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改变认知、改变圈子、改变人生[101]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无竭[126]

  • 认知不足,智慧不够,生活就难[183]

  • 生命中没有巧合!你经历了什么[147]

  • 短短五句话,把人生说透了![124]

  • 为什么做人那么难?是有原因的[129]

  • 看清一个人,无需日久,只要三[136]

  • 抱怨,会错过你的善法因缘[145]

  • 六祖惠能与曹溪禅[169]

  • “慈悲者之城”与“涅槃城”[110]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②[181]

  • 礼佛的这几个方式,你选择哪一[139]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人生的三次觉醒
     
    [ 作者: 佚名   来自:一禅小和尚   已阅:3753   时间:2021-9-1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9月18日  佛学研究网

        一个人唯有常常觉醒,才能活得通透。

        《少有人走的路》中有这样一句话:“一辈子真的很短,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长,永远真的没有多远。”

        人这一生很短,我们需要清醒地活着。

        人在世上活着,会面临许多选择和决定,也会遭遇困境和疑惑。

        有人被欲望蒙蔽了双眼,做错了错误的决定,遗憾终生。

        一个活得通透的人,会有这三次觉醒。

        01 金钱永远没有健康重要。

        古人言:“人身难得而易失,良时易往而难追。”

        人这一辈子,最大的财富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人生的第一个觉醒:金钱永远没有健康重要。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唯一的,无论用多少财富都换不来。

        金钱名利都是虚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百年之后都会烟消云散,化作黄土。

        叔本华曾说:“人类所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世上钱多赚不完,随富随贫且随喜。

        曾经看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有一个人非常喜爱金币,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收集、累积金币。

        直到有一天他存了三万个金币,他想好好地享受接下来的生活,不想再累积、追求金币了。

        正当他这样想时,有一个老人突然来找他,这位老人就是死神。

        死神对他说:“你的生命已到尽头了,我是来带你走的。”

        这个人非常吃惊,好不容易累积了三万个金币,居然现在就要走了。

        于是他要求死神再给他三天时间,并愿意分给死神一万个金币,死神不答应。

        他以为死神嫌太少,于是要求只要给他两天的时间,就分给死神两万个金币,死神仍然不答应。

        他又要求死神给他一天的时间,就分给死神三万个金币,死神还是不答应。

        最后,他哭着要求死神,只要给他三分钟,写几句话给后代的人,他便给死神三万个金币。

        死神看他那么可怜,终于答应给他三分钟,他便在纸上写了一句话:

        “世人啊!请好好珍惜人生的时光吧!因为三万个金币也买不回一个小时。”

        如果没了生命,再多的钱也都没有意义。

        人生短暂,就像石头相撞时所发出的一点火花转瞬即逝。

        智者和愚者的区别就在于谁懂得珍惜健康,愚者用健康换取财富,智者为健康可放下一切。

        没有什么事情,值得我们用健康去交换。

        02 陪伴父母要及时。

        毕淑敏曾写过:“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我们来到这世上,拥有的第一个身份,就是为人子女。

        年幼时,我们享受着父母的一切,对他们发泄最恶劣的情绪。

        长大后,我们离家,奔向远方,一头扎进工作,开始组建新的家庭。

        我们总以为岁月漫漫,来日方长,总觉得父母的身体还健壮。

        可回家时看见母亲脸上的皱纹、父亲头上的白发,才发现岁月留在他们身上的痕迹是如此明显。

        人生的第二次觉醒:陪伴父母要及时。

        王小波曾在《爱你就像爱生命》中说:“到了中年以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

        央视曾经做过一个计算。

        如果人的一生平均寿命是75年,那么人生不到三万天,仅有900个月。

        假如我们的父母的年龄平均五十岁,每个月见面两次,那么你能陪伴他们的时间是20个月。

        但假如一年见一次面,那么你能陪伴他们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

        作家麦家曾因隔阂与父亲疏远了几十年,直到父亲患重病后才突然意识到,那是他生命中最重要、也是他最爱的人。

        他开始弥补,特意制定了旅游计划,想要带父亲到东南西北的几个大城市走一走,但因为父亲的病情,最后只去了北京上海。

        为此,麦家一直不能原谅自己。

        后来,他常对别人说:“尽孝,要趁早。”

