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26]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17]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03]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60]

  • 做人,不能太飘[108]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177]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69]

  • 学会哄自己开心[147]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71]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68]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89]

  • 灵润、神泰和义荣的佛性论辩[17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C1茶道禅道 >> [专题]c1茶道禅道 >> 正文


    吃茶去及禅茶一味之管见
     
    [ 作者: 释子   来自:网络   已阅:2630   时间:2021-6-9   录入:wangwencui

      
    2021年6月9日  佛学研究网

        柏树子,赵州桥,无情说法时时,可惜你我不会,风送钟声,说些什么?不禁又使我想起那千年的公案。

      赵州悠然地坐在禅床上,偶尔用拂子赶赶苍蝇。身边也许放着一杯茶吧。那个禅床是不是折腿的那个。可能已无法考证了。院主正在身边,也许在汇报工作吧,这时外面来了两个参学的僧人,进门后见到赵州就礼拜。可惜,见到千仞壁立的赵州关了吗?赵州抬眼问:“曾到此间?”(考考你,看你著不著相!)答:“未到。”(著相)赵州即慈悲指示:“吃茶去。”(兄弟,满目青山,无处不禅,不要等拉开架势辩论佛法时,再用心。在生活中好好究理吧,不见赵州四十年行脚,除粥饭不杂用心吗?)再问后者:“新到曾到?”答:“曾到。”(0分)亦云:“吃茶去。”二人下。院主倒是有眼,看出赵州关,却在此处逼拶:“和尚!未到教他吃茶,且不说,曾到的为什么教他吃茶去?”(此处甚难开口,答与不答,都易滞相)赵州唤:“院主!”(且看赵州,岂能入瓮,再设赵州关)院主应诺。赵州云:“吃茶去。”(此句着力点与前二句不同,重在截断众流。)

      法乳千年,不知有多少人从中受益,若是学人当下泯念,回光返照,自能于此处得见赵州。若知自己错处,会得赵州苦心,在生活中好好观照(究理),也离开悟不远。若是不能回光,亦不能会得究理,但对赵州挚诚不疑,于此句上起疑,咬住不放,他日有人点破或碰着磕着,自会得个消息。若是以为“只是一期方便”,则太负赵州了。

      “吃茶去”一语自始天下传诵。但观现人所述,多是在茶上下功夫,更有甚者,把“禅茶一味”也拉了进来。论“赵州禅”的确有之,但提“赵州关”的尚未见。学愚认为此公案精彩处,一是无处不在、无影无踪的“赵州关”;二是群机并育的“赵州禅”。若只从茶上会,难见本分事接人的赵州了。(相似的公案如:“如何是学人自己”,师云“吃粥了也未”,“吃粥也”,师云“洗钵去”。如果也开发一下,柏林寺可建“粥厂”和“钵公司”了。笑谈。)且听一颂:寻常事上好设关,本分接人日用间。行人若从茶上会,回去重凑草鞋钱。

      说到“禅茶一味”,学愚亦有粗浅的看法,说出来还请诸方指教。“禅茶一味”到底是什么意思什么境界呢?我认为“禅”表示“空”,“茶”表示“有”,禅茶一味也就是空有不二之(境界)意思。由于茶的特殊药理作用,有通百脉、开诸窍的作用,习禅者不用太过精勤,只要适量热茶下肚,就起到类似烦恼消除、身心愉悦的禅定觉受,因此茶在此更代表“乐”,而禅者此时谛观唯心妙境(止观双运),把此乐融入法性空乐不二,自然易证果或开悟了。这正是禅者以茶为助道的原因。“禅茶一味”也是过来人对吃茶这种殊胜方便的极高赞叹。

