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26]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19]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05]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60]

  • 做人,不能太飘[109]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178]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69]

  • 学会哄自己开心[147]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71]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68]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90]

  • 灵润、神泰和义荣的佛性论辩[17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发菩提心的十种因缘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573   时间:2022-1-1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1月12日  佛学研究网

        发菩提心的因缘很多,古往今来,学佛的人,甚至过去、现在的诸佛菩萨,最初发菩提心,皆各有其不同的因缘。经论中关于发菩提心的因缘所说的,也多有不同。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将发菩提心的因缘,约略分有共有十种。

        一、念佛重恩故。

        人生于世,父母有养育之恩,师长有教导之恩,朋友有提携之恩,众人有互助之恩,但都不及佛平等大悲,拔苦与乐之恩。

        众恩,仅惠我于一时,佛恩,却惠我于永劫。众生恩仅助我生活所需,解决我现实的困苦;佛恩却能除我烦恼逼迫,断我生死忧患,令我享受无上菩提正法乐于永恒。

        故佛恩高如须弥,深如巨海,诚应发菩提心,修菩萨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以图报佛恩于万一。所谓“若不说法度众生,毕竟无能报佛恩”。因此,为报佛重恩故,我们应发菩提心。

        二、念父母恩故。

        欲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必须凭借现前四大色身,所谓“借假修真”,此色身是父母所生,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母不但生我,且养我育我,教导我,此恩此德,岂可不报?

        佛经说“大孝释迦佛,累劫报亲恩。”佛教报恩,不止于今生父母,同时念及过去,甚至未来父母。今生父母,固应孝敬,过去父母,甚至未来父母,亦应孝敬。人道中父母应该孝敬,其他五道中的父母,亦应孝敬。

        欲孝敬三世父母,尽报六道父母的恩德,非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不可。因此,念报父母恩,为发菩提心的第二种因缘。

        三、念师长恩故。

        父母仅能生我色身,师长能生我慧命。如果没有世间师长的教导,怎么会知道做人的道理,又如何充实知识,何来谋生技能?

        如果没有佛教师长的开示与接引,如何懂得佛法,如何明白真理?又如何据理起行,断惑证真? 

        因此,亲恩当报,师恩更要报,我们为念报师长的恩德,应当发菩提心。

        四、念施主恩故。

        此是就出家僧众而言,出家人既不务农,亦不经商,生活所需,全凭施主供给。如无施主供养,如何解决生活所需?又怎能安心办道?

        今能万缘放下,专心修行,皆拜施主所赐。是以念报施主恩,应当发菩提心。

        五、念众生恩故。

        众生恩有两重关系,一是无量劫来,在六道中轮回受生,皆有父母,因此一切众生,可能是我们过去生的父母,皆有恩于我。

        其次是人不可能独立生存,必须彼此互相依赖,互相供给,虽说士农工商,各司其职,似不相关,实则彼此互相协助,互有恩惠,故为念报众生恩,应当发菩提心。

        六 念生死苦故。

        在六道轮回、无量劫的轮回,我们今生再不发菩提心,再不了生脱死成就佛果,那动经无量劫永远不能出离,苦不堪言啊!尤其三恶道的那种剧烈的痛苦,想一想都毛骨悚然啊!

        七 尊重己灵故。

        我们当下介尔一念,具足着佛全体的功德,西方极乐世界全体的依正庄严,都在我们的一念当中具足,是这么尊重的一种自信。现在我们不发菩提心成就佛果的话,实在是太冤枉了。我们不发菩提心成就佛果,那我们介尔一念的佛性就被贪瞋痴所包围,于是我们就造作恶业,造作恶业是以我们夹杂着烦恼的佛性去造恶业,这不是很冤枉吗?所以尊重己灵故,要发菩提心。

        八 忏悔业障故。

        思惟到我们无量劫以来由身口意造作的恶业无量无边,如果这些恶业有体积的话,尽虚空容纳不了。所以要把恶业忏除、业净情空,怎么办哪?在这个世间不要以为我们能把业障全都忏除掉,是不可能的。只能是随分随力地忏除业障,随分随力地不要去造新的业障。

        九 求生净土故。

        省庵大师在这点上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末法的时代你不求生净土,是解决不了生死轮回的。所以求生净土的目的就是成就佛果,念佛是为了成佛的,成佛首先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才能成佛,一去就是阿鞞跋致的菩萨,也就是一生补处的菩萨的位置,成佛非常快捷。

        十 令正法久住故。

        这是一切佛弟子都要建立一个神圣的使命。正法是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一种真理,没有这个正法、没有这个真理、没有法的光明,一切众生都是迷惑颠倒的、都是邪知邪见的、都是被自己的贪瞋痴烦恼严重地控制住的。唯有正法、大乘的佛法能够让他发菩提心,能够让他从五欲的沼泽地带振作起来、升华自己的佛性,放出智慧的光明。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19]

  • 植树节|佛教与树,原来有这样的因缘[233]

  • 幸福源于善欲,因缘决定命运[299]

  • 人性最大的善良,是懂得“换位思考”[247]

  • 佛大战“六师外道”[391]

  • 云淡风轻看结果,全力以赴求因缘[338]

  • 星云大师圆寂,千字遗嘱表达一生志愿![434]

  • 人与人间的相处,有“因”必有“缘”[398]

  • 性格背后有因缘,缺点背后是苦难![434]

  •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当下改变[494]

  • 恐惧因缘生,恐惧因缘灭,解除恐惧最有效的办法[470]

  • 祸福由因,改变在缘[566]

  •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都没有身份感[559]

  • 人际交往,四个万能法则,很实用[587]

  • 观众生苦 发菩提心[598]

  • 什么是沟通?[857]

  • 恭喜那些,不自我炫耀的人[639]

  • 佛说布施功德因缘[688]

  • 欣赏别人,是一种境界[602]

  • 佛说“一切皆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69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