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07]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32]

  • 十问时间[115]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13]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29]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157]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51]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44]

  • 胡适和他的禅宗史研究[125]

  • 30秒灭抑郁——用《心经》解读[163]

  • 静波法师一记棒喝:你还没自度[166]

  • 人生有三错,一步踏错,步步错[196]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E4多元宗教 >> [专题]e4多元宗教 >> 正文


    二十四种动物在佛经中的寓意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692   时间:2021-11-1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11月12日  佛学研究网

        有关动物的譬喻,也是佛陀教化众生的一个有效方式。

        佛教以慈悲为怀,视众生平等,这其中也包括了动物。佛法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无二的,在本质上并无差别。由于因缘果报的关系,所以现前的生命形态各有不同。而佛陀善于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性,以不同的教理说法,度其出轮回苦海。

        在佛陀的各种说法当中,譬喻说法是比较生动、形象的,其中有些譬喻是有关动物的寓言故事,富有趣味的同时赋予了深刻的内涵,这也成为佛陀教化众生的一个有效方式。

        下面就佛经的一些动物的寓意略作阐解。

       

        在佛经中,龙为守护佛法的八部之一。经中说龙族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之别。

        龙族的首领称龙王,他们具有强大的威力,故成为佛的守护者,另外有一类“非法行龙王”,由于不顺法物,行不善法,不敬沙门及婆罗门,所以常受到热沙烧身的苦果以及被迦楼罗捕食的苦恼。

        在诸尊龙王中,以五大龙王及八大龙王最为著称。

       

        象在佛教中是高贵的象征,常以象王来譬喻佛的举止如象中之王。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说,佛有八十种好,进止如象王,行步如鹅王,容仪如狮子王。《无量寿经》中记载,菩萨犹如象王,因其善调伏之故。

        白象在佛教中是高贵种姓的象征,如释迦牟尼佛。在《摩诃止观》中,六牙白象代表菩萨的无漏六神通。象有大力,表法身能负荷;无有烦恼杂染,因而为白色。或言白象之六牙表六度,四足表四如意。

        又因在动物中,龙与象分别是水上、陆上最有力者,因此经典中常将二者合用,以“龙象”比喻菩萨的威猛能力或威仪具足,后人引申为殊胜的禅定力量,或者用来赞扬威仪庄严的高僧大德为“法门龙象”。

        狮子

        狮子是百兽之王,所以在佛教的许多经论中,都用狮子来比喻佛陀的无畏与伟大。

        如《大智度论》记载,狮子在四足兽中,独步无畏,能降伏一切;佛陀也如是,在九十六种外道中,一切降伏无畏,所以称为人狮子。

        《略出经》中说:“于菩提树下,获得最胜无相一切智,勇猛释师(狮)子。”佛陀以无畏音声说法,如同狮子的吼叫,所以也称佛陀说法为“狮子吼”。

        此外,诸佛菩萨摄化众生的法门也称“师子法门”,即以狮子王来彰显诸佛菩萨的功德。《涅槃经》中,以狮子吼列举21事,一一配以菩萨的法门。《宝雨经》则列出菩萨的10种善法,一一比喻狮子王。

       

        牛在佛教中也象征高贵的动物,具足威仪与德行,在如来身相的八十种好之中,就有一项是“行步安平,犹如牛王”,佛陀的德号中也有以“人中牛王”来称赞佛陀的德行广大无边。

        在《法华经》中则以牛车来比喻菩萨乘,以大白牛车来比喻佛乘——大乘妙法。

        禅宗则以牛来比喻众生的心,如著名的十牛图,即以牧牛为主题来代表修行的十种境界。

       

        马,佛的三十二相中,就有一相是马阴藏相,又称作阴马藏相、马王隐藏相,这个相好是代表佛陀已经超越男女之间的欲望,而现马阴藏相。

        佛教的经典中,常以马来比喻众生的心念,如“心猿意马”,即是指心意驰放不定,如同狂奔之野马。

        经典中还以马比喻众生的根机四种分别。《杂阿含经》就列举四种马,比喻四种人悟道的层次。

       

        驴,经典中以驴乳、牛乳来比喻似是而非者,就如同牛乳与驴乳,其颜色虽然相同,但是牛乳攒聚则成酥,驴乳攒聚则成粪。

        在禅宗中,驴通常被喻指那些根器下劣的人,除了用“驴前马后”指斥学人只一味追从他人言行,而没有自己独特的机用者之外,还用“驴鞍桥”比喻愚昧、不辨真假法义的情形。

        骆驼

        骆驼,经典中,骆驼被用来比喻心性难以调伏,或者代表散乱的心思,指心念随着六根追逐外境,无法安住一处。

        《摩诃止观》中云:“夫散心者,恶中之恶,如无钩醉象,踏坏华池;穴鼻骆驼,翻倒负驮。”

       

        羊在佛教的经典中通常以比喻凡夫不分辨世间法与修行,只是一味放任“贪、嗔、痴”三毒,贪着色、声、香、味、触五欲。

        在《法华经》中,以羊车比喻声闻乘,在《大智度论》中,则以“牛羊眼”来比喻凡庸之眼。

        禅宗则以“触鼻羊”来比喻不识法的昏昧学人。因为羊的眼睛不能分辨食物,凡是触碰到鼻者即食之,因此有此比喻。

       

        猪在佛法中代表的是生命的愚痴体性。

       

        狗在佛法中代表的是贪、嗔二毒。

       

        猫在禅宗公案中比喻对佛法茫然无知的人。如“黧奴白牯”,黧奴,又作捏奴、猫类。意指无知的动物,多用以比喻不解佛法的人。

       

