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06]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18]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00]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51]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69]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88]

  • 十问时间[162]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70]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75]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221]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47]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82]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E4多元宗教 >> [专题]e4多元宗教 >> 正文


    佛陀住世时期的古印度思潮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3420   时间:2021-3-17   录入:wangwencui


    2021年3月17日    佛学研究网

        古印度是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当然,现在的印度应该是文化断层的新产物,在佛陀住世的那个年代,古印度就跟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一样,群雄拥兵自重,导致战火纷飞,普通民众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正因为群雄割据,才导致人文思想方面的极度发达,同时也促使了如同诸子百家时期的文化乱象,这也是佛教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古印度时期的婆罗门教,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将宗教传习以及赞颂仪式,渲染为某种族的一种专有仪式,把宗教义理渲染的十分神乎其神,形成一种唯独婆罗门种姓人员的神秘作风,以此来控制其它民族的精神生活。

        因为,当时的婆罗门以天意为行事借口,处处称天意的安排,比如,婆罗门将首陀罗族群称之为“初生人”,宣称“初生人”是专为其它种姓服务而生,一生只能从事低贱被人奴役的工作。正因为婆罗门教,将一些宗教仪式神秘化或者鬼神化,最终激发其它族群的反抗心理,便产生多元化的文化思想,去探索宇宙人生的真理,释迦牟尼便是这次文化兴起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此机缘下,便有了自然派的哲学思想,以自然学识对宇宙物质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此时代兴起的地论、水论以及火论等新兴学识。还有一种便是对宇宙抽象观念进行解说,比如,时间论述、空间论述还有方位论述等等。正因如此,各种思想异军突起,真理繁杂难以辨别,导致民众一头雾水,不知如何选择,这时候便急需一种新的文化思潮为众生指明人生大道。

        释迦牟尼创始的佛教,便在这样的一种繁杂的文化思潮中孕育而生,在当时,佛教打破了种族歧视,宣称人人平等,一切皆为因果造化的“缘起”思潮,广受大众好评和推崇。佛教在二千多年前的古印度社会,称得上是一种圆满的革新思想,佛教就像一滴水,把一池浑浊之水的古印度思潮搅得天翻地覆。当然,正因为佛教的平等思想,有利其它低贱民族的兴起,所以佛教成立之初,发展相当的迅速,基本上传遍了古印度的所有地方。

        佛教初期的发展,离不开当时的社会制度,因为,古印度时期的种族制度森严,人民的思想极度不自由,加之,在婆罗门教的宣导下,出身低贱的种族往往自叹身世不幸,基本上生活在消极的思想浪潮中。佛教的主要理论是“众生平等”和“因果法则”,正好符合低贱民众的心灵需求,人民不再愚痴的认为自己的出身不好,而是奋勇的生出了对婆罗门教的反对思潮。加之,当时的婆罗门教徒,专横暴虐,处处标榜自我,丧失了民心,自然就有了佛教的生长土壤。

        其次,在当时的社会中,民众受到贵族的剥削,特别是在婆罗门教的渲染下,形成了两种极端思潮,一种是顺势享乐主义,一种便是遁世苦行主义。这个顺势享乐主义一般是贵族阶层所推崇,偏向于有,其次便是遁世苦行主义,一般为贱民阶层,偏向于空。佛陀便是在这种思想浪潮中,以自己的独特理论,力排偏左以及偏右的极端思想,悟道后的佛陀,推行不偏向物质同时也不偏向精神的缘起中道思想,他老人家以这种思想,作为佛教的传法宗旨,解救了当时的古印度民众,同时以解救了两千多年后的世界各族人民。

        佛陀所创立的佛教文化,能在古印度时期的众多思潮中脱颖而出,其主要原因还是佛教所提倡的基本理论,佛教的基本理论主要是强调人人平等、其次便是佛教的因果法则。当然,佛教所提出的教义是以自利利他为前提,强调慈悲,心怀众生,这个也是佛教能持久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恭迎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佛陀出家成道的殊胜因缘[533]

  • 二月二 龙抬头丨细说龙与佛陀的不解之缘[471]

  • 不读《悲华经》, 不知佛陀的五百大愿与无尽悲心[651]

  • 佛陀在菩提树下开悟成道,证悟了什么?[646]

  • 佛陀与阿难的往昔因缘[1008]

  • 佛陀教我们如何爱国[758]

  • 佛陀的广长舌相[821]

  • 佛陀教导我们理财的方法[1077]

  • 佛陀教授的放牛之法[1153]

  • 怒火该如何熄灭?佛陀有方法[1190]

  • 向佛陀和祖师学习劳动[1800]

  • 佛陀的师承与超越[1611]

  • 佛陀会不会骂人?[2473]

  • 六一儿童节,你我都是佛陀座下的“童子”![1997]

  • 佛教中国漫谈之25.为何示现八相成道?佛陀可以不“死”[2127]

  • 佛陀降魔而成道,究竟什么是“魔”呢?[2239]

  • 佛陀因何相貌庄严,见者欢喜?[2420]

  • "佛陀学″与佛陀文化的价值意蕴[2770]

  • 佛陀有十种不可思议的自在法,你了解多少?[2462]

  • 佛陀告诉你7种布施,每日坚持做,你的命会越来越好![308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