      张菁居士编的《吃茶去》一书载有杨惠南引的日本禅僧所述“茶道有本、末、中之三节。本者,成人也。人各皆散乱,粗动器耳;故以恒事,自然教定……是以灼点茶,论亲疏焉耳。主有五事:一、扫室;二、居物;三、改具;四、点茶;五、接客。作客有五:一、进室;二、着座;三、改衣;四、吃茶;五、彻物。夫人精炼平生,作用自清,是日成本。参详宗旨。至沩仰理,是日成末。通达事理,物物无惑,是日得中道之理,凡得三义,通十道,则可为究尽茶道之要。”精要的说出了茶道的精神。我认为:“本”代表“有”,有戒和止的作用。末代表“空”即慧。中呢也就是“禅茶一味”了。戒定慧齐修“空乐不二”是其精神的根本所在。

      那么再落实到个人吃茶上,习禅者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也不要太复杂的程序,禅者(至少应有中观和如来藏思想,具有菩提心就更好了)喝茶前宜适量运动(若能礼忏、唱诵、绕佛最好)使气血通畅,以感觉(手脚)微热为宜,然后做几次深呼吸,使自己静下来,喝茶适量,再做几次(鼻吸口呼)深呼吸,以体出微汗为宜,这阶段应心情放松,不念俗事杂务,动作宜舒缓,也可以再适量运动,然后入坐,调身调息,使自己达到“止”的状态,然后行观(或全部程序都在观中),使色身感受到的乐逐渐与空相应(此时若有具眼人向上提持则最好不过)。达到“禅茶一味”(空乐不二)的境界,然后安住在此境界中。这算是禅者的自悟之茶。如禅者已悟本心,在此境界泡出茶(看过《水知道答案》的人会明白,不同的人泡出茶会不一样,此茶中亦具有了他的禅心)给学人吃,然后观机逗教,向上提持。这算是禅者的度人之茶了。

      若是来人不谙茶道禅理,吃茶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感官上的愉悦感受。明心禅者此时之茶也只能称结缘之茶了。当然此时开示一下佛法,也不失机。

      值得注意的是,禅茶最忌闲谈。若未明本心,几人聚首,散心杂话,既失茶道之精神,又造无量口业,当可慎哉!当然普通人喝茶聊天的所谓谈心之茶则不在其列,因其无禅故。总比喝酒、吃肉强吧。既能促进感情交流,又能养生,逐渐提高思想境界,可真是利国利民哪!大家都来喝茶吧。欲会“茶道”,吃“禅茶”者,则非学佛不可。

      我还认为:若只是吃茶想得“物物无惑”的中道(事事无碍境界)比较难,因后得智需在万事中磨炼的。咦!怎么未听赵州老和尚提“禅茶一味”呢?哈,赵州早已事事无碍,圆证直指,岂会落人把柄!所以,大众当知,若单是“禅茶一味”,禅者在赵州前只有吃棒的份!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吃茶读闲书,听雨看落花[804]

  • 茶和禅[687]

  • 禅茶公案可不是只有个“吃茶去”![974]

  • 赵州禅茶颂[1648]

  • 寺院里的禅茶[3309]

  • 饮下人生禅茶,找到最初的自己[3256]

  • 一禅一茶:天下至清本色[3286]

  • 开茶啦!问禅古刹中 采茶云雾里 寻找寺院春茶禅意[3277]

  • 红尘往来,幸有禅茶[3132]

  • 我在五台山,慢煮冬雪烹禅茶……[3437]

  • 禅师vs隐士:皎然禅师和“茶圣”陆羽的佛系友谊何以流传千古?[3075]

  • 禅茶一味到底何解?这些文学大家也爱在佛和茶中品一品[3044]

  • 六祖故里的禅茶气息[3364]

  • 吃茶读闲书,听雨看落花[3263]

  • 品一杯禅茶 参一种禅机[2660]

  • 一杯禅茶的宁静[2665]

  • 禅茶:佛教中的茶文化[3869]

  • 从禅茶的慈悲到慈悲的茶禅[1876]

  • 茶烟一缕,搅动兰膏四座香[2378]

  • 禅茶:轻安滋味妙无穷[213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