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09]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0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13]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18]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17]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53]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55]

  • 最高级的养生:童心,蚁食,龟[115]

  • 七个方法,让自己安静专注[160]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138]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204]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斌[142]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4佛教历史 >> [专题]b4佛教历史 >> 正文


    禅宗公案:百年一梦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681   时间:2021-8-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8月2日  佛学研究网

        金山昙颖禅师,浙江人,俗姓丘,号达观,十三岁皈投到龙兴寺出家,十八岁时游京师,住在李端愿太尉花园里。有一天,太尉问他道:“请问禅师,人们常说的地狱,毕竟是有呢?抑是无呢?”

        昙颖禅师回答道:“诸佛如来说法,向无中说有,如眼见空华,是有还无;太尉现在向有中觅无,手搘河水,是无中现有,实在堪笑。如人眼前见牢狱,为何不心内见天堂?忻怖在心,天堂地狱都在一念之间,善恶皆能成境,太尉但了自心,自然无惑。”太尉:“心如何了?”昙颖:“善恶都莫思量。”太尉:“不思量后,心归何所?” 昙颖:“心归无所,如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太尉:“人若死时,归于何处?”

        昙颖:“未知生,焉知死?”

        太尉:“生则我早已知晓。”

        昙颖:“请道一句,生从何来?”

        太尉正沉思时,昙颖禅师用手直捣其胸曰:“只在这里思量个什么?”太尉:“会也,只知贪程,不觉蹉跎。”昙颖:“百年一梦。”太尉李端愿当下有悟,而说偈曰:

        “三十八岁,懵然无知。及其有知,何异无知?”

        “滔滔汴水,隐隐惰堤。师其归矣,箭浪东驰。”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这是一般人经常想到的问题,甚至不少人都在探究的问题,但都没有人揭破这个谜底。释迦牟尼佛和历代禅师们道出了原委,又不易为人了解。生命有隔阴之迷,意即换了身体就不知过去一切,故千古以来,生命之源,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生命的形相虽千差万别,而生命的理性则一切平等,佛教的缘起性空、三法印、业识、因果等的义理能通达明白,则生从何来?死去何处?即不问可知了。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禅宗大意·公案的启示[406]

  • 禅宗大意·曹洞临济参禅方法的差异[397]

  • 梦参老和尚智慧法语20则,一品叩响心扉,再品醍醐灌顶[430]

  • 自悯与佛教慈悲观的自我构念差异[392]

  • 他的诗,在悲喜浓淡间,堪比公案,能消烦恼[571]

  • 这口禅宗“云门饼”,是甜还是咸?[798]

  • 沟通,是解决问题最高明的办法[714]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话,以免被人当傻子欺负[656]

  • 禅门公案:从心流出[939]

  • 星云大师圆寂,千字遗嘱表达一生志愿![992]

  • 公案:我不会佛法[1089]

  • 佛教里的“空”是啥也不干吗?隆相法师:该干嘛干嘛去[853]

  • 禅茶公案可不是只有个“吃茶去”![1488]

  • 慈悲平等,是治愈一切的良药[1404]

  • 吃素有五重境界,看看你在哪一层?[1321]

  • 明旸法师:学佛者应具足五心[1880]

  • 立场不同,请不要随意指责[2282]

  • 禅诗:六祖当年不丈夫[2696]

  • 学佛要警惕三种不正确的心态![2927]

  • 对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恩![450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