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04]

  • 管理健康最好的方式:放下破事[113]

  • 中国十二时辰,诠释了我们的一[124]

  • 渡人是一种格局,渡己是一种智[182]

  • 学会给自己“刹车”[133]

  • 8个心灵成长与自我疗愈法则:我[105]

  • 接纳,是生命最好的温柔[148]

  • 禅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传[145]

  • 作为一个修行人,你是否做对了[127]

  • 白话《梁高僧传》丨昙无谶②[111]

  • 去靠近滋养你的人[159]

  • 人性的错误,就是赢了利益,输[147]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不论哪部经,你都不要去执著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436   时间:2021-11-5   录入:wangwencui


    2021年11月5日  佛学研究网

        佛说法是对缘的、对机的,不是佛想说法。大家看每一部经,除《阿弥陀经》之外,都有请,三请而后说。佛说法的因缘是为众生。哪一类的众生,给他说哪一类的法,不是一切众生,都普遍得闻的。

        这我们大家读这个《地藏经》,大家读《地藏经》感觉到没有?《地藏经》上没有一个阿罗汉,当机的也没有,闻法的也没有。说法的呢,配合,跟佛一唱一合说法的,全是等觉菩萨,都是我们讲《华严经》十一地菩萨。因此那一部经论,是属于“华严”系统的。只有在《地藏经》上说,佛嘱托观世音菩萨,嘱托文殊师利菩萨,嘱托定自在王菩萨都是,每逢都是每个菩萨跟佛一唱一合的,说的《地藏经》。那是对那一类根机,那一类根机。

        而说法处所呢,不在人间,在天上。《地藏经》全部,从始至终都在天境,忉利天。说法的处所、地点、条件,说法的因缘都不同,都不同。那么的就是随众生缘。佛出现于世间,是度一切众生,是为一切众生说法。所说的法,不要去分别说法的相,法相,不要分别它的相;应当无分别的,犹如虚空,没有差别相。各个经,各个的处所,是众生的分别,佛没有分别。

        佛在他的定力当中,无量定的游戏三昧自在庄严住持。这样子给众生说的微妙法,让众生莫取执著,无所执著。你是个什么根机,你能入到哪一乘。“令于三乘随宜趣入”,你应当进入哪一乘,你就学哪一乘的法。具大甲胄的菩萨摩诃萨,那大菩萨内心清净。内里的胄,外披盔甲,那叫甲。甲胄说外相无障碍,内心无障碍,内外都无障碍。所以那些大菩萨摩诃萨给众生说法的时候,一切无障碍,对机说法。

        能“令诸众生,闻此最胜甚深法已,于三乘中随其所乐”。你心乐什么,你就学什么好了,随趣一乘,三根普被。乃至于对于我们这一生,种善根的众生,种种善根就令你成熟,成熟这个善根。

        我们每位道友,自己都会体会得到。怎么样去体会呢?比如说你看到大乘经典,你心里非常地欣乐,一看就能进入,进入而后不舍,不舍就是每天不断地,乃至念那个菩萨的圣号也好,修他所说的法也好,听他所说的话,记载的记下来也好。大家可以看,每个人都可以这样想,看看许多的道友,各个人爱好不同,爱好不同。

        咱们认为住在五台山,文殊菩萨大智慧,很好了。有人向我讲,他说文殊师利菩萨好像不大慈悲。我说那谁慈悲呢?他说是还是观音菩萨慈悲。我说那你到普陀山去,到那普陀山去吧,我们这是五台山。菩萨有分别吗?菩萨没分别,众生的心,分别很大。

        也有一个道友,我劝他说,你念念《地藏经》吧。我才不下地狱呢。他怎么理解的,他说要念了《地藏经》是下地狱的,他说我才不下地狱,他就说我不念《地藏经》。一切众生,个人的体会不一样的。所以佛所说的法,随众生心。

