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06]

  • 管理健康最好的方式:放下破事[114]

  • 中国十二时辰,诠释了我们的一[126]

  • 渡人是一种格局,渡己是一种智[183]

  • 学会给自己“刹车”[134]

  • 8个心灵成长与自我疗愈法则:我[106]

  • 接纳,是生命最好的温柔[149]

  • 禅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传[146]

  • 作为一个修行人,你是否做对了[128]

  • 白话《梁高僧传》丨昙无谶②[112]

  • 去靠近滋养你的人[159]

  • 人性的错误,就是赢了利益,输[147]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4大德专辑 >> [专题]a4大德专辑 >> 正文


    修养到位,别让自己被这些“病”障碍住
     
    [ 作者: 净慧长老   来自:网络   已阅:3847   时间:2021-9-16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9月16日  佛学研究网

        这里讲的“病”就是障碍的意思。人如果在某些方面的修养不到位,就会产生障碍,影响学业、道业、事业的成就。

        1、多事为读书第一病

        读书、学习,包括诵经,都要有闲暇的时间,多一分安静,少一些闲事,静下心来,读些好书。

        我们经常说事情忙,无暇读书。其实只要善于安排,每天挤点时间读书还是可以的。要读书学习,一定要少事,少事就少烦恼,多事就多烦恼。有时无事找事;有时一事过后念念不忘,耿耿于怀,心里不得安宁,要想读书学习,心却静不下来。

        要学习、要读书、要诵经,以少事为妙。“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正常的人际交往不可缺少,但要一切随缘,以省事为要。不可无事找事,把有限的光阴用在学习、读书、事业和修行上。在所有财富中,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

        2、多愁为养生第一病

        多愁善感的人一般身体都不好。

        很多人都知道《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就是愁死的,她总是放不下,面对大观园里各色人等的种种矛盾和烦恼,有事愁,无事也愁,怀疑嫉妒,愁肠百结。大家可能会发现,凡是多愁善感的人,一般面色都不好,心事多,晚上睡不好觉。

        做人一定要豁达一点,开朗一点。要加强学习,多看经书,了知烦恼从分别而来,从习气而来。一切烦恼都是自我设计的。面对同样一件事,有的人事过境迁,若无其事,雨过天晴不留痕迹;若换另外一个人,可能会事事有触动,时时有烦恼,耿耿于怀,茶不思,饭不想,睡不香。

        要想修养身体,要想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子骨,就一定要把忧愁化为快乐,人生几何,要在欢喜中度过每一天。所谓“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每天都以笑脸面对这个世界,以欢喜的心告别每一天,以感恩的心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晚上休息时心里不要想事,特别是不要想不愉快的事。

        世间的事十有八九不圆满。要学会放下,要学会为自己排忧解难;要多读圣贤书,多与圣贤沟通,多与哲人沟通,在潜移默化中化解心头的忧愁。心中有了喜悦,精神得到升华,身体也会健康。

        3、多言为处世第一病

        所谓言多必失,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当说的话就说,不当说的话就不说。话说多了,有时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

        有的人,人缘很好,不管走到哪里,大家都生欢喜心;有的人不管走到哪里,大家都有意无意地想避开他,说话都不想让他听到,恐怕经他传播后成为是非。

        少说话,多做事。圣严法师教诫他的弟子,要“多看、多做、少说话,快手、快脚、慢花钱”。

        要想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一定要在说话上掌握好分寸,该说的话也要三思而言,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要说,所谓“话到口边留半句”。

        古人云:“涵养怒中气,谨防顺口言,留心忙里错,爱惜有时钱。”通过这样的训练,就能在处事待人中广结善缘,留有余地。

        4.多智为立志第一病

        这个“智”是就其负面意义说的,即“世智辩聪”。主意多了,往往会成为人生成就的障碍。

        因为脑子过于灵活,没有原则性,没有主见,会经常改变主意,性格不稳,今天想做这件事,明天想做那件事,意志不集中,结果一事无成。

        5.多费是持家第一病

        引荐古人说的要“爱惜有时钱”,就是要勤俭过日子,“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学会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不能超额、超计划地消费。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我们寺院的每一分钱都是施主布施的,我们一定要节约、惜福、惜缘。“爱护常住物,如护眼中珠”,要珍惜因缘和资源,不可乱用一分钱。

        我们既不纺纱,又不织布,虽然过的是粗茶淡饭的日子,但也衣食无忧。要感恩十方护法,养成节约的习惯,保持修道的热情。切不可在物质上追求享受,生活要平民化。

        外在的物质追求多了,内在的精神就会减少。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格局大了,就能容言、容人、容事[211]

  • 营养自己,保养自己,修养自己[245]

  • 一语惊醒梦中人!净慧法师谈开悟[293]

  • 如何转化一切障碍?《华严经》用四个字概括了这种方法[433]

  • 一个人强大的三个层次,你在哪一层?[354]

  • 骨子里的高贵[372]

  • 切除内心深处无明与烦恼的障碍[422]

  • 你的语气,就是你内心的样子[501]

  • 愚者用嘴痴者用脑,智者善于管理情绪[639]

  • 你的修养和格局,都藏在遇事的第一反应里[659]

  • 心住在外境,生命就产生了三种障碍[606]

  • 大处难处看境界,小处细处看修养[678]

  • 净慧长老:六祖大师“二种三昧”[931]

  • 有一种高级的修养,叫不争不吵不炫耀[801]

  • 净慧长老说做人最基本的六条准则,无论有没有信仰都该看看[927]

  • 9个好习惯,助你走出精神内耗![817]

  • 净慧长老:精神能源的保护与开发[1067]

  • 净慧长老:做人的六条标准[1120]

  • 别在意他人,别委屈自己[913]

  • 禅者的精神风貌[115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