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6日 佛学研究网
“生活薄如蝉翼,存在就该满足。”我们应该满足生活的种种给予,抱一颗初心轻松地行走在这个世界上,珍惜一切,善待一切,让生命的每一分钟都拥有禅意诗意的快乐。
居士对禅师说:“禅师!我念佛拜佛已经二十多年了,最近在持佛号时,好像不太一样。”
禅师问:“有什么不一样呢?”
居士说:“我过去在持佛号时,心中一直有佛性,就算口中不念,心中也能觉得佛声绵绵不绝,就是不想持,那声音也会像泉水自动流出来。”
禅师说:“这其实很好啊,表示你学禅已经到了找到自我真心的境界了啊。”
居士说:“谢谢禅师的赞叹,但我现在不行了,我现在很苦恼,因为我的真心不见了。”
禅师疑惑地问:“真心怎么会不见呢?”
居士说:“因为我与佛相应的心没有了,心中佛声绵绵不断的静念没有了,再也找不回来了。禅师,我为此很苦恼,请您告诉我,我到哪里去找我的真心呢?”
禅师启示说:“你应该知道,真心并不在任何地方,你的真心就在你自己的身中。”
居士说:“我为什么不知道呢?”
禅师说:“因为你一念不觉和妄心打交道,真心就离你而去了。”
居士听后,如醍醐灌顶。
真心没有了,就好像失落了自己,找不到自家的门。人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迷惑呢?就如禅师所说的,因为虚妄遮蔽了真心。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在钢筋水泥堆砌而成的城市里的人们为了适应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而疲于奔命。站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常常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迈着姿态各异的步伐南来北往,各种型号的车辆有如风驰电掣般渐行渐远。
正如我们的生活,忙碌似乎已成为我们生命的主旋律。与此同时,伴随而来的压力,使大家没有时间去慰藉自己的心灵,而在这种消磨中,心的灵性渐渐失去,很难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与快乐。这不是生活对现代人开的玩笑,而是我们执著于妄心,执著于现实的物质生活的结果。
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一句话:“最大的快乐源泉是自己的心灵。”现实的确如此,若想获取快乐,回归灵性,就要清除心中的一切污物,不执著于外物,享受简约的心灵生活。如此,幸福人生唾手可得。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