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02]

  • 管理健康最好的方式:放下破事[113]

  • 中国十二时辰,诠释了我们的一[124]

  • 渡人是一种格局,渡己是一种智[182]

  • 学会给自己“刹车”[132]

  • 8个心灵成长与自我疗愈法则:我[104]

  • 接纳,是生命最好的温柔[148]

  • 禅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传[144]

  • 作为一个修行人,你是否做对了[126]

  • 白话《梁高僧传》丨昙无谶②[110]

  • 去靠近滋养你的人[159]

  • 人性的错误,就是赢了利益,输[146]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是一种智慧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565   时间:2021-9-2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9月28日  佛学研究网

        活在别人的评价中,失去的,是自己。与其费尽心机,取悦别人,不如坚定脚步,丰富自己。

        人与人之间像隔了一块透明的玻璃,我们以为自己看得清楚,但其实看到的只是表象。

        世上哪有什么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酸甜苦辣咸,只有吃到嘴里的那个人才知道。

        人与人之间像隔了一块透明的玻璃,我们以为自己看得清楚,但其实看到的只是表象。

        一个人的成熟不在外表,而在心智。成熟的人,从不轻易评价别人。

        01 不轻易评价别人是一种修养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说“同情这事,与其说是由于看见别人的感情而起的, 还不如说是由于看见引起这种感情的那个情境而起的。”

        与“情绪共鸣”相似,很多时候我们用来评价别人的“事实”,并不是别人的事实,而是经过我们想象加工认为的“事实”。

        不能否认,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带有一点“优越感”,习惯于站在道德高地指点别人的生活。

        但时代在变,人在变,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同。不论老少,都不要试图将你的人生经验套在别人的人生中。

        不轻易评价别人是一种修养。“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并不了解别人生活的全部,不了解一个人的所有,怎能仅凭几个碎片的场景,仅凭只言片语就对别人定性。

        人活世上,要学会相互尊重。不轻易评价别人就是一种尊重,我知道你的看法,我虽与你不同,但我尊重你,我不会强迫你接受我的观点。

        梁启超不论是在工作还是家庭生活中都始终牢记尊重二字,在家庭生活中,对待孩子们,他像老朋友一样给孩子们出主意,却从不轻易插手评价孩子们的生活。

        02 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是一种智慧

        《庄子》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鹏要飞往万里外的南海,蝉和小斑鸠讥笑它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

        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不同,追求不同。你的尺度不是别人的尺度,别人的看法不代表你的观点,别让别人的看法影响你的生活。

        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是一种智慧。只要不涉及原则对错,别人说什么听听就好。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又何必为了别人委屈自己。

        人无需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好的人生不是活给别人看的,也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与期许,不攀比,不介意,活得开心比什么都重要。

        人活一世,别人再重要,也远没有你自己重要。别人永远是你生活的旁观者,只有你自己才是你生活的掌舵人。

        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是种智慧。被他人的言语包围是生命的常态,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彻底摆脱人言,但要注意这些人言是激励了你还是正在摧毁你。

        你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个体,无需与人相比,也无需迎合别人。

        世人皆知,梁任公“善变”。他的主张几次发生变化,面对别人对他的评价,梁启超从不在意。康有为骂他“梁贼启超”,他不在意,因为不管是谁都无法阻挡追求真理的心。

        不轻易评价别人,是一种修养;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是一种修行。成熟的人,从不轻易评价别人,也不会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02]

  • 渡人是一种格局,渡己是一种智慧![182]

  • 格局大了,就能容言、容人、容事[211]

  • 营养自己,保养自己,修养自己[245]

  • 做好你自己,需要做好两样事情[269]

  • 爱自己,胜过爱你的手机[902]

  • 人生最大的难题不是认清人心,而是认清自己[292]

  • 如何增长智慧?如何预防魔事?如何降伏烦恼?快读《宝积经》![340]

  • 说话的智慧:觉者说法的次第[368]

  • 做最合适的自己,才是最幸福的[334]

  • 知人不评,知事守口,知理不辩[394]

  • 一个人强大的三个层次,你在哪一层?[354]

  • 人生所有的遇见,都是遇见你自己[325]

  • 弱者报复,强者原谅,智者忽略[415]

  • 新的一年,谢谢生命中的贵人[333]

  • 做回你自己,所有的美好都会回到你身上[409]

  • 骨子里的高贵[372]

  • 笑着吃亏的,都是聪明人[423]

  • 人生的三次觉醒: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513]

  • “观世音”以耳根圆通著称,为什么不叫“听世音”?[68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