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108]

  • 太虚大师: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佛[106]

  • 时间看人品,小事见人心![122]

  • 福报从哪里来?高僧们这样回答[120]

  • 人生如水,修行为境![124]

  • 深种善根,用心经营[145]

  • 从虚云老和尚的“持戒”日常,[107]

  • 阿罗汉内心的境界[12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安(4)[179]

  • 找寻年轻人“挤爆”寺院的答案[155]

  • “生性凉薄”的人,请深交一辈[137]

  • 中国人8大忌讳:​大喜易[119]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打工人”如何布施?看看佛经故事怎么说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4452   时间:2021-9-16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9月16日  佛学研究网

        缘 起

        近日,我们看到了一则粉丝留言。

        在佛教中,布施大致有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如果经济条件不足以支持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功德同样非常大。比如,路过菜场为待杀的鱼念阿弥陀佛或往生咒,回向给它们“愿汝即时生净土”,是为法布施。或者,安慰焦虑的亲友,让他们放宽心,是为无畏布施。

        那么回到这位粉丝的问题,如果没有万贯家财,应该如何有智慧地布施财物呢?我们来看看两则佛经中的小故事。

        故事一:别等发大财再布施

        《百喻经》里有一篇《积蓄牛奶》的故事。从前有个人,想在一个月后大宴宾客,需要用大量的牛奶。他想事先把牛奶储存起来。于是他出了个自以为聪明的主意:天天挤牛奶需要仓储成本,时间长了也容易变坏,不如就用牛肚来存牛奶。他便把农场里的奶牛和小牛分开住。一个月后到了宴会当天,他把奶牛牵出来,可是牛奶一滴都挤不出了。

        用科学角度来看,奶牛一段时间不挤,自然就没有奶了。他倒不如在一月前踏踏实实地天天存些牛奶,虽然需要一定的仓储和防腐成本,不过可以保证宴会当天的需求。

        这个故事比喻:想要布施的人,不用等到发财后再捐一笔大钱。因为未来的事难以预料,在积攒财富的时候,可能会遇到种种变数,身价的期望值可能始终无法达到,布施也就一直未做。只要布施,就是功德,不论多少都是种下的福种,都会得到福报。倘若不做布施,那自然也就没有相应的果报。

        故事二:自在布施功德大

        《大庄严论经》里,有一篇这样的故事。有一天,须和多国的国王萨多浮出外游玩,路上偶遇一座佛塔,他就取出五钱布施给佛塔。有一个平民见到便大声称赞国王的善举。国王有些心虚:他是不是看我布施得少所以故意讥笑呢?于是派人把平民捉了过来。平民解释:他是真心称赞国王。因为国王在没有刀箭逼迫、没有人哀苦央求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把钱财布施给佛塔。他曾见过有人在强盗恐吓下,宁愿舍弃身命,也要保护一钱。悭吝心很难舍去,而今天国王在没有外力逼迫下自在布施,功德很大,因此发声赞叹。

        这个故事用来提醒人们,日常在修行小额布施时,不要以为功德小。其实布施者已经舍去了一件很难舍的东西:悭吝心。如果心甘情愿地布施一点点钱,不生悔心,如此布施的功德已经很大。

        布施需要智慧。日常生活中,养家糊口样样需要钱。如果在捐了很多钱后,生活难以为继,再事后后悔,那么反而不美。勤修布施不意味着非要捐一大笔钱。在日常生活中,随缘供养佛法僧,随份帮助弱势群体。即使是一杯奶茶钱,只要用善心布施,那就是来世富贵因缘。总之,在佛法中,修行布施的方法有很多种,重要的在于布施者的发心。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世上最厉害的福报,整整读了五遍,太透彻了[201]

  • 浴佛就是给佛洗浴吗?[228]

  • 人,可以精,但不可以阴[350]

  • 百岁高僧讲修行心得,颠覆90%的修行人![363]

  • 念佛时说八卦,还有功德吗?[277]

  • 人,成于三悟,败于三忌[345]

  • 高处不为难别人,低处不为难自己[445]

  • 认知不足,智慧不够,生活就难以开心[566]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499]

  • 渡人是一种格局,渡己是一种智慧![659]

  • 不懂爱就是伤害,真正的爱不是约束、占有和控制[555]

  • 爱自己,胜过爱你的手机[1224]

  • 如何增长智慧?如何预防魔事?如何降伏烦恼?快读《宝积经》![556]

  • 说话的智慧:觉者说法的次第[633]

  • 做最合适的自己,才是最幸福的[552]

  • 学会使用这三种力量,希望你所愿皆成![550]

  • 你的慈悲善良,蕴藏着你的大福报![628]

  • 知人不评,知事守口,知理不辩[645]

  • 弱者报复,强者原谅,智者忽略[690]

  • 笑着吃亏的,都是聪明人[59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