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从佛教心理学看汉字中的智慧[100]

  • 芒种:心是一亩田,苦乐自己种[144]

  • 疗愈自己的6种方式,迷茫时看一[107]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43]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34]

  • 这是禅师,为你洒下的一片月光[107]

  • 清茶饮语[121]

  • 《心经》与宋代文人创作[122]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128]

  • 对松悟禅[142]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59]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7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佛教如何过端午节?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433   时间:2021-6-10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6月10日  佛学研究网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人们以这一天来纪念屈原。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中国的端午节与从印度传来的佛教没有关系,那么真的是如此吗?

        佛教怎样过端午节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长河中已于本土结合,演变为“汉传佛”。而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端午节,佛教又是怎么庆祝这一天的呢?

        据《古尊宿语录》记载,宝峰云庵真净禅师五月五日上堂云:“今朝五月复端午,随众生心解分布粽子”,可见佛教在这一天也是吃粽子的。

        《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中记载,宋绍兴二十六年五月五日,普觉禅师上堂云:“今朝五月五,天降沛然雨。艾人与门神,聚头相耳语。”此处的“艾人”即是端午节时束艾叶为人。

        佛教中的端午遗俗

        “万瓦如鳞百尺梯,遥看突兀与云齐”,陆游在曾在诗中描述了大圣慈寺张灯结彩,庆祝端午的场景。

        实际上,佛教与端午节有着很多交集,一些失传的端午古俗仍在佛教中保存着。

        如《五灯会元》中就有记载:隆兴府兜率慧照禅师端午节说:“端午龙安亦鼓桡,青山云里得逍遥。饥餐渴饮无穷乐,谁爱争先夺锦标。却向干地上划船,高山头起浪。明椎玉鼓,暗展铁旗;一盏菖蒲茶,数个沙糖粽。”

        这段法语就可谓很接地气了,为什么这么说呢?禅师在法语里面举了当时过端午的习俗:划龙舟、点菖蒲茶、吃沙糖粽。

        而在接地气之余,禅师也不忘点出“世间如幻,而在世事种种贪念中挣扎,就宛如在陆地上划船,在高山上起浪一般虚妄”的修行诀窍。可谓是悲心切切啊。

        长斋月:多行善事趋吉祥

        一般上农历5月是长斋月,多行善事而趋向吉祥!

        农历5月,斋月。古人叫农历五月为恶月。五月初五是五月的开端,至此阴气开始产生,并逐渐增强,是阳气强盛的顶峰,又是阴阳变化的开始。到了五月初五时,开始“泰极否来”,很多人身体会面临一些业缘到来。

        所以,古人很重视这个转变,一般都持斋然后礼请高僧祈福,来除辟邪、收敛、养晦,除去不祥之气。从之可以看到,以佛法修持是最能让我们时时平安吉祥的法宝了。

        所以在汉传佛教也是把农历5月作为修心养性长斋月。这个月,虽然藏传汉传佛教看似有不同说法,但究竟殊途同归,让所有众生懂得只有驱恶从善,才能得到真正的安乐与自在!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真正的治病,从内心解脱开始[37]

  • 存善心好,还是行善好?[632]

  • 为自己打伞,才不会被雨淋湿[501]

  •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926]

  • 净慧长老:精神能源的保护与开发[1291]

  • 爱是大药王,快乐是治病的关键[1094]

  • 人不施恩,何来福报?人常行善,何来灾殃?[1980]

  • 大年初六:家有六样,既富且旺[1558]

  • 最积德的四件事,哪怕做过一件,也会功德无量![1763]

  • 善人、修行人、明白人,佛弟子的三重人格,你具备几重?[1604]

  • 真正懂因果的人,从不占便宜[3856]

  • 什么是佛教“七觉支”[2770]

  • 为什么要多行善?因为每发一个善心,身心脉气都会开![2023]

  • 如何过一个真正吉祥的春节!高僧一五一十的告诉你[1997]

  • 明一法师:法门无量源自心[2291]

  • 你知道佛教的四大吉花吗?[2155]

  • 出现这几种征兆,说明菩萨正在保佑你![2625]

  • 百业经故事:吉祥跛子[2052]

  • 范仲淹:行善积德,换来八百年子孙福报![1971]

  • 净慧长老:四正勤和四如意足[229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