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4日 佛学研究网
当我们踏进寺院,看到的第一位菩萨(弥勒菩萨)已给我们上了一课。他告诉我们人生第一课就是学会给他人带来快乐,学会慈悲,包容,如果你能做到,你就可以笑口常开。四川峨嵋山灵岩寺弥勒佛殿两侧的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笑到几时方合口,学习弥勒菩萨精神
弥勒菩萨就像一枚开心果,在自己开心的同时,也能为别人带去乐趣与快乐。因为他的乐观与豁达,使得他了断诸多魔障,轻松斩断万千“烦恼丝”。
四川乐山凌云寺弥勒佛殿上的一副对联曰: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进笑出,笑自己原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规来观去。观他人总有高有低。”
福建白云峰涌泉寺弥勒佛前有一联:
“笑呵呵坐山门外,觑看去的去来的来,皱眼愁眉,都是他自寻烦恼;
坦荡荡的布袋中,无论空不空有不有,含脯鼓腹,好同我共乐升平。”
北京潭柘寺弥勒佛龛两边的对联大概要算最有名的: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弥勒佛的形像勾画得淋漓尽致,风趣雅致,同时,又是文人洒脱的一种思想再现,妙语解颐,蕴含着人生哲理,告诉世人要达观、有气度。让人在焦头烂额之际,也颇有点轻松感、清明感。
山东济南千佛寺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弥勒佛前的对联是:
笑到几时方合口;
坐来无日不开怀。
福建鼓山白云峰涌泉寺弥勒佛前的对联是:
笑呵呵坐山门外,觑看去的去来的来,皱眼愁眉,都是他自寻烦恼;
坦荡荡的布袋中,无论空不空有不有,含脯鼓腹,好同我共乐升平。
台湾高雄市寿山龙泉寺大雄宝殿弥勒像前的对联是:
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四川成都附近的新都宝光寺弥勒佛前有一联云:
你眉头着什么急,但能守份安贫,便将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口笑;
我肚皮这般样大,总不愁穿虑吃, 只因可包罗万物,自然百事放宽心。
四川乐山寺凌云寺的弥勒佛前的对联曰: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这几则对联从不同侧面借题发挥,或作赞扬,或寓褒贬,或隐讥讽,无不各尽其妙。
人们对弥勒菩萨的误会
布袋和尚就是弥勒菩萨吗
我国五代梁唐时有一位布袋和尚,不仅形象奇特,思想更是超脱。
在他化缘的过程中,曾遇到很多人的白眼,有的人还往他布袋中投入石块或者小鱼,甚至遭人戏弄,他不作辩解也不以为意,过着“一钵千家饭”般居无定所孤身云游的生活,却胸怀豁达、安贫乐道,常将自己化缘所得的东西分发给那些需要帮助的穷人或孩子。
其实大肚子的这个形相不是真弥勒,是弥勒到咱们世界度众生,现的一个普通的形相。
真的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弥勒内院。
得闻弥勒菩萨名号的福报
弥勒菩萨现在兜率陀天说法。在距今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下生人间成佛,故称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弥勒译曰慈,是姓氏,因修慈心三昧而得此姓。
佛在《弥勒上生经》中告诉优波离云:
佛灭度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 罗伽等,是诸大众,若有得闻弥勒菩萨摩诃萨名者,闻已欢喜恭敬礼拜,此人命终如弹指顷即得往生。……但得闻是弥勒名者,命终亦不堕黑暗处 边地 邪见 诸恶律仪,恒生正见 眷属成就 不谤三宝。
本段经文中,佛陀告诉优波离,在佛灭度之后,如果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阿修罗等众生,若有听闻弥勒菩萨摩诃萨名号者,若能够听闻之后,欢喜恭敬礼拜,此人命终之后,于弹指之间就能够往生兜率天。听闻弥勒名号的人还能够不堕落黑暗之处、边地,也不会存有邪见,造作各种恶业,违犯律仪,并且常生正见,不会诽谤三宝。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