        鼠在佛经里常以黑、白二鼠来比喻时间,说明生命无常。

        猴子

        猴子由于心性轻浮躁动,难捉难调,常舍一取一,故经典中常以其比喻凡夫的妄心。又以“猿”来比喻人的心识,谓众生的心识如猿猴般无法安止。

        鹿

        鹿据《毗奈耶杂事》记载,佛陀于过去世曾为鹿王,为救群鹿而丧失生命,并于临终时发誓愿,当来得成无上正等觉,将诸鹿都能度脱生命罗网。佛陀于鹿苑初转四谛法轮,即以鹿为轮法轮之三昧之形。

       

        兔在《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记载,在佛陀的本生中,也曾经为兔王,为使佛法能久住于世,兔王自愿投身火中,供养仙人,仙人因而悲伤地发愿再不食肉。

        佛经中也以兔毛来表示极微细的物质现象,如:“尘又有微尘、水尘、兔毛尘、羊毛尘……”佛经还以“龟毛兔角”来比喻了不可得之事。

       

        龟,佛经常常以金龟来比喻即生死即涅槃的佛性,说佛性能游生死涅槃之海,就像龟之能游水与陆地。此外,佛经中以“龟藏六”来比喻学人应当守护六根,如同龟守护头尾和四足一样。

        龟藏六:

        1、藏头,比喻众生收摄眼根,不令观色,则不为一切色尘所危害。
        2、藏前左足,比喻众生收摄耳根,不令闻声,则不为一切声尘所危害。
        3、藏前右足,比喻众生收摄鼻根,不令闻香,则不为一切香尘所危害。
        4、藏后左足,比喻众生收摄舌根,不令尝味,则不为一切味尘所危害。
        5、藏后右足,比喻众生收摄身根,不令觉触,则不为一切触尘所危害。
        6、藏尾,比喻众生收摄意根,不令知法,则不为一切法尘所危害。

       

        蛇,佛教中以蛇譬喻人身的地、水、火、风四大元素。

        《金光明最胜王经》记载,人身之四大,如四毒蛇居于一箧,地、水二蛇之性多沉下,风、火二蛇之性轻举,四蛇若相互乖违,则众病人。

        虱子

        虱子在佛经中,由于虱子的卵称为虱虮,转用为长度单位,为隙尘的七倍,《俱舍论》记载:“积七牛毛尘为隙游尘量,隙尘七为虮,七虮为一虱。”

        蝎子

        蝎子由于其本身具有毒性,被视为凶猛的象征,常用于降伏守护、破除障碍等意。

        豺狼

        豺、狼,佛教多用此两种动物来比喻恐怖的地狱,如十六小地狱中,就有“豺狼地狱”。其中有豺狼竞相咬罪人,使其肉堕骨饬,脓血流水,苦痛万分。经中也以“贪狼”形容贪欲之深犹如狼的特性。

        孔雀

        孔雀因能啖食一切毒虫,因此在佛教经典中常被象征本尊能啖尽众生一切五毒烦恼。

        在《白宝口抄》中记载,孔雀尾表示息灾,三茎之孔雀尾表征拂去贪、嗔、痴三毒使其证三部如来;五茎之孔雀尾,表拂去众生眼、耳、鼻、舌、意之五识烦恼,令其得证如来五智圆觉之果。

       

        鹅,经典中常以鹅王来比喻佛陀行走时,安详徐步的样貌。如《央崛摩罗经》记载:“尔时,世尊犹如鹅王,庠行七步。”

        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则举出天上的鹅王有五种功德:1、染合有时;2、呼鸣无畏;3、量宜求食;4、心无放逸;5、不受诸鸟谄佞言辞。

       

        鸡在佛教的经典中,属于十二兽之一。所谓十二兽,据《大方等大集经·净目品》记载,即是指每十二日交替司职时辰,常于阎浮提内游行教化的十二兽。

        这十二兽乃是菩萨为度化众生所示现,一日一夜常有一兽遍历人间天上,教化众生,其余则安住修慈,如是周而复始。

        佛典中也曾用金鸡来比喻众生本具的清净自性。在《造像度量经》中,则以“鸡子面”来形容菩萨的脸型。鸡子即鸡蛋。

        鸽子

        鸽子也是佛教经典中经常见到的动物,如在显示众生于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五趣中,生死流转不已的轮回图像“五趣生死轮”,即以鸽子代表贪心的烦恼。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趣谈:高僧的身边为啥总围着一群士大夫?[1159]

  • 佛经典故:以水譬喻七种人[1660]

  • 5个寓言故事,把人性都说透了![1737]

  • 情到深处人孤独:杂阿含经中的譬喻[1517]

  • 浅谈譬喻在佛学中的运用[2172]

  • 佛陀教化众生的四种方法[2851]

  • 2020年,切记这些灵性动物,不可杀,不可食![2408]

  • 佛语典故[2808]

  • 故事|天上飞行的钵[1921]

  • 佛教中常常出现的这些动物,有何示意?[4186]

  • 大师详解!佛经三藏十二部的分类,你都知道吗?[3186]

  • 六个来自佛经的经典寓言:你能看懂几个?[2793]

  • 揭秘!二十四种动物在佛经中的神秘寓意[2237]

  • 禅宗祖师教化弟子的方式 [常进法师][2929]

  • 动物在佛教中的含义[5220]

  • “禅茶一味”是诗意的教化 [粱胜兴][3401]

  • 佛教是教育还是教化[3084]

  • 譬喻:佛教传法方便与诗学表达 [张海沙][4220]

  • 以浅喻深:《法华经》中的譬喻说法[5595]

  • 佛教譬喻的现代诠释与运用 [永东][697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