡康永曾说:“对自己好一点,那是会跟你在一起最久的人。”

        放下,不意味着原谅,而是一种对自己好的成熟。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终究会原谅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

        成年人的生活,总是一半理解,一半妥协。

        看过这样一段话:“不爱计较,不是没心没肺的表现,而是经历了极坏的考验,见过极好的繁华,学会了顺其自然。”

        深以为然。

        顺其自然并未无奈不作为,而是不勉强自己,也不为难别人。

        《了凡四训》写道:“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一辈子是由无数个昨天组成的,背着昨天,追赶明天,累坏了每一个今天。

        无论昨天发生多么糟糕的事,都不应该影响今天的心情。

        余生很短,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亮的星星要去看。

        把时间,留给最珍贵的风景。

        余生很贵,愿你放下别人的错,解脱自己的心。

        斩断过去的忧伤,与自己和解,与这个世界温暖相拥。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人生有三错,一步踏错,步步错[43]

  • 阿罗汉内心的境界[127]

  • 内心强大的人,是治愈一切的良药[269]

  • 百岁高僧讲修行心得,颠覆90%的修行人![363]

  • 要照顾自己的心,不要在意外面的境![364]

  • 人生,最好的状态,就三句话![408]

  • 做好你自己,需要做好两样事情[486]

  • 从无杂物到无杂念:简朴生活中的真趣在哪?[620]

  • 福,在心不在物;命,在人不在天![796]

  • 佛说:请把心里的垃圾,倒一倒[812]

  • 看到自己的烦恼,如何从烦恼中解脱?[867]

  • 你的语气,就是你内心的样子![780]

  • 内心的丰盈,是人生曼妙的风景[885]

  • 听从内心的声音,好好爱自己的11个重点![941]

  • 认识你的心,这里是一切力量的根源[971]

  • 我心即宇宙:万物由心生,万法由心造[1067]

  • 人生有三错,一步踏错,一生错![977]

  • 疾病是另一种爱,它提醒我们从错误中醒来[842]

  • 人生的三道门:接纳自己、接纳别人、接纳世界[1041]

  • ​天下本无病,病从心中起:文殊师利与维摩诘的对话[132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