        世事无常,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来,我们能做的,唯有珍惜当下与父母相处的每一刻。

        香港电台知名主持人梁继璋给儿子的一封信中写道:“亲人只有一次的缘份,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人生的每一次相遇,都是前世修来的机缘。

        亲人只有一次的缘份,别让父母久等,更别让你的爱迟到。

        03 不要因为面子,丢了里子。

        作家周国平曾说:“人要有不较劲的智慧。”

        人的很多烦恼都起于面子问题,遇到点事,就觉得面子上过不去。

        人生第三次觉醒:不要因为面子,丢了里子。

        有的人,把生活过给别人看,死要面子活受罪。

        作家刘同曾说:“年轻时因为面子而较下的劲儿,总是需要付出一些代价的。”

        为面子而活的人,往往活得没面子。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就曾因为要面子,受了不少罪。

        祥子生长于乡间,失去父母和几亩薄田后,就跑到北平城拉车谋生。

        他年轻力壮,腿脚伶俐,是车夫里一等一的好手。为了想要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他从牙缝里扣钱,拼命的干活。整整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有了新车的祥子跑得更快了,但好景不长,城里都在传马上要打仗了,外面有兵抓车。

        在这样的情形下,祥子仍照常拉车。子和几个车夫在车口处,等着接活儿。

        从南边来了两个学生,要坐车去清华。祥子也知道出城会有危险,因为平时都是两三毛的事儿,如今两块钱没人愿意去。

        一个年轻光头的矮车夫,走到祥子面前说:“大个子,你怎样?”

        这三个字,让祥子心里乐开了花,觉得就凭这样的赞美,也要陪他走这一躺,更何况还有两块钱呢。

        拉到了西直门,祥子看着空荡的街道,心里慌了起来,却觉得自己在这街面上混了几年,不能关键时刻丢了面子。

        祥子和光头连人带车都被士兵们捉去部队做了苦力。

        说到底,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死要面子。

        把面子看得太重,只会让自己失去更多。

        明知道出城有危险,还为了那一声赞美、所谓的面子不肯回头,最后自作自受。

        真正聪明的人,从不较劲,不会因为面子,丢了里子。

        哲学家桑塔耶纳说:“我们的尊严不在于我们做什么,而在于我们懂得做什么。”

        人生路上,多的是诱惑和考验。

        有人被金钱欲望蒙蔽了双眼,也有人清醒坦然地活着。

        一个人唯有常常觉醒,才能活得通透,懂取舍,过好自己的生活。

        人生很短,愿你我的人生都能无悔而丰盛。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有一种缘分叫:明明相爱,却彼此伤害[458]

  • 无法重来的一生,好好爱自己[318]

  • 陈坤:学佛未必是苦行僧,佛法已成为我的呼吸[308]

  • 走路、喝水、睡觉,胜过一切补药![322]

  • 2023:别爱太满,别睡太晚,别管太多[422]

  • 被疫情颠覆的认知,现在知道还不晚[480]

  • 人生的三次觉醒: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550]

  • 平安是福,平凡是本,平淡是真![529]

  • 后疫情时代的自我心理照顾[525]

  • 强大的抵抗力,离不开良好的习惯[587]

  • "活着,为了什么?" 聆听四位大师的领悟[714]

  • 性价比最高的活法,是守好这“三个圈”[668]

  • 人如果成为物的奴隶,是危险的[602]

  • 顺其自然,是最高级的养生[681]

  • 人生的三次觉醒:认识自己、修炼自己、善待自己[789]

  • 死亡能让每个人“觉醒”,但你不必等到那一刻[678]

  • 开悟前“我在活着”,开悟后“我看着我在活着”[902]

  • 当你成为爱,所有的资源都会涌向你![793]

  • 人是叫不醒的,只能痛醒[944]

  • 要在身体无病无癖时抓紧修行,让心安扎在真实平静里[99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