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06]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19]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01]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51]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69]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88]

  • 十问时间[162]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70]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75]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221]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47]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82]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修来的是福,贪来的是祸,一定要切记!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101   时间:2021-4-10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4月10日  佛学研究网

        你自在财富了、自在名声了,这才是真正的福报。

        我们死亡之时,无论你的尸身是用檀香木的柴堆烧毁,或是在人烟渺茫之处被禽鸟和狗儿吞食,其实都是一样的。

        你会继续前行,而一路相伴的将是你生前所做的一切善行或恶行。你的恶名或是好评、你所积存的食物和财富、所有的助手和佣仆,全都会被留置身后。

        我们在世时要把握好修行,其他亦随缘。

        在六道轮回中,我们当过明星,当过国王,当过农夫,当过富翁,当过乞丐,也无数次地次穷死过、饿死过。

        这有什么呢?世间的这些名闻利养,有也是暂时的,没有也是暂时的,都会变,都是无常的。

        不管我们现在有多大的名声,有多少眷属,临终的时候没有任何意义!照样要感受病苦、死苦。

        家亲眷属越多,心中的牵挂越多,走进中阴界,却一个人也带不走,只能业随身。

        死亡是无常的,死期是不定的,在哪里死,什么时候死,用什么方式死,谁也说不定。

        所以对世间的这些名闻利养不要太执着,太追求,有多大的福报就享受多大的福报,一切随缘。

        修行人心要坦荡,要安宁,不能患得患失,不能有世间的这些烦恼。不管是好坏,是善恶,你执着什么、追求什么都是过错,都会伤害你。

        好好学佛,好好修行,世间的这些福报自然就会有。自然有的才是福报。你拼命去追求,这样得来的都不是真正的福报。

        我们现在追求财富,始终都是烦恼痛苦。积财的过程中也是烦恼痛苦,守财的过程中也是烦恼痛苦,最终破财、失财的过程中也是烦恼痛苦。这不是真正的福报。

        真正的福报是自然而然的。名闻利养都自然来了,没办法,火点上了灰自然就有了。

        没有特意去积财,就没有积财过程中的烦恼和痛苦;没有特意去守财,就没有守财过程中的烦恼和痛苦。

        真正的福报是自由自在的。你自在财富了、自在名声了,这才是真正的福报。若是不自在的,纵然有了也不是福。

        世间的这些名闻利养可能是福,也可能是祸。自然修来的这些都是福,拼命追来的、刻意求来的这些都是祸,自己要善加分辨。

        福报是由三世因果决定的。今生的国王是因为前世福报具足的缘故。今生的乞丐,是由于前世没有积福,即使你给乞丐再多黄金他也无福享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得的钱财,这些都是由前世种下的“因”决定的。

        因此,倘若我们福报足够,即使不争不夺,钱财也不会匮乏;倘若福报欠缺,即使强争暗夺,钱财也未必能到手。

        世间财富来自财布施,健康来自无畏布施,智慧来自法布施。

        只有发菩提心多布施行善做善事,清净心诵经、持咒,只有行菩萨道才会证悟菩提,福慧今生来世。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观众生苦 发菩提心[784]

  • 嘿,可以把你的微笑布施给我吗?[937]

  • 用念佛来耕耘菩提心[884]

  • 学佛与做人 真正学佛是要学习佛菩萨的行为[1693]

  • 我们想解脱、成佛,必须要过三个关![1768]

  • 发菩提心的十种因缘[1711]

  • 万魔不退菩提心[1504]

  • 同样做善事,佛陀和凡夫有什么差别?[2121]

  • 认识什么是魔力,看文殊菩萨如何降伏魔王波旬[3681]

  • 福慧双修的重要性[3386]

  • 为众生发菩提心,修成的是“自己佛”[2479]

  • 母亲节特辑‖修菩提心,从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开始[2055]

  • 如何才能不忘失菩提心、大悲心?[2235]

  • 一位新时代年轻僧人的学术思考:为什么要进行“心的管理”?[1978]

  • 自有一双无事手,为作世间慈悲人[2363]

  • 以清净心待众生,以平常心过生活[2109]

  • 发菩提心义诀[2136]

  • 达真堪布:菩提心的分类[2675]

  • 四种恶法能够令菩萨忘失菩提心[2627]

  • 增长福慧、断除烦恼,迈向成功的四个锦囊妙方[246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