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7日 佛学研究网
杭州地处滨海之地,是唐宋以来重要的商贸与文化交流口岸,不仅吸引国内的名僧名士前往参学,而且也汇集了大量日本、朝鲜等国的僧人前往杭州参访。在当时的杭州,逐渐形成了以径山寺、灵隐寺和净慈寺为中心的佛教文化对外传播的区域,各个寺院和许多高僧对中国佛教文化传播发挥了媒介作用。据史料记载,中日两国的佛教文化交流早在公元6世纪左右就开始了,至今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日本从舒明天皇二年(公元630年)至宇多天皇宽平六年(公元894年)向唐朝派出使者16次,据《中日文化交流史》记载,当时入宋的日僧达109人,如圆尔辨圆、觉阿、神子荣尊、悟空敬念等。
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著名日僧觉阿率弟子金庆乘船入宋,到灵隐寺拜佛海慧远为师,觉阿在灵隐寺参学4年后回国传播禅宗思想,引起了日本国内的广泛关注,这是日本禅宗史上第一位将禅宗传入日本的僧人,为后来日本禅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日本名僧荣西到访灵隐寺拜佛海慧远禅师为师,在3年的学习结束后,回国大力推广禅宗思想,对日本禅宗的兴起作出重要贡献。据《日中文化交流史》记载,到灵隐寺拜师学法的日本僧人还有圆尔辨圆、无关普门等;另外也有无像近照、天祐思顺、无关普门、南浦绍明、南洲宏海等日僧前往净慈寺求学佛法。
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无准师范禅师住持径山寺后,寺院进入鼎盛期,日本名僧络绎不绝地前来拜无准为师,其高徒众多,如圆尔辨圆、神子荣尊、悟空敬念等。圆尔辨圆(公元1202-1280年)和神子荣尊在宋理宗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入宋,先后拜访了明州景德律院山,杭州天竺寺、净慈寺等。圆尔辨圆在灵隐寺退耕德宁的指引下,到径山寺拜访无准师范禅师,在宋六年后回国弘扬禅法,同时还将中国的书法、建筑、绘画、茶道等带回了日本,成为京都东福寺的开山祖师,并被封“圣一国师”。
41岁的神子荣尊于宋理宗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入宋,随即遍参各大丛林,后到径山寺求法,44岁时返回日本,开创了兴圣万寿寺。
同时,中国也有一些高僧如兀庵普宁、大休正念、兰溪道荣、西涧士昙和无学祖元等应邀赴日弘法。兀庵普宁(公元1197-1276年)自幼出家,宋理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住持径山,理宗景定二年(公元1260年)赴日本弘法,在日本的5年期间受到了镰仓幕府第5代执权者北条时赖的崇敬。大休正念(公元1215-1289年)在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抵达日本,在兰溪道荣的礼遇下住持禅兴寺,后被奉为净智寺开山,圆寂后被封为“佛源禅师”,并形成了大休派,在日本禅宗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日两国的这些僧侣为中日双方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作出了贡献,同时也掀起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东渡高潮”。
杭州自古海陆交通发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城市之一,同时与日本一衣带水,与朝鲜和东南亚各国早有贸易往来。隋唐时期,佛教又东传朝鲜、日本,由此杭州成为日本佛教禅宗、天台宗、净土宗的祖庭所在地。宋元以后,杭州地区与东亚的佛教文化交流更为频繁,一直延续至今,可谓代代相传,绵延不绝,成为世界佛教交流史上的一个亮点。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