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00]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14]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49]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64]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85]

  • 十问时间[159]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67]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74]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218]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47]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82]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7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E4多元宗教 >> [专题]e4多元宗教 >> 正文


    转机,总在风雨后!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135   时间:2021-12-30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12月30日  佛学研究网

        风雨过后,有淤泥和落红,也有清风和彩虹,你看到什么决定着你的心情,也取决于你的智慧。

        智者用自己的人生告诉你,遇到逆境不要怕,常怀希望,人生总是常新!

        做一个悟道的人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哲学家。

        王阳明的父亲是明朝状元,所以王阳明得到了极好的教育,也轻松通过了朝廷的考试在28岁中进士,在京城做官。

        三十三岁时出任山东乡试主考官,仕途顺利。

        也许他的人生太顺利了,上天要给他一个考验,生性耿直的他出于义愤上书皇帝言政,触怒宦官刘瑾,被打四十廷杖,贬到贵州龙场驿站当驿丞。

        离开牢狱,接到被贬令的王阳明还有些高兴,但是很快发现这是一趟亡命之旅,刘瑾派了手下暗中追杀。王阳明在钱塘江边抛下衣物,装出投水自尽假象来躲避。

        好不容易搭乘商船去舟山。途中又遇上飓风,一日夜间被大风刮到福建边境。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上岸后跑了几十里的山路,夜晚去敲一座寺院的门,要求借宿,被一个和尚拒之门外。他只好找了一个无人管理的小庙,靠着香案睡觉。

        半夜里,突然来了一只老虎,绕着走廊大声吼叫,却没有进去。

        第二天清晨,那和尚想他一定被老虎吃了,却发现王阳明安然酣睡,喊他才醒。

        和尚吃惊地说:“你一定不是平常人,否则怎么会没事儿呢?”就请他进寺。在寺里,王阳明遇到了一个曾经与他有一面之缘的道士。

        道士为王阳明卜了一卦,得“明夷”卦,告诉他“君子利艰贞,晦可明”,意思是君子只要坚守自己的贞操,就能度过艰难,黑暗终会过去,光明终会到来。

        王阳明决定先到南京探望父亲,再赴任贵州,离开时在寺院墙壁上题了一首诗。

        其中一句是“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把所遭遇的凶险艰难看成是天空中的浮云。当此境界,王阳明把这些艰难都不放心上,可见其胸怀。

        到了龙场驿站,困难重重,没有居住的房屋,人生地不熟,与当地居民的语言又不通,因为水土不服,不久随从们都病倒了……

        在龙场驿那个破旧的驿站。王阳明碰到了另外一个被贬吏目,随行而来的还有两个年轻人,一个是他儿子,一个是他的仆人。这个吏目,神色匆忙,神态疲惫。第二天,传老蜈蚣坡下死了一个人,两个年轻人在旁边哭。阳明先生一猜,肯定是那个吏目死了,下午又蜈蚣坡下有死了一个,原来他儿子也死了。第二天又多了一具尸体,吏目的仆人也死了。

        阳明先生听了这个故事,异常悲伤,于是提笔写下了《瘗旅文》。文中写道:“自从我离开父母之乡来到此地,已经三个年头。历尽瘴毒而能勉强保全自己的生命,主要是因为我没有一天怀有忧戚的情绪啊。今天忽然如此悲伤,乃是我为你想得太重,而为自身想得很轻啊。我不应该再为你悲伤了!”

        经过这件事情以后,王阳明在贵州龙场给自己做了一个石头棺材,每天晚上就睡在里面。

        突然有一天风雨之夜,和几十年前王阳明出生的情景一样,天空突然狂风呼啸,一道惊雷闪过,阳明先生突然大彻大悟,从石棺材中坐了起来,一阵长啸,这啸声照亮山河万朵,划过历史的长夜,成为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

        随后阳明先生说了一句话:“始知圣人之道,悟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就说:我现在才知道圣人之道,其实都是要求内在,以前老是想从事物中追求真理的人都错了呀!

        阳明先生顿悟心学知道,提出了心学的奠基思想:“心即理,心外无物!”

        顿悟后的阳明先生,从此解开了内心的心结。这也是后来为什么阳明死后留下这样一句话:“我心光明,亦复何言”。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阿罗汉内心的境界[176]

  • 内心强大的人,是治愈一切的良药[305]

  • 百岁高僧讲修行心得,颠覆90%的修行人![388]

  • 要照顾自己的心,不要在意外面的境![391]

  • 做好你自己,需要做好两样事情[509]

  • 从无杂物到无杂念:简朴生活中的真趣在哪?[639]

  • 比阳性更可怕的,是你的“疫情心态”[661]

  • 福,在心不在物;命,在人不在天![811]

  • 佛说:请把心里的垃圾,倒一倒[826]

  • 你的语气,就是你内心的样子![792]

  • 内心的丰盈,是人生曼妙的风景[897]

  • 听从内心的声音,好好爱自己的11个重点![949]

  • 认识你的心,这里是一切力量的根源[990]

  • 我心即宇宙:万物由心生,万法由心造[1098]

  • ​天下本无病,病从心中起:文殊师利与维摩诘的对话[1338]

  • 把心安顿好了,人生也就顺了[1020]

  • 注意自己的心,别再折自己的福分了![1207]

  • 了解自己,看清内心的相貌[1767]

  • 王阳明与禅宗[2347]

  • 心量有多大,吸取的能量就有多大![149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