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39]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25]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19]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74]

  • 做人,不能太飘[119]

  • 禅门公案:从心流出[113]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194]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76]

  • 学会哄自己开心[158]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78]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77]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9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活得不顺心,源于不明智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727   时间:2022-1-24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1月24日  佛学研究网

        如果事情想不开,就不琢磨了;如果做不到,那就放下来;如果揪着不放,只会是对自己的不放过。

        佛语有云:心能转境,即同如来;心随境转,即是凡夫。

        一个人活的不顺心,大多源于不明智,心境不由自主。内不随妄念迁流,外不为事境所转,才能顺逆随心,活的自在。

        太在意得失

        王阳明曾说 :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人要节制自己的欲望,不要太在意得失。

        《增广贤文》: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八尺。

        功名利禄,看得再重,也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祸福难料,这些身外之物,得到容易,失去也容易,在意又有什么用。

        人们为了外在的东西,终日奔波,患得患失,最终失去内心的安宁,成为欲望的囚徒,实在是舍本逐末。

        陪伴家人、节制欲望,亲近自然,这些不需要太多物质的平常生活,才是人生幸福的真谛。

        太在意闲话

        王阳明曾说: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

        别管那些闲话,踏踏实实做自己的事,早晚都会有收获。

        这个世界上,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少不了流言蜚语,别让他人的目光或言语,阻断你前进的脚步。

        阳明心学初创时,曾被很多人斥责为异端学说,纷纷上书弹劾王阳明。

        而王阳明对此的反应则是不予回应、无辩止谤。

        古人说:默而成之,不言而信。

        面对那些流言蜚语,不需要辩解什么,只要踏踏实实地去做,做成了,那些闲话自然就没了。

        喜欢说闲话的人,大多是平庸的,在你专注的领域,他们可能连平庸都算不上,他们的意见没有什么价值。

        太过在意别人,反而会在他人的目光中迷失自我。

        只要认准前进的方向,今日的诽谤与嘲笑必将成为来日的掌声。

        常在气头上做决定

        人们常说一个词:出离愤怒。

        这时候,热血上涌,人会变成一只不受控制的野兽。

        做出的决定要么伤人、要么伤己,很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所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纾解自己的怒气,是一种修养和智慧。

        正德十四年,王阳明擒获宁王后,招致群奸嫉恨。

        张忠、许泰率领的京边官军进驻南昌后,对王阳明进行百般漫骂,还故意寻衅闹事,但王阳明私毫不为所动。

        他说:忿怒之类的偏颇情绪,人心之中怎么会没有呢?只是不应当有而已。平常人在动怒时,控制不住感情,便会怒得过了度,就不是廓然大公的本体了。

        要控制情绪,一方面,要注意平时在小事上的磨练,保持中正平和的立场,不偏激、不易怒。

        时间一长,人本身就会带有一种平和安静的气质。

        平时注意不要积累情绪,怒火都是在一点一滴中积累起来的,要时时沟通,不要把事情闷在心里。

        也可以在发怒时停止交流沟通、迅速离场,等情绪平复下来再作打算。

        常看不惯别人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得道高僧,在教授徒弟们佛法时,徒弟之间总会因为看到对方的缺点,就产生排斥心理。

        于是,他刻意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个黑点,问徒弟们看到了什么。

        他们纷纷回答看到了黑点。

        高僧摇头,意味深长地说:黑点,只占据这张纸极小的部分,更大的部分是空白,然而你们却总是看不见。

        一个人心里有什么,经常看到的就是什么,万事万物都是人内心的投射。

        很多人,总是不停地找别人的缺点,来给自己寻求心理平衡。

        而这种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人的方式,恰恰暴露出一个人的缺点和修养。

        王阳明还有句名言:见满街都是圣人。

        一个怀有从善之心,遵循内心良知,不被世间恶习风气所熏染蒙蔽的人,常能看到世相中美好的那一面。

        常沉浸在后悔之中

        王阳明的弟子曾问他如何清除心中的杂草。

        他回答说:草有妨碍,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若着了一分意思,即心体便有贻累,便有许多动气处。

        杂草有害,当然要清理掉,但是如果偶尔没有清除干净,也不要放在心上。

        你越在意心里就会越乱,心中盯着那一块未除的杂草,那心中就杂念丛生了。

        没有人的一生是顺风顺水的,圣人也会有痛苦纠结。

        面对这些“懊悔”,一定要懂得放下,你越在意,心里就越乱,整个人反而被情绪控制。

        泰戈尔有句名言: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与其沉浸在往事中后悔自责,不如放下过去,向前看。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你要做的,不过是承认过去、拥抱未来。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你的情绪,就是你的能量![36]

  • 真正厉害的人,都学会了“不生气”[80]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194]

  • 学会给自己“刹车”[207]

  • 与情绪相处的三个步骤:觉察,感受,探索[276]

  • 最好的情绪管理: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328]

  • 你的情绪,身体一直都记得[436]

  • 4个简单技巧,教你改写潜意识里的“消极程序”[1282]

  • 透过呼吸,来管理工作中的情绪[524]

  • 一行禅师:佛陀开悟那一天发生了什么?[552]

  • 强大的抵抗力,离不开良好的习惯[559]

  • 一个人顶级的自律,是能掌控自己[557]

  • 愚者用嘴痴者用脑,智者善于管理情绪[667]

  • 告别四种负能量,生活会越过越好[525]

  • 永远不要为别人的情绪买单![650]

  • 高情商的人,都是“情绪冷却剂”[618]

  • 内心强大的人,往往有这4种表现[650]

  • 情绪管理三个阶段:无意识的发泄到有意识的觉察![630]

  • 情绪稳定,从来不是“忍”出来的[670]

  • 不管生活有多糟糕,都要记得这三句话![68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