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07]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55]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00]

  • 布施不是花钱买功,而是舍弃贪[104]

  • 生活是一部难念的经,不懂它的[179]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亮[141]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20]

  • 活明白了,就不会惯着任何人[172]

  • 忏悔,是修行人人生必要的修行[122]

  • 佛学基础:有情之身心[115]

  • 你今生的22个灵魂课题[190]

  • 一个人走上坡路的迹象:藏[164]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学佛人修行能力不足时,这六种人或事,敬请远离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543   时间:2021-11-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11月8日  佛学研究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路上,要多亲近佛法僧三宝,多亲近真正的师长益友,同时也需要“远离”。远离以下这六种人或事,就这样一步步,我们离善越来越近,离贪嗔痴越来越远。

        01 远离“非正命”

        佛教的“八正道”里郑重地提到了“正命”,就是如法的谋生手段,谨慎选择从事的职业。首先,遵纪守法是底线,但为自己的长远考虑,也应远离那些通过造作杀生、妄语、绮语等恶业的方式来谋生的职业,例如屠宰等。

        日行一善,积功聚德。反之,应该没有人真的会愿意日行一恶。而职业是天天在做的事,职业与信仰的冲突,是很现实的问题。如果真正认识到,为了自己的生计造下那么多恶业,未来自己也要被迫承受相应的苦果,选择不如法的职业是得不偿失。同时,即使是为了生计,只要下定决心,天底下还是有很多如法的行业和职业可以选择,乃至自利利他,既帮助到他人又为自己积累善业。下不了决心,那还是对因果的危害认识不足,心存侥幸。

        02 远离声色犬马

        作为在家居士,尤其是受了五戒的,远离赌博和酒吧是最基本的认知。此外,对于声色犬马的娱乐场所,也应保持距离。

        或许有人会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只是人间游戏应酬,又不会做越界之事。还有人说,《维摩诘经》中能与文殊菩萨旗鼓相当的维摩诘居士,也是住豪宅、有妻子、服饰华丽,甚至结交权贵、出入赌场青楼。

        但千万不能忘了,我们哪里能和维摩诘居士相提并论。维摩诘本是法身大士,只为度化众生,自妙喜国土化生于这个娑婆世界,示在家居士相。他的上述行为,都是在走进这些人群度化他们,而不是我们为自己舍不下五光十色的娱乐活动而找的理由。

        03 远离邪师恶友

        《佛本行集经》中讲到,难陀出家后,尽管佛陀苦口婆心地教化,可他仍然安住不下来,常跟恶行比丘结为朋党,喜好扎堆谈论不如法的事。一次,佛陀带他来到卖鱼的摊位前,让难陀抓一把垫鱼的茅草,待他放下后问:“闻一下手上是什么味?”难陀答,“腥臭扑鼻”。佛陀告诉他,“亲近恶友也是这样,虽然时间不长,但也会染上恶习,令你恶名远扬 ”。

        接着,佛陀又把他带到一家卖香的店,让他把香囊抓在手里,放下后再问,“手上是什么味?”难陀答,“有微妙的香气。”佛陀说,“同样,亲近善友,常常熏染他的功德,自己也会功德增上、美名远播”。

        那什么样的是邪师恶友呢?不引导我们生出离心,不引导我们精进修持,助长贪著世间名利享乐;不引导我们守持戒律,反而怂恿破戒;不引导我们正知正见,大搞神秘主义等等……凡是让我们烦恼习气越来越重的,就需要远离。

        04 远离名利是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如果一个单位或团体,擅长争名夺利,流行勾心斗角、是非短长,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远离。

        一来,这种风气盛行之处,搞事的多、做事的少,发展前景是堪忧的。二来,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长期受到这种习气熏染,很少有人真的能做到独善其身、不受影响。沾染上这种习气后,莫说是修行,就是对今生的事业和人生来说,弊远远大于利。

        外面的天地虽然有不确定性,但也因此无限宽广,把精力用在脚踏实地做事上,才是成就的捷径。

        05 远离安逸懈怠

        近年来,曾流行过一句话——“离开舒适区”,大致意思是别让自己一直停留在某个心理和习惯的固定模式里,需要适当地做一些改变和进步。

        真的了解无常、相信轮回的人,自当明了,一切安逸都是假相。沾沾自喜于眼前的安逸,并不觉是自己有什么问题,把学佛当做丰富视野,给生活点缀雅趣,那就是“空手入宝山”。

        修行是要改变自己,改变“身口意”,改变心念、语言和行为,改变过去世累积而来、却从未意识到的习气,所以说修行就像“一人与万人敌”。

        我们需要远离那些容易令自己懈怠的安逸环境,如果天热了不去做,太冷了不去做,下雨了不去做,路远了不去做,人累了不去做,想睡了又不去做……不来精进修行,不来忏除违缘,不来行善布施……那么,无常到来的那一刻既无思想准备,又无福报资粮,那该怎么办。

        06 远离贪执不舍

        一切烦恼都是因“贪嗔痴”而引发的,贪能排在首位,实在是因为太普遍了。远离贪执之心,不仅仅是放下对名利的无止尽追求,更可以在寻常生活中,间歇性地试着让自己与最喜欢人、最执着的事物保持距离,这是在训练对“舍”的觉知,不被外物所役,方可体会自在轻松。

        有这样一个典故,明代有位碧峰禅师修行颇好,他对世间的财色名利早已看淡,唯独对御赐给他的那只紫金钵爱不释手,时间久了便生起了贪爱,看着才觉欢喜和心安,最终妨碍了修行。直到最后,打破此钵才能斩断轮回。

        如果平时疏于对“舍”的训练,就生不起出离娑婆之心。待到不可避免的无常来到,阿弥陀佛前来接引时,心里若还放不下现世眷属或是多年积攒的那些心头好,阻碍了往生净土,那才是最大的遗憾。

        远离上面这些人与事并不意味着放弃他们,自未得度,何能度人?在修行能力还不足够时,还请守护好自己这盏微弱的心灯。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像傻子一样去修行![495]

  • 修心,是治愈一切的良药[1230]

  • 往生大事,败在懈怠![1843]

  • 良心和人品[1735]

  • 解脱名利束缚,唤起心中阳光[2016]

  • 苏曼殊:乾坤容我静, 名利任人忙[1681]

  • 人生路上,请远离这六种人或事[2056]

  • 铁牛持定禅师悟道因缘[4473]

  • 不要懒,也不要自命不凡[2491]

  • 这样的四种贪执,会毁了你的修行![2274]

  • 乾坤容我静, 名利任人忙[2112]

  • 领悟戒、定、慧三无漏学的智慧,看破世间名利淡薄[2668]

  • 不可不读的佛经:《八大人觉经》[4445]

  • 虚云老和尚:众生被七情五欲转,故自性不明生死不了[3189]

  • 佛说“四种根器的众生”,对照一下你是哪种?[2055]

  • 烦恼、迷茫、懈怠?去这三个地方走走,全都想通了![3163]

  • 虚云老和尚:欲望的过患[2224]

  • 布施是平等的对待,不是自上而下的施与受[4187]

  • 回向的力量究竟有多大![5435]

  • 禅修天地:声色中开悟[18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