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38]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24]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17]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70]

  • 做人,不能太飘[117]

  • 禅门公案:从心流出[108]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192]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75]

  • 学会哄自己开心[156]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74]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73]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95]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安于事安于道
     
    [ 作者: 果晖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1709   时间:2021-10-29   录入:wangwencui


    2021年10月29日    佛学研究网

        圣严师父曾经勉励我们:‘上等人安心于道,中等人安心于事,下等人安心于名利。’所谓道心就是菩提心,然而真正能够安心于道的人并不多,一般人遇到逆境,不但道心不容易提起,甚至还可能会忘掉。因此,不勉强要求自己初学佛就要‘安心于道’,反而要从‘安心于事’来借境链心、借事安心。

      借事链心的意思,就是对自己的工作负责,用心把它做好。这时候就是一时忘了道心也没关系,但是工作不可忘掉,因为至少还有工作做为专注的对象,那就是安心于事。所以,安心于事是让我们有可靠的著力点,渐渐地,也可逐渐进入安心于道的层次。

      所谓安心于‘道’,如果没有在有形有相的的事务上去落实,不容易理解与实践,也就容易忘失。因此佛法中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同事、利行,就是教我们如何在事相上落实道心。

      我们的心是很不容易掌握的,愈是透过在事上链心及定课的佛法修持,愈容易感受到念头随时都在生灭不已。透过修行的转化,则渐渐会生起谦虚心、惭愧心、感恩心。进一步则可体会到,我们的内心世界是无限的宽广、无限的深远,那慈悲心和智慧心便会自然生起,也就感受到自己的道心提起来了。

      《六祖坛经》云:‘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看到别人有问题、有缺点,事实上是自己有问题、有缺点,如果抱着这个原则,道心渐渐就会出现。 《六祖坛经》也提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从事上链心,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调伏内心,再回归事相上,更可做广度众生、利人利己的大众事。

      理可顿悟,事要渐修。从借事链心培养专注力与觉察力,当觉察力愈来愈提升时,就会体会到从安心于事到安心于道的受用了。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真正厉害的人,往往都很“笨”[528]

  • 节后上班如渡劫?听取高僧一番话,不用渡劫心也轻[477]

  • 被疫情颠覆的认知,现在知道还不晚[455]

  • 修心的最高境界[515]

  • 每个人自带能量:让自己拥有强大能量场的五大秘密[630]

  • 王阳明:真正内心强大的人,身上往往有四种“力量”[706]

  • “心灵枯竭”的根本原因:你认为你是自己的心智[727]

  • 控制不住情绪怎么办?提升觉知力的方法[686]

  • 一心不乱的秘诀在这里 ![798]

  • 人生五种“力”决定你的命运,第一种就不为人知[972]

  •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清空、清零、清静[1629]

  • 无论多忙,不要忘记与佛结缘![2108]

  • 听你「自己」的佛号,心才能专注寂静[3257]

  • 培养自己的定力,要从这里开始![2291]

  • 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条条藏智慧![3228]

  • 何为一门深入?[1749]

  • 出去走一走,才知道有无定力[1790]

  • 修道最大的障碍,就是懒惰[2086]

  • 行禅:放慢脚步,只是单纯的步行[1909]

  • 无事心能静,有事心能定[203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