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37]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23]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15]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70]

  • 做人,不能太飘[116]

  • 禅门公案:从心流出[107]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190]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75]

  • 学会哄自己开心[155]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73]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72]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95]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3思想哲学 >> [专题]d3思想哲学 >> 正文


    以佛渡生死,成禅悦人生
     
    [ 作者: 麻天祥   来自:网络   已阅:2265   时间:2021-10-17   录入:wangwencui


    2021年10月17日    佛学研究网

        什么是禅悦呢?通常跟禅宗有关系,和我们的生活也有关。禅悦就是禅定以后的喜悦,就是要拿得起,放得下。佛教说“人生皆苦”,归根到底你的欲望太深,如何摆脱这种痛苦,这是佛教追求的终极目标。

        佛教认为因和果的必然性体现在缘上,有了“因”不一定会有“果”,“果”是要具备条件的,必须要有“缘”。比如种一个棉花籽,这是因,能否结成棉花?不一定,因为一定要有阳光、水分、土壤,这在西方哲学里就是要有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佛教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雷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简单地说,诸法因缘;世界上的一切存在,都是由因和缘生成的。

        有两个人去歌伎院,他们叫大程和小程。大程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小程心里很别扭。第二天他回到家里还是想不通,就问大程,昨天我们是否不应该去歌伎院,你还在哪里手舞足蹈,丢了我们理学家的身份。但大程说:“昨天座中有伎,我心中无伎;今天书房无伎,你心中有伎。”

        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里,一休在河边看到一个少女,不能过河,一休就背她过去。他的徒弟就问,师傅,您不是说“男女授受不亲”吗?一休说,背她对我没有什么分别,我现在已经不背她了,你还记着?你还放不下?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因缘而生,所以要随缘。无论是道家还是佛教,人生特别是在非常大的压力下,尤其要珍惜现在所有,拿得起,放得下。这就是禅悦人生。

        对人生来说,如何对待生和死是一个大命题。儒家重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道家重生;佛教超越生死。儒家的思想着重表现了一种气节、一种奉献的精神,所以重死;而道家是爱护生的一切,体现的是对生命的关爱和珍惜。

        而佛教是超越生死的。生生死死无非就是缘聚、缘散、缘灭,更豁达地表现了坦然面对生死。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很多。西方的基督教在死亡前做忏悔,通过忏悔来实现心灵与神的合一。中国人也做法事超度,让人们充分认识到生和死是缘生、缘灭的关系,保持自己的尊严,保持心态的超越。

        世界上的一切学说,都是追求和平安定、和谐繁荣的,可是怎么去追求和谐繁荣呢?有人用暴力和杀戮去制止,佛教讲究用爱心、用和谐。

        有一个国王总觉得自己很不幸福,各方面都有问题,朝政有问题,国际关系有问题,老百姓也怨声载道。他派大臣去问一个每天都很开心的农民:“你是不是很快乐?”农民说:“我很快乐。但我也有烦恼。我没鞋穿,就很烦恼,但后来我看到一个没有脚的人,我就觉得自己很幸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是要拿得起,放得下;第二,要珍惜你自己所有的,不要老是跟别人攀比。这就是我要说的禅悦人生。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人生要学会三“放”,更自在![253]

  • 种好“三田”,让人生越来越顺![331]

  • 心态对了,人生就顺了[331]

  • 人生最好的状态:晴耕雨读,安然自得[538]

  • 人生短暂何苦为难自己,学会“除法智慧”化解千千心结[476]

  • 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632]

  • 佛法是怎样看待“人性”的?[538]

  • 心为何物?心在何处?心有何用?[774]

  • 佛法的根本、核心、精髓是什么?[671]

  • 人生靠什么?[714]

  • 用佛法治愈你的精神内耗[1389]

  • 把佛法灌输到生命中[579]

  • 人生处处是道,心不在即无分别[688]

  • 佛法中的“药”[868]

  • 如何用佛法来提高生活质量?[775]

  • 从佛法中汲取生活智慧——跟工作压力说再见[787]

  • 人生,要喝下三碗水[705]

  • 恰到好处的人生[849]

  • 内心的丰盈,是人生曼妙的风景[721]

  • 打湿的人生[80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