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的心念:宇宙唯一的创造法则[117]

  • 活着,让自己高兴;做人,让别[112]

  • 性价比最高的养生方式[103]

  • 中秋,致我最牵挂的人[146]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74]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65]

  • 人品好的人,自带光芒[145]

  • 永远不要指望别人替你撑伞[128]

  • 邂逅秋,邂逅美好[13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51]

  • 有一种风雅,是茶名[113]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5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C1茶道禅道 >> [专题]c1茶道禅道 >> 正文


    学佛的一大考验,你经受住了吗?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988   时间:2021-2-23   录入:wangwencui


    2021年2月23日    佛学研究网

        枯淡处,是现代修行人很难通过的一个考验。
      
        处在信息化的时代,每天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都要面对太多的信息,根尘相接,令我们在六根门头,产生很炽盛的分别,白天黑夜念念不间断在进行。

        如果在以前,我们的眼根也许只是看到山河大地和身边的景象,但现在我们的眼睛有了很大的延伸, 可以通过摄像、照片、望远镜、网络,看到时间空间跨度更广阔的景象。

        我们的六根有一个习性,就是它好像总是在饥饿状态,总想看点什么,听点什么,吃点什么,摸点什么,想点什么。

        六根的这种状态,就像饥饿时见到食物一样。我们的六根需要接触外面的信息来让它得到满足,我们的分别心也需要法尘的信息,这些信息就像食物一样让它满足。

        但是它好像永远不能满足,你要不断地给它喂,给它提供新的信息来刺激它。这就是我们在念念之间,根尘交接的时候,向外去驰求六尘信息,在上面起各种分别。

        我们观察这个社会有一种现象,好像很少有一首歌曲一直流行,我们唱一段时间就觉得没味了,要换;好像也很少有明星一直都红,他红过了,会有后面的人把他取代。

        总是不断地在换,人们视觉疲劳、审美疲劳的频率越来越快。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众生在根尘交接这一点上的饥饿感。

        现在,如果我们把手机丢了,就好像丢掉了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坐卧不宁,因为手机是我们跟外部世界进行根尘连接的一个中转。

        枯淡是什么,枯淡是让向外追求根尘信息的习性歇下来。每天你到大殿里面念一样的经,但是你并不乏味,不觉得枯燥,还能够津津有味、法喜充满,这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就信息本身来说,虽然经文的内涵很深邃,但是从文字、声音上讲,那个经其实是比较单一的,但你能适应,每天坚持念,同时津津有味、法喜充满,这就是枯淡处炼心。

        在枯淡处,你的心能够自己相对地独立,能够与经文的内涵相应,并从自己的信仰中生发出一种喜悦,那你就不会说今天念一种,明天换一种。

        可能有很多道友,都有这种经验,在某个时间段,下决心每天要念《地藏经》,过了一段时间又想再换一下,念《金刚经》,再过一段时间再换一下……其实也是你的心疲劳了。

        在一个同样的重复的经文上,你的内心能够深入,能有法喜,这就是在枯淡处我们的心经受了考验。

        在丛林生活方面,我们每天吃的其实也很枯淡,菜根嘛。但是心定菜根香,如果心有定力,我们的注意力是收摄的,菜根也咬得有滋有味。

        如果你在吃的时候有心事,想别的事,即使山珍海味,也味同嚼蜡,所以心是如此地重要。

        因此我们出家师父要耐得住这个枯淡,耐得住这个寂寞。

        在这个枯淡、寂寞, 在这个信息很简单的环境里面,我们的心能安定,其实就是信仰的力量。

        这个力量不是来自于名利的悬赏,不是来自于舆论的赞誉,而是来自于信仰。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深山修行人,遇两次考验丧定功坠落为鸟身,最终明白何谓四大皆空[237]

  • 学佛有“八戒” 也有“悟空”[284]

  • 学佛要如理作意[384]

  • 居士学佛,须熟读的十部经典[543]

  • 常随佛学 发心念佛[427]

  • 学佛不是要你远离生活,而是让你学会生活[639]

  • 如何处理学佛过程中的“疑”?[564]

  • 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513]

  • 学佛的人,这七首偈颂很重要![734]

  • 学佛的人吃了亏吗?[847]

  • 如何判断自己学佛有没有进步[746]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弯路?[794]

  • 年纪轻轻就学佛,会不会消极了点?[847]

  • 怎样学佛才是最有效的?[983]

  • 从信佛,到学佛,怎样跨好这一步[1160]

  • 文殊菩萨的考验[1471]

  • 学佛入门者如何选经?[918]

  • 弘一法师:青年人学佛修行需要注意这四点[1635]

  • 眼睛识人面,时间验人心[1321]

  • 学佛快速入门的方法[160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