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中秋,致我最牵挂的人[101]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14]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07]

  • 邂逅秋,邂逅美好[100]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16]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22]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22]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54]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57]

  • 最高级的养生:童心,蚁食,龟[122]

  • 七个方法,让自己安静专注[164]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142]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C2禅宗禅学 >> [专题]c2中国禅学 >> 正文


    禅对生命的重要性
     
    [ 作者: 惟觉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2300   时间:2022-1-27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1月27日    佛学研究网

        禅对于我们的生活、生存、生命极为重要。佛经上讲,众生有分段生死,每个人终其一生的寿命不过六十、七十岁,最多也才一百多岁,俗语也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即使寿命再长,田地房产再多,功名利禄再高,去世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如此看来,人生实在很悲哀、很渺小。

        希望突破生命的关卡,就必须通过禅修明白真正的自己,即禅宗所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到自己的本心本性,生命就是无量无边、无有穷尽,这也是净土宗所说的“阿弥陀佛”即无量光佛、无量寿佛。领悟佛的知见、契悟本心,当下一念心就与虚空同寿。虚空不坏,这念心也不坏,具足无量的寿命、光明与智慧,这是佛法追求的至高境界!在净土宗来讲就是诸佛的法身净土常寂光净土;在教理上来讲就是菩提、涅槃。能够契悟到菩提、涅槃,我们的生存便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生命就是无穷尽的。希望达到此一境界,必须通过禅修的方法去契悟。

        如果不了解这个道理,人的生命就是非常短暂、无常。昨天身体还健康,今天却生病了,或者发生车祸等意外,无常一来,就要再去轮回受苦。契悟了本心本性,才能够超越无常、了却生死。

        什么是生死?烦恼就是生死。将心中的烦恼化除,当下就是菩提,生死就是涅槃。契悟这念没有生灭的心,就是常寂光净土,就是如来自性、清净法身。明白这个道理,并且朝此方向精进修行,有所相应,这一生就能超越生老病死苦。否则,始终在生死苦海中轮回,受无量苦。

        那么如何超越生死?就是要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我们这念心起一个善念,就是光明的因,将来会有善报,就如同一场好梦;起了恶念,就是黑暗的因,将来即感恶报。所以,好的念头是好梦,坏的念头是恶梦。无论是好梦或恶梦,都是虚妄不实的,都像水泡一般有生有灭,都不是“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才是真正永久的生命,也就是自己的本心本性,就是菩提、涅槃。所谓“涅者不生,槃者不灭”,不生不灭就叫做“涅槃”。师父说法、诸位听法的这念心,只要不起烦恼;起了烦恼,就要照破。经常如此用功修行,体悟不生不灭的这念心,就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真正是无量光、无量寿。所谓“有生即有灭,无生即无灭”,法身是没有始终的,契悟了这一念心,就是没有生、没有灭。

        如果没有通过禅修,对于佛法的道理就无法深入体悟。经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念心要时时刻刻都能做主,如如不动、了了分明,即使白天、晚上,顺境、逆境,一年、十年,都要现前。如此用功,就是禅宗所说的“保养圣胎”。契悟此理,就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

        所谓“千年暗室,一灯即破”,契悟了以后,我们生命的价值一刹那就提升了。希望达到此一境界,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修行、观照,这就是禅。明白了以后,无论是生活也好、生存也好、生命也好,都要朝此方向努力,人生才会有意义,这才是最真实的。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生命从自我管理开始[496]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坐的基础[713]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544]

  • 对松悟禅[605]

  • 从虚云老和尚的“持戒”日常,看佛门戒律的重要性[660]

  • 生命就是一件最好的作品[805]

  • 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748]

  • 生命中没有巧合!你经历了什么,代表你的能量频率在哪里共振[914]

  • 接纳,是生命最好的温柔[774]

  • 佛悟道悟了什么[858]

  • 生命如海,心静才能领略大海的宁静[959]

  • 禅不是嘴上功夫[1310]

  • 云在青天水在瓶——禅的生命意境[1075]

  • 禅在精神生活上的意义[1320]

  • 茶与现代人生命的安顿[1281]

  • 内观生命之美:寻找一个途径抵达自己[1134]

  • 禅的本质与内涵[1348]

  • 生命、寿命与慧命[1238]

  • 禅是经纲 经是禅网[1353]

  • 禅与生命的认知(第七日)[128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