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04]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02]

  • 对松悟禅[121]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39]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45]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61]

  • 人到中年:不诉沧桑,不露锋芒[115]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65]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59]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202]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71]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203]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一个人的福气,在善行善念里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4415   时间:2021-8-1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8月18日  佛学研究网

        人心是相互的,和颜悦色,宽以待人,生活才会对我们善良以待。

        世间没有无因之果

        人的大部分痛苦源于失去或苦求不得。二者都是因为太过贪恋,不肯放下,便难以忘记痛苦。

        人往往习惯关注自己,特别在意自己碰到的问题,将其视为生活中头等重要的大事,希望有一个万能的神立刻把自己的烦恼、病痛和一切不如意解决掉。

        但是这个世界没有无因之果,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原因和条件,没有找到因由,如何改变结果?

        我们学佛也正是为了看清事物的本质,找到事物发展的潜在规律,寻因而究果。找到自己烦恼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今天的不健康源于过去不良的生活习惯,今天的不如意源于过去没解决的问题。

        昨天已然如此,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今天的所作所为会在以后结下什么样的果。从今天就要努力,不再种导致恶果的因,排除恶果产生的可能性。

        广种福田得善果

        有的人会问,为什么我做了那么多好事、那么多布施,还会遇到棘手的问题?

        这是因为你曾经种下的因结出今天的果。今天种下的因,还要一段时间、一个过程才能结出果来。

        当你渴望得到善果时,唯一的路径就是广种福田,数量多了总有一些能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

        人生的因果循环跟自然界的规律是一样的,有春天的辛劳播种才会有秋天的丰厚硕果,有行善之心才能获得善的回报。若想得善果,我们看待问题的视角就要转变,不能凡事都站在自身角度来考虑,不能总把眼光执着于自己。

        多看看他人的需要,多倾听他人的诉求,学会换位思考、感同身受,从他人身上种下善的种子。

        布施也是一种智慧,用智慧去指导自己的行为,就会发现自己的心慈悲了、见识增加了、胸襟开阔了,看待世界的方式改变了,人生轨迹也会因此改变。

        起心动念 决定心境

        我们对外在世界的认识和判断来源于心,起心动念决定着我们的心境,心境决定着对外界事物的评价和取舍。

        其实生活中很多问题根本都不是问题,心胸狭窄了处处是障碍;心胸开阔了,事事都能看得淡、看得坦然。

        苦难可以磨练意志,让人成长。

        有时候觉得什么事情都放不下、看不开,是因为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痛苦。为什么士兵大多能够将生死置之度外?因为他们明白自己的使命。所以,战士往往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无我  内心是明亮的

        当一个人能够做到忘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专心致志,定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达到忘我的境界,内心是最明亮的,此时自我的认知也最清晰、准确,因为能够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审视自己、分析自己、了解自己。

        这样的心态就像长跑运动员一样,跑完漫长的路途,心中已经没有了胜与负的概念,有的只是终点这个明晰的目标,全力冲刺就成了唯一的念头,此时,潜能便会发挥到极致。

        人在“无我”的状态之下能够充分发挥潜能,亦能创造出想象不到的奇迹。

        “无我”并非无所作为、消极颓废,而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待世界,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去纵览全局,而非将自己的目光局限于狭小的范围之内,局限在细微的事物和情绪之上。

        行善事、结善缘、得善果

        当我们将心安顿好,静静地思考:活着的意义在哪里?赚钱的目的是什么?自己在家庭里处于什么位置?在企业里处于什么位置?在社会中处于什么位置?

        当我们深入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就会发现,那些让你纠结的东西原来不过如此,如此简单得就找到了答案。

        《金刚经》曰:“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不执着于相,最后达到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境界。

        放下相,便是得道的第一步。

        佛法教人悲悯,当一个人心怀悲悯,才会行善事、结善缘、得善果。你是自私之人,凡事以自己为中心,身边的人就会离你越来越远;你是慷慨大方的人,凡事为他人着想,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周围。

        修炼的过程,就是洗涤心灵、陶冶情操的过程,当本性中的贪婪、嫉妒、自私慢慢地脱落,而善慢慢地填满内心,心灵的高度就会得以提升。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人性四大弱点[243]

  • 少管,少说,少想,就是福[348]

  • 最高级的善良,是学会共情[497]

  • “无我”并不代表自我不存在[539]

  • 佛门如何看待“爱情”?送给情人节的智慧礼物[617]

  • 爱自己的十项修炼[621]

  • 与别人交谈时,少说这三件事,福气会越来越多[666]

  • 佛教讲的无我是什么意思[827]

  • 福,在心不在物;命,在人不在天![835]

  • “观自在菩萨”是谁?他在观什么?[1013]

  • 无我是一种心态吗?能适应这个机械、繁忙、竞争的现代社会吗?[835]

  • 人生的三次觉醒:认识自己、修炼自己、善待自己[964]

  • 世上所有的福气,都是你积累的人品和善良[807]

  • 在逆境恶缘中保持善念[862]

  • 你吃过的苦,终究都会变成福[1046]

  • 三种便宜不占,三种福气不贪!什么是真忍辱![1015]

  • 真正的强者:低处渡己,高处渡人[1151]

  • 路宽不如心宽,命好不如心好[1090]

  • 人的福气是有限度的,用完了就得受苦[1404]

  • 多念别人的好,常修自己的心[150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