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144]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03]

  • 过好每一个当下[158]

  • 负起100%的责任,你就自由了[112]

  • 有关人生真相的8句话,哪个戳中[139]

  • 成年人相处最舒服的五种状态[118]

  • 焦虑了吗?这份焦虑拯救指南,[185]

  •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218]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66]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67]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47]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49]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殊胜节日︱辛丑年农历七月十五,恭迎佛欢喜日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4414   时间:2021-8-2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8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2021年8月22日,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教重要节日——盂兰盆节,又称“佛欢喜日”、“僧自恣日”。

        农历七月十五,是盂兰盆节,俗称“中元节”。依照佛教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也是僧自恣日,结夏安居三个月,在这一天圆满,所以也称为佛欢喜日。各地寺庙会举行“盂兰盆法会”,接受佛弟子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盂兰”二字是梵语,译曰倒悬,也就是被倒挂着的意思,用以形容三恶道众生(地狱、饿鬼、畜生)的苦厄之状。“盆”是盛载食物的容器,泛指一切盘、碗、桶等清净容器。

        盂兰(倒悬)是所救,盆是能救,能所合在一起叫盂兰盆,就是救倒悬盆的意思。也就是说,用这盆器盛着各种珍贵百味美食,恭敬奉献佛僧,承仗三宝不可思议福田之力,以解众生倒悬之苦。

        值此殊胜吉日,祈请十方善信、檀越等众一是尽可能参加当地寺院的盂兰盆法会,二是读诵《盂兰盆经》,三是供养佛法僧三宝,四是报孝父母养育之恩。如果在这天修供修福,可使现在父母福乐百年,也能使累劫以来七世父母,令其出离苦海得真快乐。

        一、众生欢喜,佛亦欢喜,是为佛欢喜日

        释迦牟尼佛的徒弟中有一位名叫目犍连的修行者,他得道前父母皆已去世。其母在世时虽然年轻漂亮,却无嘉言懿行,爱财小气,尤其仇视僧人,死后被打入恶鬼行列。目犍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用天眼通察看母亲在地府的情况,看到她已变成饿鬼,境况堪怜。

        目犍连悲哀,用钵盛饭给母亲。母亲拿饭来吃,还没入口,即化为烈焰,还是吃不上。目犍连悲号痛哭,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训示他说,其母在世时种下的罪孽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

        于是目犍连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度亡魂。佛祖被目犍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犍连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盂兰”是梵语,译作“倒悬”,意为人被倒挂,盆是指供品的盛器。佛法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吃到了食物。

        目犍连又准备百味五果,各种用具,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其母才脱离恶鬼界,升入西方极乐世界。佛祖有鉴于此,推而广之,要求佛门弟子尽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情。

        佛于是告诉十方众僧,在七月十五这天齐诵经念佛以助逝去的父母以及过去的七世父母远离恶趣得生西方净土。仍健在的,则福乐百年。于是,这天,众生欢喜,佛亦欢喜,为佛欢喜日。

        二、供佛斋僧,冥阳两利的盂兰盆节

        其实,“盂兰盆”作为佛教特有的一种仪式,是为了回报哺乳之恩,解救历生父母的“倒悬”之苦,故在七月十五日启建“供佛斋僧”法会,以此功德回施法界有情众生离苦得乐,由是有七月十五盂兰盆节的流传。

        在七月十五举办盂兰盆会,是冥阳两利的盛举。之所以累生父母堕恶道受无量苦,就是因为生前悭贪不舍,诸多恶业。

        盂兰盆会中,通过诵《盂兰经》,上盂兰盆供,不分僧俗随力随愿供佛斋僧,不但以此功德使累生父母脱离恶道,而且也转自己的悭贪心为布施心,可使自己将来不会再次堕落恶道。

        三、戒法圆满、自省增上的“僧自恣日”

        相传佛陀在世时,因为每逢夏日雨季(农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这段时间,地面上有很多昆虫,出家人要出去就可能会踩到很多昆虫,以至杀生破戒,所以佛陀定下 “结雨安居”的制度。

        因此,所有僧侣皆不外出拖钵,只在山林间打坐经行,专心修持。当佛教传到中国的时候,“结雨安居”的季节刚好是中国的夏天,所以在中国就有“结夏安居”。

        到了农历七月十五日,是大众夏安居九十日清净守护、实践戒法的圆满之日。三个月的精进用功,到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所有僧众会将修行体悟向佛陀一一报告,有许多人因而证果成就佛道,诸佛菩萨见弟子道业有成,感到欣慰和欢喜,安居到此结束,所以也叫做“结夏”。

        最后的阶段,还要自恣——自愿认咨,也就是所有出家人,都要以见、闻、疑的方式,自愿让其他僧众来任意指正、揭露,讲出其个人的缺点,这个时候都要真诚接受,并且反省忏悔。

        一直到七月十五日都能反省改过忏悔,已经清净,戒律恢复圆满,这个过程称为自恣。

        三个月结夏安居圆满结束,僧团中僧众都已经净化改过,让佛法可以常住世间,可以做众生的典范,足堪为众生供养。佛当然欢喜,因为这也是所有众生莫大的福报,所以这天就是僧自恣日。

        我们当思惟,佛陀慈悲向目犍连尊者所开示的:汝母罪根深结。继而去想,不要等到我们的父母亲、至亲至爱的人,都受苦或者堕入恶道才要想办法救度。

        如果他们在世的时候,我们能够尽量地劝化引导他们,用很多的善巧方便,让他可以念一念佛号,或是开始戒杀,对佛法有信心,就算是深恶罪业的人,平常就跟他培养佛法的种子,让佛法的种子能够深化进入他的心中,将来对他就有莫大的受用。

        我们平时就能利益周遭的人,不要等到他受罪、受苦、堕落的时候再心急来想办法,也就来不及了。

        这一天先供养佛、再供养僧众。僧众受用大家的供养,便为大家祝愿,透过佛的加持力。

        僧众诵经持咒,产生法的功德力。透过佛、法、僧三宝的功德力、祝愿力来回向,功德当然不可思议。是居士善信供养三宝的极佳时期。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人生四给: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302]

  • 大事小事,想开了就不是事[316]

  • 天道忌满,人道忌全[464]

  • 心境决定处境,《金刚经》的9个人生真相[650]

  • 此心常看圆满[586]

  • 看远,看淡,看透[585]

  • 许多事情,看似容易,做起来却很难[618]

  • 不辜负自己,不辜负光阴,就是人生的圆满[750]

  • 一切修行,归根结底都是“修心”[894]

  • 欣赏自己,就是幸福的开始[828]

  • 念《心经》的九个层次[1234]

  • 佛说:这五种人是“非人”必须远离……[1566]

  • 佛门与明月:无心恰似中秋月,照见三千与大千[1352]

  • “十方佛”是指哪十方?他们的佛国名字超级美![1613]

  • 《周易》说小满:人生不求太满,小满即是圆满[1905]

  • 放下了,就不要拖泥带水![1440]

  • “人成即佛成” 佛陀一生的行迹[1914]

  • 为什么我们总在寻找依赖[1918]

  • 梦参老和尚:这个“舍”真的很不容易[1945]

  • 不是冤家不聚头!南怀瑾谈因缘[205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