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00]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14]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49]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64]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85]

  • 十问时间[159]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67]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74]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218]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47]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82]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7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才算真正读懂了《心经》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630   时间:2021-7-10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7月10日  佛学研究网

        大家都知道,《心经》全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的一部佛经。《心经》很短,不到300个字,却是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甚至可称为根本经典之一。为什么呢?因为《心经》虽然短,却涵盖了佛教的根本要义。

        《心经》言简意赅,可谓句句是精华。然而,我们要真正读懂《心经》,必须先理解其中的一句话。这句话是《心经》的核心所在,理解了这句话,整个《心经》的要义就自然会了然于心。

        《心经》中这句核心之语,就是“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句话极为著名,几乎人人皆知。但是能真正以佛法的精髓去理解这句话的人,却并不多。

        要解析这个著名的佛家名句,必须理解“色”与“空”的真义。佛家的“色”是指什么呢? 色就是指“色蕴”,是《心经》开篇所提到的“五蕴皆空”的五蕴之一(五蕴指色、受、想、行、识)。色蕴主要由眼识所产生,具体是指有形有相的物质,以及能产生“质碍”的物质,也即是指一切的物质现象。

        佛家将诸物归纳为地、水、火、风四大类型,我们常见的山河大地,以及人的身体,火的现象、气的现象,都属于色蕴的范畴。“空”指什么呢?就是指虚无、空无的状态。

        观自在菩萨深观到“空即是色”的实相,指出“色”与“空”是同样的存在,没有区别。如果能明白“色”与“空”为什么没有区别,也就懂得了《心经》,也就明白了整个佛教。

        佛家研究物质的高明之处,乃是从“缘起”的角度切入。什么是缘起现象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条件论。我们所看到的、看不到的一切物质现象,都是在其他条件的基础上而成的。譬如一张桌子,这张桌子不是完完全全独立存在的事物。桌子之所以是桌子,是经过人类的加工,用木料及其它材料组合而成的。再往下细分,木料是由树木得来的。木料由一颗种子长成大树,需要大地,需要阳光雨露以及其他无数条件的参与。

        因此,桌子及大树都不是独立的存在,组合它们的无数条件中有一个条件消失,它们就随之消失。对于这种现象,佛家称之为“自性空”。也即是说,凡是因条件生成的物质现象,其本质是没有自性的,用佛陀的话说就是“缘起性空”。

        “色蕴”因缘起而生,其性本空。“色蕴”属于物质现象,虚空也是一种高级物质,它们的本质共同点是“无自性”,故而色蕴与虚空无异。观自在菩萨所看到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正是物质世界的实相。

        世界上唯一有自性的存在是什么呢?就是佛陀所说的“佛性”。通过修证,超越五蕴、超越虚空,才能回归佛性,这正是世界的源头所在。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灵润、神泰和义荣的佛性论辩[492]

  • 佛说苦与乐,如何“离苦得乐”[605]

  • 玄奘大师圆寂纪念日:他不是“御弟哥哥”,他是“玄奘法师”[462]

  • 念《心经》的九个层次[833]

  • 《心经》的心理疗愈功能[637]

  • 人生三境界:阅己,越己,悦己[722]

  • 佛在你那儿睡着了[797]

  • 以心经说禅行[862]

  • 《心经》:当你累了就默念这三句话,不论什么事都会改变[973]

  • 如何超越生死?汤一介:痛定思痛后我的感悟[1392]

  • 《心经》:当你累了就默念这三句话,不论什么事,都会改变![1046]

  • 月溪法师谈佛性[1287]

  • 《心经》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2104]

  • 这四句话是《心经》的精华要理!见者增福![1979]

  • 佛陀的师承与超越[1610]

  • 夜夜伴佛眠,朝朝还共起[1789]

  • 你就是佛啊![1839]

  • 真如本在自心,佛性即在自心[1902]

  • 《心经》的神奇来历[2330]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要[208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