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生需要五面镜子![112]

  • 当你有这几种征兆的时候,说明[106]

  • 成年人的放下:一半是理解,一[117]

  • 欲为苍鹰,勿与鸟鸣[140]

  • 做人的最高境界:“四不尽”[127]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70]

  • 人生要自在,四在四不在![164]

  • 你的情绪,就是你的能量![172]

  • 当你经历后才明白的6个道理[175]

  • 熟悉又陌生的“禅”:禅之四义[130]

  • “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184]

  • 《柱间史》中的五台山信仰——[165]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自己有没有修行?问问这几个问题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863   时间:2021-4-1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4月18日  佛学研究网

        不能说我有境界,听到虚空中有人在说话。那简直是着魔,不是入定。修道人,要“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

        连自性都不认识,还要另外头上安头,弄出一个神或菩萨,这是错误的思想,愚痴的行为。

        修道人,时时要迴光返照,不要向外驰求,在外边是找不到的。在自性里,应有尽有,一概俱全。

        先问自己有没有修行?有没有功夫?不问别的,只问有没有贪心?有;就是没有修行。没有;就是有修行。这是最要紧的。

        再问问自己,有没有瞋心?人家无缘无故打你,你发不发脾气?你若发脾气,那是没有功夫。若能不发脾气,不能说我执已断,只是减少而已。

        要有这种功夫,“打我没看见,骂我把理服”。希望大家在这个地方用功夫。

        如果有烦恼发脾气,那就是没有修行,没有放下。若是放下一切,谁有烦恼?谁在那儿作怪?如果没有烦恼,也不发脾气,这是修道人的本分。

        不能说我的修行了不起,这不过是修道刚迈第一步而已。

        不能贡高我慢,认为不得了,“啊!你们来看我的修行,是全世界第一。”这种人,真是大我慢、大魔王!诸位千万不可有这种思想,若是有的话,就是邪知邪见。

        照照自己,有没有愚痴?是不是什么都明白了,一切无所障碍?如果是一通一切通,那是修行一个开始而已。不能说我什么都够了,一切都圆满了,那就是我慢狂。

        所谓“真空无人我,大道无形相。”真空的时候,有个什么人?又有个什么我?怎会打桔汁的妄想?这是没有证得三摩地。如果入三摩地,自然的甘露水现前,还用到外边去找吗?都在自性中。

        修道人,不能戴着假面具,一边挂修行的招牌,而不做修行的事。所谓“挂羊头卖狗肉”,做些不如法的事,焉能得到三摩地?

        真正修道人,若专心念观世音菩萨,即得三昧。三昧的境界,再冷的天不冷,再热的天不热,再渴不渴,再饥也不饥。就有这样的妙,妙不可言。

        修道人,要真真实实去修行,躬行实践,不可贪图假名。

        修行是讲真功夫,要受得起考验。不可自吹自擂,我有道行。是真是假,行家一看便知。所谓“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

        更不可冒充过来人,那是打大妄语,会堕地狱的。也不可修行一点,就认为够了,那始终是画饼不能充饥。望梅虽然能止渴,但是一时之效,都不是实际,也不能成事实。还是规规矩矩依法修行,才是正途。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说话的最高境界[327]

  • 普贤大愿的现代解读——温金玉:行胜于言[511]

  • 不识相!这三个字说到根儿上了[580]

  • 遇事向内找,是一个人极高的境界[506]

  • 你从什么地方来?[624]

  • 你不必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698]

  • 生命的最高境界,那么,境界究竟为何物?[720]

  • 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佛菩萨的境界——道宣律师朝礼五台[757]

  • 南怀瑾:《金刚经》里的三大智慧,让你人生通达[749]

  • 生命的最高境界![767]

  • 修行九重境界,看看修到哪[1142]

  • 开悟前“我在活着”,开悟后“我看着我在活着”[894]

  • 大处难处看境界,小处细处看修养[697]

  • 相处的三种境界:向上社交、向下兼容、向内安放[874]

  • 喝茶最好的境界:和、静、怡、真[1136]

  • 禅意思维的九个境界[937]

  •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这一个字![935]

  • 沉默是一种修行,无言是一种境界[1292]

  • 一行禅师:痛苦的根源是什么?[1100]

  • 心随物转,何能格物?[142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