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改变认知、改变圈子、改变人生[101]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无竭[126]

  • 认知不足,智慧不够,生活就难[183]

  • 生命中没有巧合!你经历了什么[147]

  • 短短五句话,把人生说透了![124]

  • 为什么做人那么难?是有原因的[129]

  • 看清一个人,无需日久,只要三[136]

  • 抱怨,会错过你的善法因缘[145]

  • 六祖惠能与曹溪禅[169]

  • “慈悲者之城”与“涅槃城”[110]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②[181]

  • 礼佛的这几个方式,你选择哪一[139]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金刚经》与真心的妙用
     
    [ 作者: 雪漠   来自:网络   已阅:1366   时间:2022-1-11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1月11日  佛学研究网

        ◎陈亦新:如何让真心生起妙用呢?

        ●雪漠:你必须知道什么是真心和妄心。真心就是如如不动、了了常明的那个心。你与我在一起的某一段时间里,你没有妄念,你觉得非常清净,大脑一片空灵,如如不动却了了常明,那个时候就是真心。那个时候你是明明朗朗的,但是你无妄念,只有一种本有的清明,那就是真心。当你一起心一动念的时候,就好像大海上起了波浪,这叫妄心。

        那么,如何让真心生起妙用呢?安住于那种真心之中,妄念来了让它来,去了让它去,不要管它,就好像镜子照出了一个世界,世界上纷纷扰扰的人在走来走去,但你不要理它。虽然镜子里面的世界在动来动去,但镜子本身是如如不动的。镜子像真心,里面的各种影像叫妄心,你不要管它。

        第一,要明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因为一切眼前的东西都像梦幻泡影一样,很快就消失了,都是因缘聚合之物。我和你今天见面了,过几天你就走了,虽然看上去有这个现象,但它本性是空的,不是永恒不变的。你一离开,这眼前的场景就消失了,像梦一样,不会永恒的;这所房子,你看起来很坚固,但一次大地震后,一座城市就没有了,好多楼房都毁了,即使不毁,七十年之后也会拆掉重修。所以一切没有自性,都了不可得,不要执著它。这是第一个境界。

        第二个境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住”就是执著心中的念头。“无所住”就是来者自来,去者自去,不跟念头走。“生其心”就是真心的妙用。真心不是顽空,而是智慧。只有空而没有智慧,不可能解脱,那会堕入无色界。所以,要在真心的观照下做事,用行为去体现那颗真心。

        最后一个境界:“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如果大手印行者说“我证得了大手印”,那么他还执著于自己证得的那个东西,那他还没有真正证得,最后的一关没有过。

        要把你证得的那个名相也抛掉,不要执著。换句话说就是,当你将空性打成一片的时候,如果你还执著于那个空性,就是著法、著相。这是你的另一种执著,像捆上了另外一道绳子。只有一切都不执著时,才是究竟解脱,有执著必无解脱。当你证得了大手印,而执著于大手印的“明”时,就堕入色界;执著于空性,堕入无色界;执著于大乐,堕入欲界。真心是超越一切名相的。

        ◎陈亦新:什么都不执著了就是证悟吗?

        ●雪漠:佛教的目的是解脱,解脱就是离苦得乐。人为什么会苦呢?因为有了分别心。有了分别心就有了纷繁的喜怒哀乐;有了分别心也就有了执著、有了轮回。当你守住真心的时候,分别心就消失了,执著也消失了。

        修行首先要找到本元心。修行的过程是“守本元心”,然后是将真心状态打成一片。当你还在守本元心时,这个“守”的念头仍然是一种分别心。因为你觉得本元心好,其他的心不好,这仍然是一种二元对立。修行最终是要将所有的二元对立、名相、执著都要扫掉,如此才能究竟。

        守住本元心还是有为法,就是你执意地想去做一些由因缘聚合的事情,还是有为法,还是梦幻泡影,还是不究竟的。无为法才究竟,把本元心这个概念也扫掉,既安住于本元心,又不执著本元心。

        换句话说:“菩萨不受福德。”怎么不受福德?菩萨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但他不认为自己做了什么事情,这叫“不受福德”,也叫三轮体空。释迦牟尼佛说了四十九年法,他说他没有说一个字,就是这个意思。

        当你觉得自己是在守本元心,而别人不是,也是分别心。虽然你证得了那个东西,但你不执著它,即没有我、你、他之分,没有本元心和分别心的区别。

        当你真正证得空性之后,把空性这个概念也要扫掉。如果整天守着空性,它就变成一种观想和执著了。《金刚经》讲的也是大手印的道理,所有究竟的解脱智慧都是从《金刚经》、《心经》里来的,它们是佛教的精华部分。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不识相!这三个字说到根儿上了[586]

  • 南怀瑾:《金刚经》里的三大智慧,让你人生通达[754]

  • 《金刚经》的智慧:一生的修行,就是修好八颗心[1339]

  • 《金刚经》的生活实践[1685]

  • 5000多字的《金刚经》,为什么反复解释这2个字?[1671]

  • 解读《金刚经》·第六讲[1879]

  • 解读《金刚经》·第四讲[1785]

  • 《金刚经》揭秘了八大生命真相!越早知道越好[2325]

  • 金刚经与禅宗[4198]

  • 金刚经解决什么?[3225]

  • 《金刚经》:当你累了就默念这三句话,不论什么事,都会改变![2522]

  • 初学佛者,究竟合适读哪些经典呢?[2332]

  • 《金刚经》释疑[2011]

  • 读《金刚经》一定会让你获得不可思议[2181]

  • 一生的修行,就是修好八颗心![2043]

  • 一切法皆是佛法,是什么意思?[2057]

  • 金刚经中的40句名言[3025]

  • 老婆婆一个问题难倒讲《金刚经》的和尚,她的难题,你能解吗?[2539]

  • 温金玉:我们所有的迷惘皆来自“不识相”[2294]

  • 《金刚经》精华就在这三个字,谁记住,谁得福![252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