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07]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56]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01]

  • 布施不是花钱买功,而是舍弃贪[104]

  • 生活是一部难念的经,不懂它的[179]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亮[141]

  • 老实“吃茶去”[100]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21]

  • 活明白了,就不会惯着任何人[172]

  • 忏悔,是修行人人生必要的修行[122]

  • 佛学基础:有情之身心[115]

  • 你今生的22个灵魂课题[191]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4大德专辑 >> [专题]a4大德专辑 >> 正文


    我的佛性在哪里?
     
    [ 作者: 净慧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2160   时间:2021-5-11   录入:wangwencui


    2021年5月11日    佛学研究网

      古人说“无心合道”,修道首先要做到无心。无什么心呢?无私无欲、无人无我、无是无非、无牵无挂。做到这“八无”,就能与道相应、相合。与道相合是不是就是道呢?还只能说合于道,能够与道保持一致。

      众生不能明了佛性,不能当下承担此心是佛,是什么在作怪呢?私心。私心就是自私的心。佛是什么呢?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有最高觉悟的人,肯定是没有私心的人。只要夹杂着有一点私心,觉悟就不会圆满。觉悟圆满的人就一定没有自私之心,没有贪欲之心,没有人我是非之心,也没有牵牵挂挂之心。

      修行是一件崇高的事情、美好的事情、清净无为的事情。但是,自私的心克服不了,贪欲的心更是难于克服,人我是非的心念念都是,牵牵挂挂无时不有,坐在禅堂里,要做到这“八无”并不容易。因为我们不要说从无始以来,就是有生以来,种种的人生经历,无一不是自私贪欲、人我是非、牵牵挂挂。我们仔细反省一下,整个的人生历程就是这么回事。自私、贪欲、人我是非、牵牵挂挂,就是人生的迷失,这是一切问题的根本。世界上的任何事情,无不是因为有自私、有贪欲、有人我、有是非,从而引发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的生命被自私、贪欲、人我、是非所困扰,所以不得解脱、不得自在。

      修道就是要反此而为之。要反此而为之,需要多大的力量啊!古人说,修道如逆水行舟。我们生活在有河流的地方的人,一定经历过逆水行舟的情景。古人还有一个比喻,人生的净化觉悟,犹如从山坡底下向山坡上滚石头。这块石头有多大呢?就看我们每个人的发心。发心越大,滚的石头越大;发心越小,滚的石头越小。如果我们都发菩提之心,发成佛之心,这块石头就很大。要将它从山坡底下往上推,必须使出全身力气,一点都不能松懈。只有这样,我们成佛作祖的愿心,才能够在推着石头往上走的过程当中得到落实,直到把这块石头推到山顶,那就圆满觉悟,成等正觉。另外一种情况,人生的堕落就像从山顶上把一块石头往下推,只要稍微使一点劲,石头就哗啦哗啦滚下去了。人生的堕落很容易,人生的觉悟很困难。如何把握人生,就在这一上一下之间。

      所以说要做到无心很不容易。无自私的心,无贪欲的心,无人我是非、牵牵挂挂的心,一个没有向道之心的人,要在一念之间放下这些东西很不容易,何况要始终如一地贯彻落实?修行多么地难!用功夫多么地难!不在这些很具体、很关键的问题上落实道心,在禅堂坐不下来。腿子疼熬不过,思想乱静不下来,没有道心,没有追求,一切都随着环境转化,总希望这支香赶快结束,钟点走得快一点儿,因为腿子疼得实在是难以忍受。很可能你越是难熬的时候,钟点走得越慢。所以一定要把那些向下的惯性全部放下,培养向上的道心,才能有所收获。

      刚才讲到无心只是合道。什么叫做合道呢?就是说我们前进的方向与道是一致的。无心是不是就是道呢?因为你还有所无的这一念,所以无心不是道。古人说过:“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万重山。”能够做到无心,就能与道相应,成就就有希望,但它距离道还有遥远的路程。在这个地方的道,既是道路、更是一种受用的境界。从无心合道这个意义上来说,道就是道路、法门,是方向、是方法。“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万重山”所讲的就是究竟道,就是实现自受用、他受用的目标。参加禅七,就要把几十年来养成的种种不合于道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放下来,于起心动念之间,觉照自己当下的心态是否能与道保持一致?我们打禅七,就是专门来做这件事。

