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12]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48]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64]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84]

  • 十问时间[158]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65]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73]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218]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47]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82]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78]

  • 胡适和他的禅宗史研究[172]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最积德的四件事,哪怕做过一件,也会功德无量!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749   时间:2022-2-4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2月4日  佛学研究网

        《道德经》里有这样一句话:“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古人认为,要想得到福报,无灾无难,不让凶事横祸降临自己身上和家中,就要做积德之事。

        下面这四种事,最能积累福德,哪怕坚持做一件事,也会功德无量。

        01 孝顺父母

        百善孝为先,从“孝”这个汉字来看,是“老人”的“老”字,底下是个“子”字,儿女双手托着老人,就是“孝”。《说文解字》中说,“善事父母者”为“孝”。

        几千年来,人们把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

        孝,也是中国人考核一个人的第一个关卡,因为别人会以此为切入点来了解你。

        试想,一个连父母亲都不爱的人,怎么能够真正去爱别人?一个对父母亲都不负责的人,你还指望他会对社会对他人有责任心、责任感吗?

        佛陀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开示:“若有男女背恩不顺,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发恶言,子即随堕。假使有人为福德故,恭敬供养一百净行大婆罗门,不如一念,住孝顺心,以微少物色养悲母,随所供侍,比前功德百千万分不可校量。”

        意思是说:供养父母哪怕仅仅一点,也能够获福无量,即使是少许作了一些不孝顺的事情,也会获罪无量。

        孝敬父母不仅是做人的根本,而且也契合了天地之大道。天地轮回,有因有果,自然不孝会引起不顺。

        成大事者,必是孝子。一个对父母好的人,才能有机会让大家相信,其品格和人格的高贵。自身有吸引力,汇聚正能量,诸事自然顺利。

        02 清净口业

        一个人的福德深不深,从他的说话方式就能看出来。

        佛在《无量寿经》中告诫人们,要“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口业是患苦之门、祸累之始。一个人每次说出伤人的话,都是在给自己造业,福报都从这张嘴里跑光了。

        如果能去清净自己的口业,不说妄语、两舌、恶口这些造恶业的话,经常说善语、利益他人的话,福报就会越积越多。

        我们都喜欢和相处舒服的人交朋友。而那些让人舒服的人,往往都是懂得如何说话,知道为别人考虑的人。

        用善语才能结善缘,一句同情理解的话,就能给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气。而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就如一把利剑,刺伤别人。

        急事,慢慢地说;尴尬事,幽默地说;没把握地事,谨慎地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

        嘴是福祸门,说得漂亮,才能活得漂亮。

        03 知错就改

        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人:为了显示自己道德高尚,明明自己厌恶的,非要装作自己很喜欢;明明自己有私心的,非要强迫自己装大方;明明自己无法宽恕的人,强迫自己假装不在意……

        他们以为,这样是在修德,是在积累自己的德行。

        但,实际上,这只是在表演“德行”,而不是在修炼“德行”。

        《菜根谭》里说:“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就是说,真正养德、蓄德的方式,并不是让你处处把自己表现得完美无缺。而是,自己哪里不完美,哪里藏污纳垢,哪里自私龌龊,你不要去推诿,坦然接受。

        人,不可能完美无瑕,没有任何缺陷,也不可能不犯任何错误。真实面对自己的缺陷,错而能改,善莫大焉。

        人生最要紧的,不是知道大道理,而是马上付诸于行动。

        而且也不要期待自己马上会有彻头彻尾,宛若重生般的改变,这是非常肤浅的想法。改掉自己的缺点,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只有坚持不懈,时间久了,力道就会改变常数,从而改变命运。

        做最好的自己,才能碰见最好的别人。

        付出的修行,终有一天会全部回报给我们,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04 布施行善

        所谓布施,是大乘佛教六度之首,主要包括:法布施,财布施和无畏布施。

        《金刚经》有云:“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世间最高级的修行乃是布施,布施爱语,广结善缘;布施善行,行善积德;布施智慧,救人苦难。

        提到布施,应当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布施后就忘记这件事了。而且布施的时候,是不会看对象的,只有这样,才能修得功德圆满。

        布施如田地,有田地,才能有收成,有布施的种子,在将来才能开花结果。

        《了凡四训》中有言:“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如果乐于助人,把福报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帮人越多,得到的助力也越多,福报也越大;反之,损人利己,害人越多,得到的反作用力也越大,倒霉起来,损失也成倍增加。

        有人说我自己还不够用,或者说自己一无所有,没有什么好布施的。

        布施不一定是要拿财出钱,你的一个微笑,一个援手,递给流浪汉的一粥一饭,这都是布施。尽力做你力所能及的善事好事,就是最大的福德。

        愿我们每个人都心存正念,以恭敬之心布施,都必然能广种福田,受用无尽。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世上最厉害的福报,整整读了五遍,太透彻了[258]

  • 百岁高僧讲修行心得,颠覆90%的修行人![388]

  • 不懂爱就是伤害,真正的爱不是约束、占有和控制[580]

  • 存善心好,还是行善好?[619]

  • 为自己打伞,才不会被雨淋湿[479]

  • 你的慈悲善良,蕴藏着你的大福报![661]

  • “观世音”以耳根圆通著称,为什么不叫“听世音”?[982]

  • 人生幸福的奥秘,不要一味索取,而是学会布施[685]

  • 文殊菩萨的考验[1203]

  • 嘿,可以把你的微笑布施给我吗?[937]

  •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886]

  • 菩萨六度万行,为何“布施”第一?[1082]

  • 净慧长老:精神能源的保护与开发[1281]

  • 爱是大药王,快乐是治病的关键[1075]

  • 人不施恩,何来福报?人常行善,何来灾殃?[1943]

  • 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谚语中,蕴含着佛法的大智慧[1860]

  • 增长福报的方法,福报增长了,做事才顺利![1781]

  • 人生,有两种法会使人贫贱,也有两种法会使人富贵[1504]

  • 学佛的人要不要追求财富?[1780]

  • 菩萨利益众生的四摄法门——布施、爱语、利行、同事[140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