        佛说的《华严经》,咱们看见是究竟的佛果德不思议。但也有人把它看成是什么呢?他说佛教的《华严经》,这部小说真好。他看成是小说。不是一般的人,北大教授胡适之,后来到台湾去,他就说《华严经》简直是最好一部小说。他把它当成小说,当成神话,当成故事来看。也好啊,也种种善根。

        “随于一乘,极善安住”。就是随缘吧。能入大乘的,就住大乘法上。你想了生死的,那你就先知苦断集,你也得别造恶。知苦断集,就是把世间的恶因缘,都把它断了。知道这些都是苦的,没有一个甜的。这苦是你招感来的,你先不招感了,这个就断了。现灭、寂灭的道理。去修道,修道证到寂灭理。

        也有些人,他一入佛法之门之后,他说这法子太好了,光我一个人得到不行,我让大家都得到。起码让我六亲眷属,再缩短了,让我父母,让他们也都入道。他的想法,一闻到法,他想到不是自己,想到一切众生。所以随遇哪一乘,能都把他运载到安住,到极善的地方去,都把他运转。

        “终不令其于生死中,增长种种恶不善法,令于涅槃坚固不退”。这一段经文告诉我们,千万莫要执著,一切都不著,于一切法都不要执著。给众生说的不执著法,就看破了,假的,空的。过去我们说假、大、空。假的,空的,但是很大。什么大呢?圆满无缺的。

        这一切法,佛所说的一切法,你应当知道,第一个是世间因果,一个出世间的因果,一个是善恶的因果。你对哪一类机的,应该说个善恶因果,或者是给他说个世间的因果相,乃至出世间的因果相。但是最后告诉他,虚空里头没有一切相。说佛所说的法,一切相的本身,不存在的。这进入大乘,这进入究竟。

        因为如来以无量的定力,游戏庄严,利益众生,住持佛法,利益众生。那这个无量庄严住持什么呢?就是这些法。凡是我们所闻到的法,都是佛所住持的法。

        佛告诉我们,在一切经里头,不论哪部经,你都不要执著。求经上所说的解脱,不要给自己找麻烦。我说这是什么道理?学一部经,执著一部经,学得越多,束缚越多。不但没解脱,还增加了一个束缚。跟佛的教授给我们的恰恰相违背。佛教我们无缚、无著、解脱、自在,而我们是增加烦恼。学什么,烦恼什么,增加烦恼。佛教我们说是断烦恼,证菩提。我们是增加烦恼,趣向于三道,这三道就是三恶道,增加烦恼。

        这个道理很深的,很深的了。所以个人的悟得、认识不同,认识不同呢,他所有的看法就不同。像那个宋朝的张无尽居士,他说了,断除烦恼增重病,趣向真如也是邪。他说,假使你有意去断烦恼,有意地想证真如,错了。烦恼不但断不了,真如你也达不到。应该怎么样呢?无作、无著、无缚、解脱、自在。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三句经典佛语,请一定牢记心中![235]

  • 佛门如何看待“爱情”?送给情人节的智慧礼物[312]

  • 爱自己的十项修炼[421]

  • 人生有三色,和颜悦色、察言观色、不动声色[624]

  • 听从内心的声音,好好爱自己的11个重点![752]

  • 一诚长老:“白天吃饭,晚上睡倒” 这么平凡的道理,你偏偏向远处求[843]

  • 放下了,就不要拖泥带水![1047]

  • “现在”“方便”这些词都源于佛教,离了它们,话还能说全乎吗?[2415]

  • 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著[1414]

  • 放下对外境的执著,就不会在别人的情绪中悲欢[1317]

  • “福德”和“福报” 的区别[1804]

  • 快乐来自内心[1556]

  • 原来佛门中的“空”是这个含义[2264]

  • 除烦恼、断执着,从持戒开始 ![2196]

  • 放下执著、明心见性的最有效的方法[2161]

  • 说一丈,不如行一尺[2314]

  • 修行人的解梦指南[2600]

  • 几乎人人都有这十种心结,看看你有没有![2699]

  • 出离不是让你放下一切,而是放下对一切的执著[1882]

  • 修行是修自己,不是执着改变别人[178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