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02]

  • 管理健康最好的方式:放下破事[113]

  • 中国十二时辰,诠释了我们的一[124]

  • 渡人是一种格局,渡己是一种智[182]

  • 学会给自己“刹车”[132]

  • 8个心灵成长与自我疗愈法则:我[104]

  • 接纳,是生命最好的温柔[148]

  • 禅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传[144]

  • 作为一个修行人,你是否做对了[126]

  • 白话《梁高僧传》丨昙无谶②[110]

  • 去靠近滋养你的人[158]

  • 人性的错误,就是赢了利益,输[146]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战胜自己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271   时间:2022-1-2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1月28日  佛学研究网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自强。

        听过一句话:“改变别人,是蠢;改变自己,是神!”

        愚笨的人,总是凡事先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挑毛病,找问题;聪明的人,则是遇事先去反省自己的不足,寻根源,求突破。

        更多时候,我们不是输给了别人,而是输给了自己。

        人活着,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你对自己有多狠,你的人生就多稳!

        唯有不断自省,挑战自己,从而战胜自己,是通往成功的不二法门。

        01 战胜自己的懒惰

        曾国藩有言:“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懒惰,不是你以为的安逸闲适,而是消沉和倦怠。

        它就像灰尘一样,能让坚硬的钢铁生锈,可以轻易地毁掉一个人。

        真正能让一个人收获成功的,从来都是自律、努力和勤奋。

        晚清重臣曾国藩一生都在强调“勤”,他的功成名就,也和勤奋不可分割。

        在读书时,他就舍得下笨功夫,用勤补拙,硬是凭下等资质考中了上等的进士。

        在为官后,短短半年时间里,他认真处理了4万多卷文件,办公效率一骑绝尘。

        在军队里,无论刮风下雨,日复一日,早起晚睡,练兵督训,绝没有丝毫懈怠。

        曾国藩战胜了懒惰,以勤治惰,以勤治庸,用自己辉煌的一生证明了:天道酬勤。

        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世间万事休。”

        欲成大事,就要战胜自己的懒惰,让“勤”成为人生的主宰。

        懒惰的人生越是落魄,勤奋的人生才会越来越幸运。

        02 战胜自己的傲慢

        心学宗师王阳明说:“为人傲气,人之大敌。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

        傲慢心的滋生,是自毁长城的第一步。

        因为,人一旦开始傲慢,内心满是优越感,离倒霉也就不远了。

        东汉末年,曹操得荆州后,正是志得意满之时,西川的张松前来联络感情。

        但张松面貌丑陋,曹操见状,心中难免傲慢轻视,态度十分冷淡。

        恰好张松也是一个自尊心强的人,他见曹操瞧不起人,一气之下就离了曹营。

        转头就将手里的川中地图献给了刘备,就这样,刘备捡了大便宜,从而顺利夺取益州。

        曹操因为傲慢,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大好时机,反倒是促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悔之晚矣!

        古人常说:“惟谦受福。”

        傲慢是祸患的开始,不要因为一点点成绩就志得意满。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想提升自己,就必须要收起傲慢,为人谦卑,保持敬畏。

        只有战胜自己的傲慢,不高估自己,不低估别人,才能站在生命的最高处。

        03 战胜自己的贪欲

        《庄子》有言:“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一个人贪欲过多,就会缺少智慧和灵性,失去生命中的机缘和福报。

        欲望是一个无底洞,越是贪心,越是容易失去。

        有这样一则故事:

        弟子问师父:“这世上最可怕的是什么?”

        师父想了想说:“是贪欲。”

        弟子不解,师父笑了笑说:“听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有个农民想要买地,卖地的人说:“只要一千块钱,给你日升到日落的时间,你走过的地方都属于你,前提是你能回到起点。”

        农民心想,实在太划算了,马上就交了钱。

        日出时,他就拼命大步往前走,心里还在窃喜:“辛苦一天,就能快乐一辈子。”

        直到眼看着太阳就要下山,他才开始着急。

        于是,他手急脚忙地抄近路,朝着起点冲去,然而就在还差两步路的时候,力气耗尽,他倒在了地上。

        他的双手恰好碰到了起点,那片地归他了,可是又有什么用呢?

        他已经失去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

        世上最可怕的就是贪欲,它能让你迷失心智,忘了初心,甚至招致灾祸,丢了性命。

        《道德经》有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凡事过度,必有灾殃,这是朴素的人生哲学,也是世界运行的规律。

        放纵自己的贪欲,被利益冲昏头脑,到最后只会是自食恶果。

        只有战胜自己的贪欲,清心寡欲,知足常乐,就拥有了人生真正的富足。

        04 战胜自己的软弱

        《少有人走的路》中说:“人生苦难重重。”

        如果把磨难看得太重,把自己看得太轻,太软弱,就会被轻易打倒。

        所以,你可以不优秀,但是你绝对不可以软弱。

        唯有战胜自己的软弱,练就内心的强大,才能笑对世间的纷纷扰扰。

        大名鼎鼎的诗人北岛,他的诗影响过一代人,可回看他的前半生,却是多灾多难。

        他一力创办的文学杂志,却因批判现实而被关停。

        流浪国外数十年,旅居过7个国家,换了无数工作才能艰难养活自己。

        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创作,而是迎难而上,出版多部作品,享誉国内外,被诺贝尔文学奖多次提名。

        后来,他在诗中写道:“我蹲下去能触摸到地狱,抬起头却望不到天堂。”

        但他挺过来了,打碎了生活的禁锢,铸起了内心的钢铁城墙。

        人都会有低谷,有不尽人意的时候,而摆脱困境的钥匙就藏在你自己身上。

        三毛说得好:“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谁的一生,没有经历风吹雨打,没有受过千锤百炼。

        万般皆苦,唯有自渡,熬下来的人,都是真正的强者,生活的赢家。

        当你的内心变强大了,不再软弱,就能涅槃重生,得到命运的眷顾,化暗淡为绚烂!

        《道德经》中讲:“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赢了别人,是精彩;战胜自己,才是人生。

        战胜自己的懒惰,保持勤奋,才可收获成功;战胜自己的傲慢,谦卑虚己,自然行稳致远;战胜自己的贪欲,知足知止,方得幸福圆满;战胜自己的软弱,强大内心,终将治愈一切。

        余生,愿你我皆能走出舒适区,认清自己,战胜自己,脱胎换骨抵达人生的新高度!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当你读懂这3句话,所有苦难都能过去![487]

  • 庄子:人生的根本,是如何与自己相处[707]

  • 能克制自己,过于胜他人[988]

  • 倒掉心里的垃圾[1102]

  • 什么让世界如此动荡[1381]

  • 什么是出离心,请不要误解[1657]

  • 可以败给他人,但要战胜自己[1558]

  • 人性有十大弱点,你知道哪条弱点最致命吗?[1644]

  • 别再被“种草”了,你该拔掉心里这棵名为“贪欲”的草![1958]

  • 我们放不下的六种根本烦恼[1464]

  • ​为什么要知足?[1909]

  • 这个字不知害了多少人,其祸无量无边[2304]

  • 本性法师:可以败给他人,但要战胜自己[1680]

  • 佛教故事:不要试图战胜身体的痛苦 重要的是战胜心中的痛苦[2279]

  • 学佛久了,一定要破除这个学佛相![2231]

  • 你能够调伏自己,你就战胜了所有的外境![1693]

  • 可以败给他人,但要战胜自己[1857]

  • 你的每个念头,都会影响命运![2239]

  • 拜佛不是弯下身体,而是放下傲慢[4642]

  • 本源法师:学佛之人,一定要在这俩字下功夫[265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