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46]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32]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27]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89]

  • 做人,不能太飘[125]

  • 原来随和,是一种能力[103]

  • 禅门公案:从心流出[117]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202]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81]

  • 学会哄自己开心[165]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85]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82]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说话不急不慢、吃饭不咸不淡……禅就在简单生活处!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065   时间:2021-9-10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9月10日  佛学研究网

        简单的事,想深了,就复杂了,想多了,就繁琐了。复杂的事,看淡了,就简单了,看透了,就轻松了。

        小和尚问老和尚:什么是开悟啊?

        老和尚答:说话不急不慢、吃饭不咸不淡、遇事不怒不怨、待人不分贵贱、得失很少分辨。

        小和尚说:这么简单啊!那不都成佛了?

        老和尚说:至今我尚未遇到。

        许多事情,看似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开悟不是什么谈玄说妙,它就是简单的生活。

        一、说话不紧不慢

        生活里,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对成功充满着极度的渴望和向往,不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上都非常急躁、急功近利。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仰望星空,但更需要脚踏实地,拥有积淀的力量。人群中最有实力的,往往是最安静的那个人。而不是每天看似非常努力,咋咋呼呼,但并没有做什么实事的人。

        一个人的说话水平可以看出他的性格,而性格又关乎着命运。已经开悟的人,他明白人要像佛菩萨那般慈善、柔软、温和,不暴躁、也不笨拙。

        开悟的人,内心非常淡定,不毛躁,平静如水。不论遇到什么事,都能冷静面对、智慧处理,做到不急不慢。

        一张一弛,尽是内心世界的平静。

        二、吃饭不咸不淡

        一个开悟的人,洞彻世间的空性和虚幻无常,心中没有任何执念,也没有分别心,懂得万事随顺因缘,拥有一颗平常心。

        在生活中,有些人吃饭挑肥拣瘦,分别心严重,这样难免遇到许多烦恼。佛法说道“无二无分别”,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没有分别,就不会有苦恼。

        所以,吃饭的智慧和人生是一样的。佛说有求皆空,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不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境遇,都是我们自己的因缘,不论咸淡,我们都要坦然接受。

        三、遇事不怒不怨

        生活里,许多人遇到难过的坎或者让自己烦恼的事,顿时就火冒三丈、怨天尤人,这样的人没有智慧。

        佛门有语,“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心中的嗔恨心一旦生起,福气也就远离了,我们若想成就菩萨道,就要学会忍辱的功夫。

        忍辱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包容,一种难得的智慧。遇到事,抱怨没有用,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

        “忍辱波罗蜜,便是妙中宝”,我们要学弥勒菩萨的精神,大肚能容,以智慧去包容一切、去解决一切,这样才会让事情更接近成功。

        四、待人不分贵贱

        一个有修养的人,他懂得尊敬别人,不是对方优秀,而是他本身优秀。

        佛说众生平等,不论贵贱,我们都应给予其应有的尊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我们处于顺境的时候,要多帮助他人,尤其是生活贫苦、急需救助的人,而不是去嘲笑,我们要多给自己积德。当自己还无法处理好自己的事情,首先要安顿好自己。

        世间万物皆有因果,不论贫富贵贱皆是前世因果,种善因才得善果,每个人都在随业流转,哪儿有百世富贵翁。

        我们每个人都是沧海一粟,我们更多的是要彼此关爱,彼此取暖。身在世态炎凉,心暖似水流年。

        五、得失很少分辨

        人生得得失失总平常,其实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得到什么,只是一个暂时的拥有和使用。因为这娑婆世界本来就是虚妄不实的,就连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

        《金刚经》里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当我们证得空性,不着任何相,而内心清净无碍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见到了佛性。

        佛陀当年在菩提树下悟道的时候曾经说过: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却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许多人执着于追逐名利,在金钱上得得失失,整日里夜不能寐,怕吃亏,看不开、放不下,胡思乱想、精于算计,失去了快乐,这是得到吗?

        真正的得到,是我们般若智慧的增长,善根福德的培植,而不是在利益物质这些虚无的东西上苦苦经营。

        人生最终什么都带不走,这一点我们要看破,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与其追逐虚无的名利,不如多多培养善根,解脱轮回,得真正的欢喜和大自在。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40]

  • 一语惊醒梦中人!净慧法师谈开悟[312]

  • 诵经十二步骤都要懂,就能诵到开悟[438]

  • ​说话的最高境界[312]

  • 吃饭前的 "三念五观" ,你知道吗?[549]

  • 无论和谁相处,记住这12条忠告[463]

  • 被香板打得开悟的老和尚临济禅师[632]

  • 开悟,就是一个不断内在“清零”的过程![481]

  • 好的关系里,都有一个会说话的人[452]

  • 把话说好了,人生就顺了[794]

  • 人生没有不幸福,只有不知足[571]

  • 想不到佛陀的日常生活是这样的:极简,但绝不马虎[769]

  • 既然豆腐心,何必刀子嘴![616]

  • 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是精神上的自律![769]

  • 开悟前“我在活着”,开悟后“我看着我在活着”[880]

  • 心修好了,话自然就少了![578]

  • 给人生留一个“缺口”[667]

  • 明海大和尚:开悟的体验[1243]

  • 开悟,其实是变得平凡[913]

  • 真正的修行:不是走向复杂,而是为了抵达天真[102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