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27]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27]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59]

  • 十问时间[142]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42]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52]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180]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13]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69]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62]

  • 胡适和他的禅宗史研究[152]

  • 30秒灭抑郁——用《心经》解读[181]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静波法师:这种学佛人,不是被忽悠,就是在糊弄自己
     
    [ 作者: 静波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2073   时间:2021-5-26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5月26日  佛学研究网

        针对有些人稀里糊涂地学佛,静波法师一记棒喝,该醒醒了!愿每一位学佛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做一个真正正信的佛弟子!

        1 你帮人帮上瘾了吗?

        现在有人还没有自度就已经上瘾了,就想度别人,这当然不现实。

        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帮助别人,自己也能够解决烦恼和生死问题,这应该是不二法门的命运共同体。

        所谓自觉,就是自己明白自己是没有实在性的缘起假相。所谓觉他,就是知道他人也是没有实在性的假相。

        “觉”应该是觉者、醒来的人。醒来就是不执着梦里的境界了。

        我们一般人是:既执着自己是实在的,也执着别人是真实的,于是烦恼和生死将没完没了……这不正是迷惑、障碍吗?

        2 佛陀,值得我们信仰

        当然,针对有人说:“我知道都是不实在的。”但是我们还是要通过负责任历事炼心,也就是通过负责任来训练我们自己心里的清净。

        现在有人假装说自己觉悟了,其实并没有觉悟。因为真正觉悟的人是负责任的,而不是逃避的。

        所以,佛陀是值得我们信仰的对象。

        虽然佛陀不会嗔恨我们,不会同我们计较,但是六道众生会嗔恨和计较。

        因为佛陀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能力上安全可靠,且福慧具足圆满,所以佛陀有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

        般若德就是智,解脱德就是断,法身德就是悲。

        佛教徒需要慈悲,慈悲就是要帮助别人解决烦恼和生死的问题。

        现实中有人帮助别人,应该避免好心办坏事,比如装明白、瞎支招、胡掺和或者有企图,那么肯定都是有后遗症的。

        如果悲能拔苦,那么拥有智慧才能真正拔苦,否则容易事与愿违。 

        信仰是因缘所生法,信仰需要缘成,信仰是一种力量。

        就像我出门的时候,有人会问我说:“法师,你看我有没有佛缘呢?”

        我告诉对方:“有没有佛缘,应该问自己。”

        “他们说我有佛缘。”

        “他们说你有,那么我问你:什么是佛?”

        “不知道;”

        “什么是法?”

        “不知道”

        “什么是僧?”

        “不知道”

        如果不知道佛法僧三宝,那么又怎么可能会有佛缘呢?如果是稀里糊涂,那么不是被忽悠了,就是自己糊弄自己而已。

        这个话虽然听起来似乎不好听,但是我们必须要警钟常鸣,不要随波逐流。

        无论信与不信,都不应该是人云亦云;而是应该去了解,了解之后,你再思考:我有没有佛缘?我可不可以去学佛?如果这个过程你不知道,那么你不就是只有热情而没有理性了吗?

        正确的信仰,可以让我们生也安乐、死也安乐,可以让我们正常、正经、自在,从而成就自己的慈悲和智慧。

        3 真正的信仰,应如此

        在佛经中,列举了许多的比喻,比如:信仰如手、信仰如杖、信仰如根、信仰如刀、信仰如力、信仰如财。

        所谓“信仰如手”:信仰就像人的手一样,只有有了手才能做修福修慧的佛事。如果没有手,我们怎么能做佛事呢?

        所谓“信仰如杖”:信仰就像人的手杖一样。我们可以以信仰作为自己的依靠,比如手杖,对于解脱烦恼和生死的人非常重要。

        所谓“信仰如根”:信仰就像树根一样,能够滋生万物。

        所谓“信仰如刀”:信仰就像刀子一样,能够当机立断地解决烦恼和生死问题。

        所谓“信仰如力”:信仰就是一种力量,可以使人无所畏惧。

        所谓“信仰如财”:信仰就像财宝一样,能够解决人生面临的物质、精神、归宿的贫穷问题。

        4 因为怀疑,所以释疑

        尤其,佛教和其他宗教不同,佛教并不是一味地让人感性地信仰。

        有的信仰缺乏理性,只是凭借感情,就是头脑发烧,而没有理性。这种信仰肯定是坚持不了多久。

        人性经常是矛盾的,自己同自己在斗争。人生更多时候就是感性,缺乏理性智慧。因为没有理性,也就是没有智慧;只是我们更多的人有理性,而没有了热情,这总是有缺陷的。

        我们既需要有感性,又需要有理性。

        所谓感性,就是热情,如果没有理性的引导,那么就是迷失的;如果只有理性而没有感性,那么也不能证明自己有理性。

        这两者之间的因缘际会,应该是要互相合作的。

        佛教的信仰更需要我们建立在理性的慧命解脱基础上,甚至可以建立在疑情上。

        我们甚至可以怀疑佛陀的经典。你不要说:“这个不容置疑。”应该可以怀疑的,为什么不可以怀疑?

        所谓:“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

        真正的佛法为什么不可以怀疑呢?我们完全可以怀疑佛陀。就像我当年在北京中国佛学院学习三论宗的“无所得”,就是心里不服,就是怀疑,就是强辞夺理,实在是不服气。

        为什么呢?难道别人都错了吗?对此很难接受,于是就非常不服气。

        只是最终只有当我明白:“破见不破法”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错了。我终于忏悔和愧疚。否则,我都会一直坚持,刚强难度。

        可见,怀疑不是坏事,因为怀疑,所以“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

        我们如果从来不怀疑,那么就不可能真正开悟,分明就是愚痴。

        佛教不怕怀疑,佛教徒允许怀疑。因为怀疑,所以释疑。

        佛教的缘起、中道,还有因果等教理教义,可以究竟彻底地解决我们人生的各种各样的迷惑。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静波法师一记棒喝:你还没自度,就度人上瘾了[176]

  • 观音和地藏信仰[258]

  • 文殊和普贤信仰[518]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忘却营营”[474]

  • 自信的人都有三个层次,你在哪一层?[543]

  • 你信仰什么,生命就走向什么[732]

  • 如何应对那些你无能为力的事[623]

  • 愚者用嘴痴者用脑,智者善于管理情绪[893]

  • 什么是菩萨?[1006]

  • 静波法师:忍辱,不是让你做缩头乌龟![1196]

  • 该醒醒了!所为何事竟遭静波法师一记棒喝[1736]

  • 从生死困扰中走出来,这才是我们的归宿[1752]

  • 生活总是五味杂陈[1890]

  • 选择了信仰就需要面对与担当[1803]

  • 中国信仰里的“神”[1970]

  • 观世音菩萨有什么生命特质[2473]

  • 生命需要信仰[4148]

  • 楼宇烈眼中的明星信佛潮 “最根本的虔诚还是担当社会责任”[3236]

  • 情绪就是无明的业力![2317]

  • 世界名人谈佛教:原来他们眼中的佛是这样的[210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