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35]

  • 生活是一部难念的经,不懂它的[16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亮[124]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13]

  • 活明白了,就不会惯着任何人[168]

  • 忏悔,是修行人人生必要的修行[114]

  • 佛学基础:有情之身心[105]

  • 你今生的22个灵魂课题[186]

  • 一个人走上坡路的迹象:藏[160]

  • 秋天可以耕种什么?种福田![145]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愍[156]

  • “道场”略考——以佛教典籍为[11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我为什么啥都做不好?来,看看正确答案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249   时间:2021-10-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10月8日  佛学研究网

        “我怎么什么都不会”?“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焦虑成了人生的关键词。焦虑、不安、压力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总结过去很焦虑,计划未来更焦虑......也许大多数人更多的是抱怨与逃避。而佛陀却早已教给我们直面问题的智慧与勇气,不要让小焦虑变成大问题!

        一、人为什么会产生焦虑的情绪

        ① 不接纳自己

        不能接纳自己,不允许自己出错,一旦出现差错,你就会开始自我否定,自责,内疚,怀疑,担心的情绪开始产生,于是你绷紧了全身的神经,努力防范那些看不见的小差错。

        ② 欲望过多

        是你那些越来越大的欲望,让你越来越感到焦虑,你盲目地追求一些过高的目标,你给人生一个假设,当这件事达到理想目标的时候,我就快乐了,所以你不断鞭策自己,不断地给自己更多的压力,你几乎无法品尝当下幸福的滋味。

        ③ 攀比心太重

        随处可见的攀比是你焦虑的一个来源,你把别人的成功当作自己的失败,你把别人的成就视为自己的无能,听说别人过得比较好,脆弱的玻璃心就碎了一地,所有的比较,都用来证明自己的无能和失败,都对自己是个严重的打击。

        ④ 做事没有目标,没有方向

        没有明确的目标,因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人生没有方向,行动没有目标,犹豫纠结,原地打转,然后看看别人,他有我没有, 他好我不好,他行我不行。

        ⑤ 知道自己的缺点,却无法下定决心改变

        没有决心改变自己,说迷茫焦虑的人是你 ,但荒废光阴的也是你,为现状焦虑,又没有毅力践行决心去改变自己。其实,所有的焦虑都是闲出来的,对自己的不求上进无能无力。

        ⑥ 不接受现实

        焦虑的第六个来源,是不愿意接受现实,所有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要么解决问题,要么解决自己,两种方式都可以让你远离焦虑,活在当下,接纳事实,焦虑自然远离,不愿改变自己,又不愿面对现实,抱怨,受害,纠结,逃避,形成焦虑的原因。

        二、焦虑属于八苦中的哪种苦

        佛法里面讲八苦,八苦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焦虑症属于“求不得”,焦虑症应该说涵盖八苦,但是可能最重的一点,就是求不得。因为求不得你就会产生焦虑,后果就是你内心当中会产生不断努力去做,但是老是获不到、求不得。

        你得不到的东西你就会老去多想、老去多思,进而产生种种的贪欲,你的贪执如果事与愿违而不能被满足,你的期待与现实产生了差距,你就会失望、愤怒、迷茫,这就是求不得的苦。

        三、佛陀的开示

        释迦牟尼佛住在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有个十四五岁的女儿,生得端正、聪明,又有口才,在一国之中,可说无人可及。她突然身染重病,不久就死了。

        父母非常疼爱这个独生女,甚于自己的生命,凡有任何忧愁,见到女儿,心中的忧愁苦恼当下就消散了。面对女儿突然死亡,父亲心中的悲痛难以言喻,每天伤心啼哭,不觉竟然疯了,整日到处乱走。

        有天来到佛陀所住的地方,一见到佛陀,当下神智清醒,并向佛陀顶礼。悲伤的父亲说:“我没有儿子,只有这个女儿,爱惜她如手中珠玉,让我忘掉一切忧愁。可是忽然重病,在我的面前舍我而亡,唤不醒,叫不答,眼睛一闭,身体就冷掉,呼吸就停止。任凭我呼天不应,叫地不灵,心中的郁闷痛苦无法形容,难以忍耐,唯愿世尊解开我的忧愁。”他的声音哽咽,泪流满面,令旁边闻者也不禁为之湿袖。