      做这件事,落实这个要求,有各种各样的手段。作为禅宗的门庭,要求我们用禅宗的方法,来落实修道这件事。禅宗,有接受上根利智之流的功夫,也有接受一般人的功夫。四祖道信禅师所提倡的修行方法,叫做“守一不移”。也就是说,当你找到了一个方法,就不要朝三暮四,应该始终坚持自己认为相应的方法,那就是“守一”。四祖在《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中提倡念佛禅,以念佛来管住此心、净化此心。念佛,本来是修习禅宗开悟法门的根本方法,后来净土宗把念佛同往生西方结合起来,把念佛与求得当下的开悟逐渐分离了,这个方法就成了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一个方便。禅宗到后来又提出来参“念佛是谁”,目的就是要把念佛这件事重新规定到开悟上来。能够悟到“念佛的是谁”,就是禅宗的方法,仅仅是念佛,不反问、不找出念佛的主人翁是谁,当生当世要得受用,有困难。所以从元朝、明朝、清朝、民国,一直到现在,禅宗提倡的修行方法是参话头,而且大部分是以“念佛是谁”作为话头来参。这是我们中国的情况。

      在日本、韩国以及欧美各国,修习禅宗不是参的“念佛是谁”,而是参赵州和尚的“无”字公案,提倡参究“无”字。参“无”字公案,不是在“无”字的意义上去理解它,而是把它当作一个疑问。这个疑问来自于赵州和尚对学人提问的回答。学人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狗子还有没有佛性呀?赵州和尚说:“无。”就是在这个问题上产生疑情――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为什么狗子没有佛性呢?赵州和尚为什么要这样来回答?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但是都没有回归到佛性上,都是在佛性外面兜圈子,不能与佛性相合相应。人人都有佛性,我的佛性在哪里?这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不要在理论上兜圈子,不要在思维上兜圈子,要直截了当,不起第二念,直接参究这个问题、追问这个问题。如果由此生起疑情,就能够把我们当下的狂心控制住。我们之所以不能与佛性相应,就是狂心在作怪。狂心是什么心?就是刚才讲到的自私、贪欲、人我、是非。

      在禅堂里面,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找到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佛性,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找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那就叫做开悟。开悟了以后怎么办呢?开悟了以后还吃不吃饭、睡不睡觉呢?悟了还同未悟人,照样穿衣吃饭。那么还要开悟作什么呢?开悟以后,穿衣吃饭不会疑惑,举心动念不会疑惑,接张待李不会疑惑,做一切事情都与真理相应,无私无欲、无人无我、无是无非、无牵无挂。开悟者的生活境界就是这个样。

      所有一切都离不开当下一念。当下发起疑情:“我的佛性在哪里?”提起这个问题,不要放过,不要思考,看住它,使当下这一念同话头保持零距离。零距离就是没有距离。心心念念就是这个话头,心心念念追究这件事,这就叫做用功夫。从用功夫的层次来讲,这是有心用。用到纯熟了可以无心用。纯熟以后,一天24小时就是这件事,没有第二念,就有开悟的希望。希望各位在这三七二十一天当中,不要忘记自己的本参话头:“我的佛性在哪里?”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灵润、神泰和义荣的佛性论辩[799]

  • 断除淫欲心是修道的一个重要根本[1038]

  • 禅门的修道,并没有特别奇特之处[715]

  • 佛在你那儿睡着了[1044]

  • 出家人天天讲修道,如何谓之修道呢?[1149]

  • 月溪法师谈佛性[1532]

  • 夜夜伴佛眠,朝朝还共起[1982]

  • 修道人莫要被这三件事所转[2143]

  • 你就是佛啊![2106]

  • 真如本在自心,佛性即在自心[2103]

  • 为什么我没有佛性[2090]

  • 信佛不依佛之教法,则佛性不能发挥出来[2314]

  • 何为“自心净土”[3856]

  • 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才算真正读懂了《心经》[2830]

  • 学佛修道恰恰在魔处,哪有烦恼就修哪儿[2079]

  • 佛在你那儿睡着了[2107]

  •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2476]

  • 人性的慧根是佛性[2108]

  • 我们每天都应该检讨自己这三件事![2416]

  • 辨识出你本具的善良——你的佛性[244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