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35]

  • 生活是一部难念的经,不懂它的[16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亮[124]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13]

  • 活明白了,就不会惯着任何人[168]

  • 忏悔,是修行人人生必要的修行[114]

  • 佛学基础:有情之身心[105]

  • 你今生的22个灵魂课题[186]

  • 一个人走上坡路的迹象:藏[160]

  • 秋天可以耕种什么?种福田![145]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愍[156]

  • “道场”略考——以佛教典籍为[11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为何唯独因果不空?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005   时间:2022-1-16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1月16日  佛学研究网

        一提到“因果”二字,一些人往往会认为“因果”是宗教性的,宿命论的,甚至封建迷信的。另一些人认为,佛教讲四大皆空,诸法皆空,“因果”是来吓唬人的。

        所以,大多数人对于“因果”生不起敬畏之心,不知善恶终有报,为所欲为,造无量恶业。待到自食其果,才后悔莫及。

        首先,“因果”无处不在

        作为一个佛教的专有名字,“因果”是佛教世界观中对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诠释。但“因果”绝非是宗教性质的。相反,因果是普遍性的。

        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因”是指“因”和“缘”。以种子为根本的因,促成种子发芽、生长结果的因素,如土壤,空气,温度,湿度,虫子,雨水等等,这些但凡一切与种子发生关系,使之发生性质变化的因素都是种子的“缘”。“因”与众“缘”和合后所产生的果实来作为对“因”和“缘”的回报,这就是“果”。因此,“因果”又叫“因缘果报”。

        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的状态描述而已。所以,不管我们信佛与否,“因果”就在这里,任何人都需要面对。这就是一个“因果”的世界。

        其次,“因果”不是宿命论,更不封建迷信

        宿命论主张一切事物的发展早已成定局,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而佛教讲”因果”,恰恰是为了帮助人们了解事物发展的运行规律,从而改变自身的命运。

        我们如果想得到一个怎样的果”,就要先具备一个相应的“因”以及促成“因”变为“果”的一切条件因素。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预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真正学佛的人,不会去执着自己前世是谁。也不会卜算自己的将来会怎么样。因为,现在所受用的一切果报,都是自己亲手种下的因。而当下我们对于一切境界的取舍抉择造作,都将决定着自己未来的果。

        这样,我们就可以保持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人生的各种困境。相信自己的命运是靠自己来改造。明白诸恶莫作便是断恶因,“众善奉行“便是修善因,“自净其意”便是悟道因。

        第三,“因”与“果”不是相等的

        人们总说: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今天拍死一只蚊子,大不了自己将来做蚊子被拍死,一命抵一命。

        可实际上,“因"“果”不是同等的。若是同等的,那么种一斤的种子,辛勤忙一年后只能收一斤的粮食,农民伯伯岂不是得饿死了。

        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担粮。这便是对“因果”不同等性的描述。因与果的不平等性是错综复杂的,非佛不能究竟明了。

        所以《地藏经》讲:南阎浮提行恶众生,业感如是。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

        面对“因果”,我们应当生起敬畏之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第四,因与果不是同时的

        有些人总是埋怨:自己明明一直在做善事,为何却没有好报?他人为非作歹却好运连连?难道真是好人没好报,坏人活千年?

        很多初学佛的人,乐于布施,意在舍一得万报”。想马上获取丰厚的回报。殊不知,因果不是同时的。

        现在我们所受的一切苦乐果报,必定是曾经种下的因。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善恶业,只能为将来播种。

        设想一下,我们刚刚播到地里的种子,还没有发芽,我们就要收获果实,这是绝不可能的。在我们新种的种子没有成熟的这段时间里,所享用的一切果子必定都是我们曾经播种并已经成熟了的果子。所以,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不要为眼前不公平的现象而使我们退失道心。要深信因果,接受现实,积极面对。

        第五,“因果”以诸法的空性而立

        常言道:诸法皆空,因果不空。初学佛的人便会因这句话产生疑问:因果也属于诸法范畴啊?为何说诸法是性空的,却又说因果不空呢?前后句不是正好矛盾吗?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因果的“不空”,不是指因果“没有性空”,而是说因果“不断灭空”,有“不昧因果”的含义。因果,即是因缘果报,是一切万法发展状态的描述,即是"缘起性空"。改为“诸法皆空,因果不昧”,大家就好理解了。

        “诸法皆空,因果不空”,前一个“皆空”是指因果万法是非实有存在,从“性空”的角度说。后一个“不空”是指因果万法是众缘和合,从“缘起”的角度来说。

        是说一切事物都是缘起的,众缘和合的,其性质本空,无有自性,并非实有存在。也正因为一切事物的存在状态是空无自性的,是缘起的,便以“因、缘、果、报”的众缘和合过程,来表现事物“性空而缘起”的特性。

        所以,学佛人不应堕空见,拔无因果。也不可执着于有见,认为万法实有存在。应明了一切假有如幻的事物都以因果来呈现,应不昧因果,不落空有两边。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40]

  • 深山修行人,遇两次考验丧定功坠落为鸟身,最终明白何谓四大皆空[184]

  • 命中的一切,真是最好的安排吗?[191]

  • 整天“空空空”,你知道它啥意思吗?隆相法师:该干嘛干嘛去[196]

  • 永远不要介入他人的因果[260]

  • “劫”到底是什么?究竟能否躲得过[527]

  • 修行16字精髓,道破天机![689]

  • 惊人的宇宙法则:所有发生,都不是偶然[895]

  • 你以为占便宜,其实是灾祸[646]

  • 自己因果自己了,自己修行自己好[653]

  • 不必和因果争吵,它从来就不会说谎[638]

  • 熟悉又陌生的“禅”:禅之四义、生活中的禅[705]

  • 人算不如天算,一切皆有因果[798]

  • 你以为的,未必是真![874]

  • 佛教里的“空”是啥也不干吗?隆相法师:该干嘛干嘛去[832]

  • 5个因果等式,道出人生的真谛[1567]

  • 一行禅师:佛陀开悟那一天发生了什么?[1232]

  • 如何应对那些你无能为力的事[903]

  • 懂得了因果,就懂得了自制[920]

  • 缘起因果,这样做泽被子孙[88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