        佛陀就跟他开示说,世间有四件事不能永久保存:

        ■  有常者必无常

        《阿含经》中佛陀说“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世间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万事万物不可能长久不坏,保持原貌。任何事物都随因缘变化而时刻改变,有成就有败,有生就有灭。我们也是时时刻刻都处在新陈代谢中,直到老病而死最后回归大地。也就是说,万事万物都在经历成住坏空的过程。

        ■  富贵者必不久

        世人无不贪爱富贵,可人类文明史中,即使再大富大贵之人,最后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颓败下来。上到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真正能累积传递的“财富”,是积德行善。

        但我们凡夫的心悭吝,没有时想要有,有了后还要更多,多了还想永久,但没有舍就没有得,没有布施,富贵就不能长久。

        ■  和合者必别离

        中国自古有句话叫“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喝酒吃饭虽然给人带来快乐,但最终还是要有结束的时候。

        同样,我们的一生中总是要经历分分合合的过程。正所谓“无不破之家,无不败之国”,即使能天天生活在一起的夫妻家人,最终还是要面临死别的时刻。

        ■  强健者必归死

        古时候方士求炼丹长生,帝王将相对权位执著,想长久把持。可是不管怎样求取,再年轻强壮的身体,最终还要归于老死。

        所以人生在世,如果只是把精力放到生灭无常的名利地位上,就真的成了众人口中的愚痴人了。相反,我们应该积极思考人生,把生命过得更有意义,那样便可称为“生亦安,死亦安也”。

        四、解决焦虑的方法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接受”。遇到苦难与无法解决的事时,首先不排斥,要冷静,给自己分析的时间。接纳自己恐惧或者慌乱的状态和情绪,如果不能做到接受二字,就很难去正视问题,只有接受才能放下。

        第二,是“正视现实”。当你觉得焦虑时,要反问:焦虑的原因是什么?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无法面对内在纠结的痛苦与悲伤,即使有时间,我们也不愿回顾自己的内在。我们情愿让自己持续接触外在的刺激:看电视或电影、参加社交活动、喝酒——因为我们不想再次感受以前的痛苦。遇到任何事情,如果能面对它、正视它,而不是逃避,尝试着去改变和解决它,问题往往解决起来就容易一半。

        再者,要“怀抱信心”。觉得无路可走,不敢往前走,也不想往前走的心态非常危险,会把自己带入绝境。如果把心态调整一下,相信天无绝人之路,相信今天能过,明天也一定能过去。永远对未来怀抱信心与希望,这样,我们的人生就会随着我们的心态发生改变。

        最后,要“和自己和解”。我们不仅要试着理解事情发生的可能原因,最重要的就是和自己的心和解。不必烦恼,不必忧虑,一切都是最正常不过的人生状态。

        因缘起而生,因缘坏而灭。万事万物都脱不开这个规律,任何事物都不能长久不灭。懂得了这个道理,也就不会过于执著世间的虚妄不实,人生自然会更加豁达开朗。愿你用平常心,看待世事潮起潮落,愿你用耐心,去坚持行动实现目标,愿你用决心,去打败焦虑成就自己!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一个人走上坡路的迹象:藏[160]

  • 停止焦虑,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美好![223]

  • 接纳的心态,让生命能量不再消磨于抗争[173]

  • 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224]

  • 真正的慷慨,源于对内在富足的体认[241]

  • 接纳自己,不需要去“解决”任何问题[258]

  • 如果你无法认清自己到底是谁,终其一生,你都在制造痛苦[299]

  • 人生有三把钥匙:接受、改变、离开[333]

  • 修行,就是练习和烦恼做朋友[404]

  • 不与自己对抗,你就会更强大[419]

  • 凡是治愈,都是自愈[483]

  • 真正的正能量是:接纳你的“负能量”![462]

  • 心不安顿,是因内贼太多[342]

  • 如何掌控不确定的人生?上香、求佛都可以,但千万别丢掉这事儿[405]

  • 生活需要松弛感,太用力的人走不远[409]

  • 佛说:珍惜身边人,看淡身外物[512]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不在乎外界的误解和偏见[551]

  • 正念练习的七个态度[643]

  • 层次越低的人,越喜欢把时间花在这3件事上[624]

  • “不反弹”,一个人的人生就自然地顺了。[63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